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文史天地·毛泽东与茅台酒

2019-01-14 08:12:58来源:川黔王家大院

打印 字号: T|T
毛泽东 斯诺·埃德加摄影
 
毛泽东与茅台酒
作者:唐辉 
原载:《文史天地》(2014年增刊)
 
     毛泽东虽然不善饮酒,对酒也无特殊爱好,但其一生中,与酒,特别是茅台酒,留下了一些故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曾写下“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菩萨蛮·黄鹤楼》),“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蝶恋花·答李淑一》)等著名词章。作为伟大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既把酒视为礼仪文化的象征,以酒为媒介,抒同志爱、战友情,以及革命之豪情;还常常把酒和他的政治生活连在一起,甚至以酒为他的哲学理论服务。
 
     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夺得了金奖,从此闻名于世。毛泽东年轻时曾在长沙读书和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当时长沙与北京肯定有此名酒销售,但毛泽东那时是否饮用过目前还不得而知。
 
     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经过贵州仁怀的茅台镇时,毛泽东到了茅台酒的家乡,零距离接触到了茅台美酒。便派警卫员陈昌奉与周恩来的警卫员魏国禄一道,用4块银元向茅台酒厂老板购买了两竹筒散装的茅台酒,与红军将领开怀畅饮,共庆遵义战役的胜利。①另据陈昌奉1964年12月回忆:长征时到了仁怀,毛主席开玩笑说:“到产酒的地方了,要喝酒的赶快喝。”主席的马夫老于用个长竹筒把中间打通以后装酒,抬着走,就像抬机关枪,这次数他带的酒最多。那时仁怀的群众没有怎样走,因此可以买到大量的酒。主席还跟我们谈到茅台酒为什么有名的道理。②此时的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在戎马倥偬之际,一定与他的战友们一道,开始品尝这种饮誉海内外的美酒了。
 
左起: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两年后的1937年11月,毛泽东用在长征中带到陕北的茅台酒,与王明的错误作斗争。据毛泽东在陕北的警卫员叶子龙回忆:1937年11月,王明从苏联回到延安,下车伊始,便摆出一副领袖的样子,到处讲演,自我吹嘘。其实,他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王明虽然表面上服从毛泽东,但骨子里却认为毛泽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领袖,最多只能算一位“农民运动领袖”。由于王明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因此,在延安的十二月会议上,以王明为代表的错误主张一度得到与会多数人的赞同。对王明的所作所为,毛泽东有所考虑,也有所顾忌。但在原则问题上,他向来不让步,即使多数人站在王明一边,他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叶子龙在回忆录里说,毛泽东一般不直接与人正面交锋,认为那样很蠢很笨,他常常旁敲侧击,引其他人说话或当事人坐不住跳起来。叶子龙记录了这样一个“插曲”:在十二月会议结束后,与会者会餐。在饭桌上,每个人面前放了两个盖着盖子的小搪瓷茶缸。毛泽东对王明说道:“绍禹同志,你猜一猜,这茶缸里装的是什么?不要揭开盖子,君子动口不动手!”王明将刚要掀杯盖的手挪开,想了一想,微笑着回答:“我猜嘛,是酒,对不对?”毛泽东说:“猜对了一半,一杯是酒,是长征的时候我们从贵州带来的茅台酒;另一杯是水,是延安的水。”停顿了片刻,他又接着说:“看来,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揭开盖子,看一看,闻一闻,必要时还得亲口尝一尝。”王明端起酒杯说:“泽东同志又在讲实践论了,来,大家为实践干杯!”在座的人都端起杯子站了起来。毛泽东说:“我是不能喝酒的,还是喝延安之水吧,干杯!”③
 
       毛泽东用茅台酒来说明实践论的道理,看起来十分随意,却令在座的人心领神会,十分折服。连王明也表示佩服,哪怕是表面的。
 
 
 
       1945年7月1日,著名人士黄炎培、褚辅成、冷遹、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六位国民参政员,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邀请,飞赴延安访问。翌日下午,黄炎培一行六人,应约拜访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
       黄炎培一行来到毛泽东的会客堂,见窑洞的四壁上张挂着几幅画,画中有一幅是沈钧儒次子沈叔羊的画作,画面上是一只酒壶,上写“茅台”二字,壶边随意地放了几只酒杯,画上有黄炎培亲手题写的一首七绝:“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
 
       原来是1937年由大众出版社出版的赵文华的著作《二万五千里长征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们在茅台时,有一件趣事可以用笔写出,就是找到一家永远不会忘记的酿酒作坊‘义成老烧房’。这是一座很阔绰的西式房子,里面摆着百余口大缸,每口可装几十担水,缸内都装满了异香扑鼻的真正茅台美酒。开始发现这酒坊的士兵,以为‘沧浪之水可以濯足’,及酒池生浪,异香四溢,方知为酒。”
 
       国民党报纸利用“沧浪之水可以濯足”这句话,添油加醋,大做文章,于是传播出红军过茅台时用茅台美酒洗脚的流言来。黄炎培本来就不相信国民党这种低级的谣言,便特意写了一首七绝《茅台》。延安毛泽东窑洞里的主宾看到沈叔羊画作旁的黄炎培题诗,话题自然围绕这幅画以及题诗展开了。黄炎培说,这画是1943年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时,叔羊为他父亲“画以娱之”。在请他题诗时,自己就想起了国民党报上登载的传闻,便题下了这首诗。何曾料到,这幅画竟挂在中共领袖的客厅里。
 
       毛泽东与黄炎培一行在窑洞洽谈之余,毛泽东宴请黄炎培一行,周恩来、陈毅作陪。席间,饮用了延安少见的茅台酒。宾主谈笑风生,洋溢着一派友好欢快的气氛。将军诗人陈毅一时兴起,提议联句助兴,赢得大家赞同。毛泽东自告奋勇起首句“延安重逢喝茅台”,周恩来接句“为有佳宾陕北来”,黄炎培兴奋地念了自己过去诗中的一句“是假是真我不管”,陈毅欢笑地接着也念了黄炎培过去诗中的一句“天寒且饮两三杯”。
 
       由于黄炎培过去那首写茅台酒的诗在延安已广为人知,毛泽东听了黄、陈的联句后,笑着连说:“不算!不算!从头再来。”他马上又起首句“赤水河畔清泉水”,周恩来续句“琼浆玉液酒之最”,黄炎培接道“天涯此时共举杯”,陈毅结尾“惟有茅台喜相随”。④吟罢,大家相视,抚掌大笑,一时在延安传为佳话。毛泽东以茅台酒为媒介,团结了高端民主人士。
 
       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国是。谈判期间,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在重庆用茅台酒设宴招待毛泽东。从不喝酒的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也派副官买了几瓶上好的茅台酒设宴,招待毛泽东。冯玉祥之女冯理达回忆道:“应邀前来作陪的张治中一跨进门就发现了这几瓶酒,惊喜地说:‘有酒啊,这可是一大新闻。’酒席宴上,父亲亲执酒壶,给客人一一斟酒,并频频举杯,爽快饮尽,数杯下去,父亲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其实,父亲依然没有完全打破‘规矩’,他给自已斟的是白开水,并笑称自己喝的酒有100度。”⑤高端白酒茅台酒,在中国政治风云变幻之际,也起到了特殊的媒介作用。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当晚的开国第一宴上,一批茅台酒从东北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周恩来亲自审定,宴席主酒为茅台。此后的岁月,国庆招待会上,均指定用茅台酒,“国酒茅台”,从此定名下来。
 
       1949年12月,国家主席毛泽东对苏联进行友好访问,同时给斯大林庆祝七十寿辰。在随车运输的萝卜、大葱、苹果等众多礼品中,毛泽东不忘将茅台酒作国礼相赠给苏联友人。毛泽东回国时,斯大林同样准备了厚礼回赠,其中有斯大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吉姆”牌高级小轿车。当时有人以开玩笑的口吻说:“毛主席的汽车来得划算呢,是用茅台酒与大白菜换来的。”
 
       1950年,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高岗,在东北弄到一只被射死的老虎,专程送给毛泽东。北京同仁堂名师用茅台酒和虎骨制成虎骨酒。毛泽东原封不动地把酒坛埋起来,一直不曾饮用。毛泽东去世数年后,这坛酒被发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常委和几位老同志各分到一瓶用茅台酒浸泡东北虎骨的老酒。胡耀邦分得一瓶,一直珍藏着。1985年,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聂卫平斩获第一名。胡耀邦把聂卫平叫到他家里,说:“你为国家立了大功,今天要送你一瓶好酒。”这瓶酒,就是胡耀邦分得的那瓶毛泽东窖藏的茅台虎骨酒。聂卫平喜获的胡耀邦相赠的美酒,当时就有人出价100万元想买去。⑥
 
       建国后,毛泽东一直关心着茅台酒的生产。1958年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期间,贵州省委书记周林陪同毛泽东去杜甫草堂,毛泽东问周林:“茅台酒现在情况如何?用的是什么水?”周林说:“生产还好,就是用的赤水河的水。”主席笑着说:“你搞它一万吨,要保证质量。”⑦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关心下,1959年国家即投资120万元建设茅台酒厂。
 
1958年,毛泽东宴请朝鲜金日成,共饮茅台酒
       1950年代,朝鲜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访问中国,毛泽东用茅台酒款待,此酒深受金日成的喜爱。1973年3月,金日成又向毛泽东提起了茅台酒,毛泽东一个电话到中央军委,指定要1952年生产的茅台酒三箱,速用飞机送到北京,两箱送金日成,一箱留在中央。
 
       为什么毛泽东指定要1952年生产的茅台酒呢?1952年,茅台酒刚由三家(赖、华、王)酒厂合为一家,其时,酒厂虽然只有49名员工,酒却是集三家之长酿造的,此酒在全国第一次评酒会上一举夺魁。
 
       以后的每年春节,中国驻朝鲜大使都要按毛泽东的规定为金日成和金正日赠送茅台酒。毛泽东用茅台酒为中朝的友谊留下一段佳话。
 
       1957年5月17日,苏联国家元首伏罗希诺夫访问中国,毛泽东又用茅台酒招待外宾。毛泽东招待外国的国家元首,都用中国的民族珍品茅台酒。
 
 
 
毛泽东平时虽然不善饮酒,但在大江大河游泳之后,喜欢用茅台酒提兴或御寒。
 
毛泽东畅游长江
       1956年6月1日上午,毛泽东第一次畅游长江约15公里后,上船用餐。国家首批特级厨师杨纯清为毛泽东做了四菜一汤,即清蒸鳊鱼、烧(草)鱼块、回锅猪肉、炒青菜和榨菜肉丝汤。餐间,毛泽东喝了一小杯茅台酒,吃了一小碗米饭。饭后,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对杨纯清说:“杨师傅,我刚刚写了一首新诗,送给你要不要呀?不喝茅台酒,不吃武昌鱼,我是写不出诗来的。”⑧这首词就是名扬一时的《水调歌头·游泳》。
 
       2010年7月20日中午,时任茅台集团董事长、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季克良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袁仁国在茅园宾馆贵宾室宴请时任军事科学院政委刘源(刘少奇之子)时,刘源讲述了毛泽东游泳后饮茅台酒的又一个故事。他说:“从我记事起,第一次接触开始知道茅台酒,就是毛主席告诉我的。有一次在北戴河游泳,天有点冷,上岸以后我凉得嘴直发紫,正好毛主席坐在那儿,我就走跟前去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说,看你这么冷,来,喝一杯茅台。我一看那桌上摆着一瓶酒,就喝了一小杯,当时不知道啊,小孩儿不懂,一喝觉得挺辣的。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贵州茅台酒,是毛伯伯喝的,这肯定是最好的酒了”

①《毛主席与万吨茅台酒》,茅香型酒文化研究网,2009年5月25日。
②《征程万里过茅台:红军长征与国酒茅台》,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③《叶子龙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④《诗人兴会:毛泽东以诗会友记趣》,杜忠明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⑤《父亲用茅台酒宴请毛泽东、周恩来——冯玉祥之女冯理达深情忆父亲》,《茅台酒报》,2005年6月20日。
⑥《聂卫平一诺千金:孤酒,为国足庆功》,《解放日报》,1995年10月8日。
⑦《茅台酒厂志·周林序》,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⑧《毛泽东与贵州茅台酒的不解情缘》,人民网,2012年11月2日。
⑨《毛主席让我第一次接触了茅台酒——刘源上将亲述第一次喝茅台酒的故事》,《茅台酒报》,2010年8月15日。
⑩《征程万里过茅台:红军长征与国酒茅台》,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