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诗社概述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可谓“福建之顶”。东北接浙江省苍南县,西北邻浙江省泰顺县,西靠柘荣县,南连霞浦县,东南濒临东海。是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陆地面积1461.平方公里,包括嵛山岛、台山岛在内有81个大小岛屿,海域面积14959.7平方公里。现总人口约60万。
福鼎地域,唐属长溪县,元属福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改福宁县,成化九年(1473年)复为福宁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升州为府,设霞浦县,福鼎属霞浦县地。乾隆四年(1739年)由霞浦县划出劝儒乡之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置福鼎县,属福宁府。
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省废府,福鼎属东路观察使;民国3年(1914年),改东路观察使置闽海道;民国14年(1925年),废道,直属省辖。民国23年(1934年),属福建省行政督察区管辖(区署驻福安)。
1949年6月11日福鼎解放,属浙江省温州地区。同年10月,福鼎改属福建省福安专区。1970年7月,福安专区机关迁址宁德,福鼎属宁德地区。1995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福鼎撤县设市。
汉刘向有云:“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福鼎气候温润,物产丰富,乃鱼米之乡,文明定然兴盛;福鼎有山海大观、海上仙都之美誉,其山川秀丽,定然文风蔚起。且不说生于赤岸,长于灵山,自幼天资聪颖,诗名天下的唐进士林嵩,南宋时便有杨楫、高松和擅长诗赋,出口成章的林汝浃,以及他们开办的石湖书院和双魁书院。据《福鼎县志》记载,南北宋时中进士者便有四十一人。自福鼎置县以来,更是人才辈出,流誉儒林。负才之士,亦足增辉诗坛。
二
打开周瑞光的整理的《福鼎旧志汇编》、《迟园挹翠·林滋秀》和《太姥文献搜遗》。不难看到福鼎诗坛在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群星闪烁。
福鼎置县至清末,是福鼎诗词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有王孙恭、余耀、王世昌、陈寿康、陈珙坦、王锡龄、林滋秀、陈九苞、林士恭等人。也出现过意气相投,互相酬唱的小团体,如时称为“苍葭八君子”的余耀、叶信祥、王孙扬、陶自超、郑光天、林元燮、陈一田、金向水八人。陈珙坦为代表的“阮洋陈十八坦”等。
在这个阶段,因诗词唱和而结成的民间文学团体也出现了,如黄钟瑜、叶信祥发起的“黄叶社”;王锡龄发起的“大雅社”;林滋秀与闽浙两地、乃至江西、湖南、江苏、广东等地文人发起的阵容壮观、实力雄厚的民间诗、文交流的社团,也就是“兰社”。
依据陈红所撰写的《福鼎名人历史撰作考略》来看,这一时期,还留有数量不菲的文学著作,纵然有些著作现在散佚无觅。如邱古园的《芳千诗文稿》,孙士恭的《寄草庐集》、《无聊集》、《熊山学吼》、《星溪集》、《榕荫书屋集》,余耀的《双髯遗稿》,郑光天的《云坡诗集》,叶信祥的《大千诗集》,王孙扬的《吉光集》,陶自超的《远舟诗文集》,黄钟瑜的《燕石集》,王世昌的《邀月山堂吟稿》,陈寿康的《兰轩集》,陈珙坦的《制艺草存诗赋》、《述德堂诗钞》,周名彪的《味道轩吟稿》,周鸿逵的《周守墨遗稿》,施大恩的《北潭诗集》,王锡龄的《见山楼稿》、《虚谷诗集》,《大雅社诗集》,高昊的《秋蛩集》、《宦游诗草》。林滋秀《兰社诗略》、《快轩诗则》、《快轩诗存》、《竹林合咏》,蔡文蛟的《水木山庄诗抄》,蔡封的《伴云居诗草》,王绍衣的《绿满窗诗集》、《可竹轩诗集》、《一览山房诗集》,林滋年的《拥万斋遣愁集》、《听涛斋诗集》。钟良弼的《凌云斋稿》,陈九苞的《球阳八景》,刘双照的《天禄阁诗抄》,王佑孚的《渔溪诗草》,陈式铭的《寒碧山斋诗草》。王守锐的《迟云诗钞》,高龙光的《友石山房诗文选》、《伴云山房赋草》,杨秀彬的《一笑楼诗稿》,孔昭淦的《海棠窝小草》,高南英的《吟耕堂诗稿》,林士恭的《寒蛩集》等等。
三
民国时期,福鼎诗脉传承,文气十足,涌现出享誉全国的诗坛大家。如周梦虞、智水和尚、邹逸、卓坚、杜琨、卓剑舟等等。
周梦虞为文宏深恬静,卓然成家。邹逸为诗多警句,尤工七言古,师从“壶社”瀛壶居士、海盐谈文灴。杜琨,字悦鸣,自号九鲤散人。其家世能诗,父子兄弟皆有声名,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并曾在北平中国大学、张家口省立师范学校、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处任教讲诗。其与霞浦黃寿祺友善,病逝后,尚秉和为其作墓志铭曰:“其诗清逸超妙,凡有所历皆寓之于诗,故所为独多。其排律则开阖动荡,驱涛涌云,有吞吐乾坤,睥睨一世之慨。”卓剑舟,别号天南遁客,毕业于上海国语专科学校。早年在上海与黎锦熙合编《国语》杂志。善书法,工诗词,晚年入常熟“虞社”、澄海“壶社”等诗社,柳亚子赞曰:“天南遁客擅文思,十载精研一卷诗”。
在这阶段,吟友诗事活动虽少有记载,但从“和者如云”的唱和活动和存世的诗集中亦可见端倪。如:周梦虞的《福鼎县名唱和集》,智水和尚的《太姥钟集》,林寿卿的《生挽集》,杜琨的《霍童唱和集》,周南的《桐音吟社诸友同游资国寺步韵》等等。又如:周梦虞的《绿满窗诗草》、《遁庐诗文集》,周梦庄的《容庐诗文稿》,江本侃的《寄庐吟草》王翼谋的《北岭诗文抄》、《红梅斋诗抄》,林步蟾的《寄楼鸿雪集》、《寄楼诗文草》,吴念祖的《扫雪山房诗草》,智水和尚的《华藏楼诗集》、《凤山十六景诗》,杜慕莲的《含翠楼诗存》,陈蔚青的《梅亭诗稿》邹逸的《寄寄诗存》,卓坚的《香居诗草》,杜榆的《含翠楼八景诗》、《立春放歌》,杜琨的《北游吟草》、《三余山馆诗话》、《闽东诗草》。周南的《亦耕斋存稿》,卓剑舟的《摩兜坚馆诗草》等等。
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神州大地,大兴学校,白话文的普及,造就了一大批知识青年。新人新思想的出现,使新生的文学艺术形式进入百花齐放时代。与此同时,以文言文为载体的旧体诗词创作形式却逐渐式微。一些出生于民国期间的诗坛耆旧,也逐渐谢世。在太姥诗社成立之前,有些人虽积有诗词稿,却也散佚难觅,更无结集出版。如:林怀席先生,虽积有诗词稿二卷,却未能刊行而散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旧体诗词的创作逐渐吸引着更多的文化人,开始了用古典诗词来怀旧,来歌颂改革开放后的景象。全国各地诗词学会、诗社,如雨后春笋,逐日形成旧体诗繁荣昌盛的局面。福鼎的旧体诗词创作亦始复兴盛,如县政协在建党、建军、建国的纪念日里征联征诗等等。又如福鼎政协在1981年征集编辑“追念黄丹岩烈士诗文稿”《丹心碧血赞》付梓。在这样的背景下,县政协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太姥诗社也就应运而生。
福鼎县政协六届一次全体委员会会议于1987年10月9~13日召开。会议结束后,在新一届的政协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下,由政协副主席朱国温牵头的福鼎太姥诗社进入筹备阶段。1988年2月22日,县政协在政协礼堂召开福鼎太姥诗社成立大会,宣告太姥诗社的成立。诗社成立时,拥有八十五名老中青社员。共征得北京、上海、湖北、安徽、青海、山东、山西、江苏、浙江、广东、江西、湖南、云南、福州等地诗坛名家及本地区各县政协、诗社贺诗贺词共82首。并收到中华诗词学会、安徽太白诗词学会、上海诗词学会、上海春申诗社的贺信贺电。诗坛老书画家苏州韩秋岩、杭州周采泉、广州潘佛章、上海李梦寒等挥毫作画,为“太姥诗讯”题写刊名,并担任太姥诗社顾问;福州黄寿祺教授为“太姥英声”题写书名。
诗社成立后,在县政协的管理和支持下,诗社诗事活动丰富多彩,酬唱频频,刊发来自全国各地诗词的《太姥诗讯》季刊,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盛誉。1995年3月,太姥诗社因来稿编辑工作机制沟通协调不畅、经费匮乏等因素,《太姥诗讯》停刊。1998年1月,太姥诗社换届会议未能召开,新一届领导机构未能确定,因此暂时停止组织活动。而诗社社员由市政协、文联牵头参加各种诗事活动。2007年5月,在太姥诗社原常务理事狄民的提议和推动下,在市政协的支持下,由政协副主席蔡梅荣牵头,太姥诗社在停止活动十年之后筹备恢复组织活动,至2018年止,太姥诗社起起落落已届三十年,期间,2010年,依形势的需要,在太姥诗社的基础上成立福鼎市诗词学会。实际上是同一套人马两个名称。
太姥诗社自成立至今,包括福鼎市诗词学会在内,前后产生过六届理事会,三位社长,二位会长。三位社长是卓亦溪、陈海亮、王恒鼎;二位会长则是陈承宝和刘建清。三十年来,太姥诗社在市委、市政府等上级领导和市文联的关怀指导下,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下,为促进福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作了许多工作,诗事活动不断展开,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梦想实现,贡献出一份力量。
在太姥诗社组织活动的前期。诗事活动主要在节日、纪念日举行,如政协、建党、建国的纪念日活动,还有就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活动等等。而每年由政协、文联、宗教局联合举办的资国寺中秋赏菊诗书画笔会,则是传统活动。另外,折枝吟活动也是诗社的一大特色,如成立之初的“开发”折枝吟,迎春“陆台”折枝吟、“尊老”折枝吟等等。另外,由方东、谢瑞阳、王恒鼎主编的《太姥诗讯》,设有纪念酬唱、感怀、纪游、杂咏、新诗之页等栏目,共刊行42期,发表诗词、诗钟、 楹联作品6000多件,影响面涉及全国。
在太姥诗社组织活动的后期,也就是在2007~2018年间。诗社除了组织重大节庆诗事活动之外,还顺应时代的要求,致力于诗词创作和理论研究,积极培养诗词人才,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各项诗事活动。如陈承宝、张振弼、李仁等多人的诗词评论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又如在江滨百米长廊办诗词作品展示专栏,百姓讲坛开讲座,积极开展诗词进校园的活动;而王恒鼎、郑守朝、黄劲松、陈丽群、王瑾琛、杨峥、游松柏、傅松强、梅传才、林烈胜、朱庭、费作辍等一批中青年诗词诗人成了太姥诗社的顶梁柱。又如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经常与闽浙两地各兄弟诗社进行交流创作经验。特别太姥诗社每年都要组织去社区、乡镇采风活动,走遍福鼎的山山水水。诗社社员通过诗词来反映了福鼎美丽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讴歌我市“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承担起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更上新台阶。另外,2007年改版的《太姥诗词》在国内获得了好评,同类刊物中,实为翘楚。
三十年来,太姥诗社共有14位社员,撰有20部诗集。另有8位社员专集在《太姥诗词》的诗社掇英中专题发表。正式付梓的有:李海《闲窗吟稿》、林宸《坦庐吟集》、朱挺光《晚晴斋诗文集》、卓亦溪《北游诗》、《也是居诗稿》及《晚霞斋诗》、陈世瑶《鹦鹉集》、陈海亮《拙诚斋胜稿》、罗谨临《罗谨临《健康诗语》、陈芥《半丁斋诗稿》及《半丁斋诗稿(续集)》陈希立《退思集(上下)》、陈承宝《听蛙楼诗词》及《淘梦楼诗文选》、王恒鼎《固吟楼诗词》《知艳斋情诗》、戒贤《歇庵诗草》、王亦鸣《幽兰雅集》、黄君寰《未名轩吟啸集》、宋志诚《宋志诚诗选》等。
回首往昔,我们无悔,我们的努力在福鼎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已经留下深深的烙印。我们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太姥诗社的将来在中青年一代诗人的努力下,会走向更加的辉煌。为福鼎的明天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1个流动摊贩和10万个
新华社成都5月30日电(记者李倩薇 刘坤)这段时间,每天早上, [详细内容]
- · 1个流动摊贩和10万个就业岗位的背后
- · 29日新增确诊病例4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 · 黄宝成·福鼎市点头孙调书堂
- · 福鼎市楹联学会召开一届二次会员大会筹备会
- · 福建零新增
- · 宁德市王氏委员会贺湖南筹办第十五届世王大
- · 本网总编应邀参观耗资近千万的福鼎曹巷宗祠
- · 赣南王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名
- · 赣南王氏参加江西王氏文史委员会首次办公会
- · 大宋电影三部曲之《三槐堂铭》筹备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