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海南兰洋村王氏三兄弟办厂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2018-09-30 15:47:57来源:海南日报 

打印 字号: T|T
原标题:兰洋镇兰洋村王氏三兄弟开办加工厂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9月10日,王海荣在手提袋厂内检查产品质量。 通讯员 盘悦华 摄
  ■ 海南日报记者 刘笑非 通讯员 盘悦华
 
  9月10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儋州市兰洋镇兰洋村下居振村民小组,隐约听见阵阵缝纫机运转的声响。缝拉链、钉纽扣、定型……村中一个宽敞的制作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赶制一批手提袋。
 
  这个被名为“和家欢”的手提袋厂,由村民王松林、王海荣、王海明三兄弟在今年4月投资创建,占地200多平方米。工厂投产后,让32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其中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
 
  “这批订单一共有1万个手提袋,必须在9月15日前交货,好在目前已基本完工,正在收尾打包。”工厂负责人王海荣笑着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村民们在厂里务工,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外出打拼多年后毅然选择回村开办工厂,兄弟三人其实有自己的一番打算。近年来,橡胶价格持续低迷,兰洋村村民收入下降,不少村民弃“胶”外出务工,村庄“空壳化”趋势明显。“今年春节家庭聚餐,听在广东做手提袋加工业务的堂弟王海明说,由于人工成本高、招工难,现在广东那边加工手提袋的活基本没人干。”王海荣说,堂弟的话让他嗅到了商机。
 
  王海荣找来兄弟王松林一起与堂弟王海明商量,干脆把手提袋加工的活儿揽下来,在村里开厂加工手提袋,然后将手提袋成品送往广东,赚取加工费。经过一番调查、咨询,王松林、王海荣筹资20多万元建厂房、买设备,邀请王海明以技术入股。今年4月,手提袋厂一投产,就接到了7754个手提袋的订单。
 
  随后,王海明在村里办起了免费培训班,手把手向村民传授手提袋加工制作技术,招聘村民进厂务工。“刚开始村民们上手慢,导致加工手提袋的工期长、利润低。”王海荣透露,为了让村民们尽快掌握加工技术,王海明改变培训方法,按照流水线操作方式定向培训员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按件计酬,来厂里干活的村民操作熟练以后,收入有了大幅提升。”王海荣说,目前工厂加工的手提袋供不应求,订单很多。
 
  前不久,为了提高工厂加工能力,三兄弟向儋州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申请了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一部分作为流动资金用于工厂资金周转,一部分用于购买设备。
 
  如今,该手提袋厂不仅吸纳了许多村中的富余劳动力就业,还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3000多元,下班后还能照看孩子、种点农作物,生活比以前踏实多了。”兰洋镇大唐村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周丽说,她家距工厂只有几百米,上下班十分方便。前不久,她把在外地务工的丈夫也叫了回来,目前夫妻两人都在手提袋厂上班。
 
  据悉,开厂至今,该手提袋厂已加工了9批手提袋。员工月工资最高达5000多元。
 
  “下一步,我们还想在那大镇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工厂,吸纳更多的村民就业。”王海荣说,他们打算把手提袋加工发展成当地的一个特色扶贫产业,带动乡亲就业增收。
 
编 辑:wangshi 标签:王氏 海南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