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福鼎桐山十景古题咏小辑

2018-07-27 15:22:17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福鼎桐山十景古题咏小辑
原文作者:知艳斋
 
一、石湖春涨
 
清·李拔
雨过添春涨,晴波没石湖。
惊湍穿柳浪,溅沫碎花须。
鹭浴看无影,鱼游意自娱。
裙腰堤上路,未合让髯苏。
 
清·童珩
山廓澌流急,潮回曲岸侵。
湖光浮巘翠,云气接岚阴。
燕影掠波细,渔歌入浦深。
桃花迷怅望,杳杳不堪寻。
 
清·彭蕴章
石湖在吾郡,此地亦同名。
春水碧如此,怀哉范致能。
 
清·萧克昌
点缀乾坤赖有春,石湖风景最宜人。
晴光潋滟波澜稳,雨色空蒙水泛频。
信宿棹舟因举网,溯回携酒可娱宾。
乘潮欲觅桃源路,更向渔郎一问津。
 
清·吴名夏
参差石齿砌长堤,春水初生两岸齐。
渡口乍移迷故道,沙痕新涨失前溪。
雉头俯视围如带,桥面平铺卧似霓。
题柱当年怀驷马,长卿题后更谁题。
 
二、莲花曙月
 
清·李拔
亭亭高百尺,曙月挂中峰。
但见清辉合,还添积翠重。
横开金掌影,朗映玉山容。
太华芙蓉削,依稀此地逢。
 
清·童珩
冈势分秋瓣,苍茫晓月中。
亭亭悬碧影,皎皎映长空。
远杵敲残夜,疏钟落远鸿。
云霞绕北岭,菡萏一溪红。
 
清·彭蕴章
太华峰移此,倚天削不成。
月明山夜碧,一杵梵钟声。
 
清·萧克昌
一片闲心对碧莲,溶溶曙色影娟娟。
花因月霁香弥远,月印花明态更鲜。
素面亭亭高士韵,奇葩馥馥可人怜。
蟾光掩映真仙品,绝胜西湖六六天。
 
清·吴名夏
菡萏初开碧映天,多情多恨最嫣然。
柔姿不为风中堕,玉貌还从月下妍。
点点萤灯投远浦,依依渔火宿前川。
采莲约定何时去,遥看花间泊藕船。
 
三、玉塘秋色
 
清·李拔
暑气移金律,秋容满玉塘。
断霞回雁浦,残照落渔庄。
露后黄橙熟,霜前晚稻香。
宦游多感兴,鲈脍忆江乡。
 
清·童珩
五里丹枫路,林疏照玉塘。
乱蝉吟故垒,孤艇带斜阳。
潮落村墟白,霜寒塞菊黄。
泰阶辉北极,一一扫欃枪。
 
清·彭蕴章
玉塘横十亩,秋色满渔庄。
白露零丰草,霏霏秔稻香。
 
清·萧克昌
塘映山光卫斗城,秋来秀色可怡情。
无边木叶垂垂舞,不尽蝉声呖呖鸣。
夹道稠桑留荫远,沿崖曲水泻尘情。
闲情更上湖堤望,百里田畴喜埠盈。
 
清·吴名夏
瀚海翻波势淼茫,一痕锦障护池塘。
轻风着意催黄菊,细雨多情润绿杨。
彩色遥天连月窟,荣光映水露莲房。
墙东宋玉如相见,添得秋歌又几章。
 
清·黄瑞鹤
瑟瑟秋容最可人,玉堂秀色一番新。
闲来漫向楼头望,爽气披襟倍有神。
 
四、龙山霁雪
 
清·李拔
叠嶂如龙偃,凉天积雪深。
山家银作瓦,岭树玉为林。
霁色明初散,寒光晓更侵。
思赓梁苑赋,簪笔愧璆琳。
 
清·童珩
朔气连阴海,山深雪未消。
盘空拿玉爪,雄势压琼条。
古树歌寒岫,同云覆渚桥。
回看凝素处,茅舍半烟销。
 
清·萧克昌
玉垒祥云羡蜀山,参军豪兴说龙湾。
桐岗翠绕呈佳色,姥岱霞蒸进丽颜。
雪满岩阿银作障,晛消林薄锦为鬟。
晴光好探春消息,载酒寻梅莫惮艰。
 
清·吴名夏
放眼平沙雪乍晴,神龙首尾渐分明。
乱琼摇日牛蹄滑,飞絮因风马足轻。
诗思灞桥原有约,故人剡曲岂无情。
开筵却笑桓宣武,落帽区区羡孟生。
 
五、罾坪渔火
 
清·李拔
远火穿林出,萤灯照岸青。
遥知悬网路,定是打鱼汀。
照影移明月,沉波印落星。
渔童把短笛,吹彻此宵听。
 
清·童珩
暮舣垂杨岸,渔炊入夜阑。
短蓬沙际宿,新火雨中残。
燐暗光犹湿,萤飞影共寒。
芦花吹片片,和月照江干。
 
清·萧克昌
渔歌晚唱起沙洲,明来灯光境更幽。
月白风清容放棹,山高水落任垂钩。
羡鱼倍有临渊兴,下酒何曾向妇谋。
罾结滩头多胜事,每从闲里伴眠鸥。
 
清·吴名夏
武陵深处漾轻舟,何似坪头景更幽。
细雨一罾浮碧水,流萤数点照沙舟。
蜃蛟吐气疑楼阁,蚌蛤含光射斗牛。
睡起披衣将进酒,高歌一曲醉沧洲。
(——第三韵舟字当有误)
 
清·张为霖
隔岩渔灯傍晚明,渔人抛网水无声。
坪穿石齿凌江出,鱼跃波头逐浪轻。
应胜持竿眠月夜,何如鼓枻枕霜英。
兰桡泊近堆蓑处,唱和舟中莫问名。
 
六、御屏积翠
 
清·李拔
古嶂如屏合,晴光积翠分。
明妆浮黛色,入画印松文。
湿重还经雨,晴浓更薄云。
错疑苔碣字,帝座勒殊勋。
 
清·童珩
苍莽平原迥,芙蓉一障开。
春风凝翡翠,落日照莓苔。
碧向晴光满,青随暮色来。
紫荆枝桠摆,连影护屏隈。
 
清·萧克昌
山岫横开肖锦屏,郁然深秀罩云亭。
吹箫子晋时留驾,跨鹤仙妃待驻軿。
玉垒呈辉颜不改,烟岚叠翠色长青。
海隅自昔多名胜,可有英豪应地灵。
 
清·吴名夏
峭壁积空插画屏,重重翠霭绕沙汀。
举头云近能扶日,扪手天低欲摘星。
娲女炼来同灿烂,石家装出逊玲珑。
却怜屐齿人难到,长护遥峰点点青。
 
七、双髻凌云
 
宋·佚名
双髻屹立几千尺,古木长藤风瑟瑟。
虚空八表气清泠,月白中天露华滴。
桂花影照团圆光,猿猱笑声秋夜长。
广寒宫府近相逼,妙歌一曲舞霓裳。
——乾隆《福宁府志》原题为双髻山
 
清·李拔
插汉双峰峭,凌虚两髻丫。
盘龙梳月靓,坠马掠云斜。
黛绿侵钗燕,螺青抹鬓鸦。
天仙谁羽化,簪尽洛阳花。
 
清·童珩
碧黛双螺合,嵯峨两髻分。
只今犹对峙,自昔岂离群。
春色披萝径,秋空缀暮云。
烟光凝处紫,轻雾锁氤氲。
 
清·彭蕴章
仙姝留髻影,苍翠压人寰。
跨虎归真去,何时放故山。
 
清·萧克昌
高髻侵云别样妆,地灵钟毓兆文昌。
双童侍讲凭书案,五诏承宣傍玉堂。
秀骨珊珊霞氅丽,仙姿濯濯羽衣香。
化形莫教朝天去,留与蓬壶镇海疆。
 
清·吴名夏
山色苍茫压一州,仙姝髻影至今留。
烟鬟长自连云绾,雾鬓偏因带月浮。
照却晴晖双见面,分来晓雨各梳头。
当年曾税高贤驾,一览何人续旧游。
 
八、栖林烟雨
 
宋·王十朋
我如倦鸟欲栖林,喜见禅房栖处深。
家在梅花小溪上,一枝聊慰北归心。
——乾隆《福宁府志》原题为栖林寺
 
明·游朴
为报栖林寺,林僧尽日迟。
绿杨芳草径,红蓼落花时。
欹枕为云起,深樽到月移。
空山更何物,竟夕度弦丝。
——嘉靖《福鼎县志》原题为栖林寺用圆觉寺韵
 
清·李拔
淑气调春雨,疏林抹晓烟。
霏微布谷候,约略采茶前。
着屐寒犹染,沾衣湿欲穿。
杜鹃声断处,仿佛散花天。
 
清·童珩
远壑訇飞瀑,涧空烟雨残。
满林青瑟瑟,一树白漫漫。
宿鸟惊禅梵,云樵急暮餐。
相看整归咏,清磬出幽檀。
 
清·岳廷元
探奇豪兴未全休,为访招提挈伴游。
剧喜竹阴横翠幛,恰逢梅雨润青畴。
人无南北皆真率,胸有溪山足唱酬。
到此炎尘都涤尽,置身如在小瀛洲。
——乾隆《福宁府志》原题为游栖林寺
 
清·萧克昌
古木扶疏接远天,栖林佳景最嫣然。
烟凝落叶霏霏下,雨散残云阵阵穿。
清磬名香僧入定,啼莺语燕鸟飞旋。
小桥流出梅花瓣,乐事辋川不让前。
 
民国·卓亦溪
十年此寺已三登,倦鸟栖林感不胜。
荒径野狐私拜月,虚窗山魅暗吹灯。
园亭好处诗皆画,色相空时我亦僧。
回首昭明在天上,眼中惟见白云层。
——《摩兜坚馆诗草》原题为宿栖林寺
 
寂寂阴阴只树林,峰回路转白云深。
倦飞我亦栖林鸟,云板数声起道心。
——《摩兜坚馆诗草》原题为游栖林寺次宋王梅溪壁间韵
 
九、昭明夕照
 
明·游朴
帝子当年迹,游人此日身。
孤台千甲乙,万事一朝曛。
铁汉谁还健,金刚不染尘。
爽鸠何必问,一醉是仙真。
——乾隆《福宁府志》原题为
 
直穷千里目,高上九重台。
石涧天中落,川云海上回。
尘踪遗落尽,亦可壮吾怀。
——万历《福宁州志》原题为重上昭明寺
 
明·林爱民
望塔坂何峻,陟岭山却平。
人烟绿树隔,仙姥白云横。
远俗宜栽竹,传灯在力耕。
逃名应至此,澹尔学无生。
——乾隆《福宁府志》原题为昭明寺清·何西泰
 
我来访胜招提境,断碣犹存帝子名。
地是上方尘世隔,座闻清磬道心生。
文章六代辞华尽,香火千秋感慨平。
不用登临更怀古,寒流东去夕阳明。
——乾隆《福宁府志》原题为昭明寺清·胡钟
 
几度招余登古冈,而今始得入幽篁。
俗肠频洗石泉冷,老眼乍明山月光。
画壁陆离聊坐对,烟炉缥缈只闻香。
高僧一偈清机发,吟得新诗在上方。
——乾隆《福宁府志》原题为过昭明寺
 
清·高昊
古刹南朝地,登临远俗氛。
鸟啼山外树,人踏岭头云。
塔影参天出,钟声带雁闻。
兴亡思帝子,黄叶落纷纷。
 
民国·卓剑舟
晓过栖林寺,晚上昭明游。
云气暝成雨,松涛寒作秋。
萧梁寻遗迹,僧磬度重楼。
帝子今何在,顿生万古愁。
——《摩兜坚馆诗草》原题为题昭明寺壁为爱招提境,频烦作胜游。
 
山高堪避俗,树老不知秋。
帝子自今古,白云任去留。
残钟谁共听,寒籁更飕飕。
——《摩兜坚馆诗草》原题为重过昭明寺
 
十、圆觉晓钟
 
明·游朴
圆觉性所爱,临眺不妨迟。
流水无春夏,岩泉自岁时。
山人谈梦幻,渔父识推移。
预订他年约,归来共钓丝。
——万历《福宁州志》原题为圆觉寺清·施庭嘉
 
松杉荫满古禅堂,翠竹黄花遍地芳。
一阙钟声通觉路,十分月色是圆光。
 
民国·卓剑舟
无端人事日相侵,且向僧家听梵音。
闻道吟诗都罪过,漫将圆觉证禅心。
——《摩兜坚馆诗草》原题为过圆觉寺
 

最新推荐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