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走进黄坑村

2018-07-14 16:54:39来源: 梅州市户外运动协会

打印 字号: T|T
  敲锣打鼓载歌载舞,送粄送果接情接年
  ——黄坑村民热情迎接梅百驴友
  当驴友们走过近40公里的行程,穿出深山黄土路时,你肯定没想到,能受到黄坑村民如此热烈的欢迎,英雄凯旋而归,莫过如此!
  但让你更加无法想象的是,为你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人群中,不少人竟是亿万富翁,大企业家!向你送水递果的小朋友,也有不少竟是富二代!
  如此古朴平凡的山村,如此富足热情的村民。就让我们跟着黄坑村委书记王均堂书记的脚步,了解这个神奇的村庄。
  黄坑村有村民316户,1316人,留守的有76个人,其他人全部外出。外出的村民,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功,身家过亿的有10个,过千万的还有20多个。成功的企业家以房地产业者居多。2015年,所有村民的企业,合计向国家纳税超过3000万元。
  我相当好奇,这里没有看到其他地方抢地盘、盖洋房的事情,只有对主要的古建筑进行维修保护,众多房地产商的家乡,竟是如此的古朴和谐!
  友睦楼,是200多年前的葵生公所建,因为当时子孙兴旺,建设规模大,楼高三层,大门共有五扇,寓意五福临门。
  友睦楼门前有一块石头,猛看上去,如同一大块美玉,表面光滑如镜,泛着古老的青铜色光泽,让人着迷。王书记自豪地说,他就是坐着这块石头长大的,而这块石头,在建这楼的时候,就已经放在这儿,祖祖辈辈都曾坐在这儿休息、玩耍。
  正大门对联“友兄恭弟,睦族和邻”,由清嘉庆翰林王利亨用竹片所书。看这个对联,我想:或许是因为深受这种和谐文化熏陶的纯朴村民,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拥有了象门前泛亮青石一样的品德,事业的成功也就有了最夯实的基石。
  2012年开始,友睦裔孙在外出乡贤的支持和带领下,集资1OO多万元,把这幢房子重新翻修维护,更投入10多万元建设黄坑乡村文化俱乐部,这样的俱乐部村里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友睦楼、下村、笠竹凹,村里共有三个文娱体育组织,分别是歌舞队,锣鼓队和足球队。
  外出村民回家乡时,一同在这儿团聚。里面有舞台布置,可以进行歌舞表演;有数量众多的传统八仙桌,聚餐时使用。
  一个大厨正在炒菜,今天回来的村民就在这里聚餐。
  望着村庄周边茂密的森林,王书记介绍说,村民一同建设绿色家园,在20多年前,全村已停止砍伐树木。
  良好的生态环境,水源也是超棒。这图的泉水,夏天的时候,就象是冰箱取出的饮料,喝一口,神清气爽,甜入心田。
  村里的人长寿,1316人当中,80岁以上的有60多位,60岁以上的有280多位。每逢重阳节,村里都会组织给60岁以上老人送孝心红包。
  当王书记谈起为何主动承担这次徙步活动补给,而且又是如此热情隆重时,他说:只是因为我们全村人都是热情的人。当公布这次活动消息时,大家都热情报名参与。今天,在外地的村民特意赶回来一起庆祝!我们的村子喜欢热闹,也需要热闹!
  王书记的回答如此实在,没有豪言壮语,却让人听了如此踏实。让我也坐上这块沉淀了黄坑村传统的青石,在静谥的石板上感受激情如火的热闹。
  感谢黄坑村!我们在这不单是得到了物资的补给,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客家文化的洗礼!
  村中古民居的墙上红纸贴了一首诗如下,详实形象的客家语言描述了这个神奇的山村。
  黄坑赞
  黄坑系个好地方  青山绿水全春荘
  社会和谐风气好  尊纪守法品德高
  黄坑老板确吾差  老人年年有钱拿
  公益事业争着干  贫困家户照顾他
  黄坑人来思想新  有了钱后造森林
  绿色环保水源足  利国利家又利民
  黄坑确系好地方  梅蕉两县路通敞
  家家户户自来水  人人心里乐洋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