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还是“姥姥”?语言文字学家:两者都不是方言
新华社上海6月22日电(记者孙丽萍)日前,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一篇课文里的“外婆”被改成“姥姥”,引起舆论关注。
“外婆”属于南方,“姥姥”属于北方?“外婆”“姥姥”是否代表南北方言之争?记者为此致电知名语言文字刊物《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总编黄安靖对记者表示,经讨论,语言文字学者普遍认为“外婆”和“姥姥”都已属于通用语范畴,两者都不再是方言。
汉语冷知识:“外婆”的历史比“姥姥”长
据介绍,从汉语衍变的历史来看,“外婆”一词的出现早于“姥姥”。
查阅文献,“外婆”在唐代就出现了。唐代总章元年(668)道世( ?—683)所著《法苑珠林》卷七一:“我是汝外婆,本为汝家贫。”其中的“外婆”即外祖母。后来,“外婆”一直在文献中出现。如《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舍下就在这前街上住,因当初在浦口外婆家长的,所以小名就叫做浦郎。”
“姥姥”的出现很可能是在明代。明代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记录:“外甥称母之父曰老爷,母之母曰姥姥。”后世,“姥姥”也一直在文献中出现。《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就写道:“一直管装管卸,到姑娘抱了娃娃,他作了姥姥。”
“外婆”“姥姥”都非方言
中国地域广阔,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的方言都为数众多。因此,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
“外婆和姥姥,最初可能都来自方言甚至是外族语言,但它们早就进入汉语普通话词汇系统,变成通用语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黄安靖说。
在人们印象中,南方人普遍爱叫“外婆”,而北方人喜欢称呼“姥姥”。但学者指出,“外婆”“姥姥”的使用并不以地域为界。例如,身为北京满族正红旗人的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就曾在《我的母亲》一文里两者并用:“母亲的娘家是在北平德胜门外……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
普通话不断吸收方言 汉语才能“与时俱进”
语言文字专家还指出,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上,“与时俱进”是一种常态。普通话不断吸收方言的有用成分,普通话的许多成分都来自方言。而方言一旦进入普通话系统,就变成了普通话的一员,不宜再视其为方言。
“据学者研究,在先秦时期‘猪’可能是方言,后世‘猪’已成为通用语。再如,爸、妈在先秦叫‘父’‘母’。而‘爸’大概在三国时才出现,‘妈’大概在宋代才出现。‘爸’‘妈’或是来自方言,或是来自外民族语言。不过,现在肯定没有任何人会把‘爸’‘妈’当作方言。”黄安靖分析说。
语言学家同时指出,方言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地域文化符号,在作品尤其是文艺作品中有特殊的表达作用。所以,对于方言,人们也应该给予尊重和保护。
编 辑:wangshi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
最新排行
- · 槐树典故:门前一棵槐 财源滚滚来
- · 闲话"贵姓":哪几个姓不能叫"免贵"?
- · 关于“岁进士”与进士的称谓
- · “王”为第一大姓 新百家姓排序出炉
- · 王氏分布图
- · 中国王姓宰相151人
- · 清明节
- · 新安联谊会会旗征集图案之一
- · 琅琊王
- · 历代姓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