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神韵诗

2018-06-10 15:57:47来源: 王渔洋文化

打印 字号: T|T
康熙时期,王士禛走上诗坛。这时的诗坛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而王士禛在此情境中站稳脚跟,一跃成为诗坛领袖,“一代正宗”。这些成就自然与他卓著的诗才是分不开的。王士禛诗文兼优,其神韵诗典雅温厚,诗论“神韵说”独树一帜,开启了一代诗风。
说到王士禛的神韵诗,那就不得不提到传世名篇《秋柳四章》了,这四首诗在当时盛传大江南北,“和者不减数百家”,其中不仅有名人雅士,甚至连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也有和作。这组诗有一个精妙之处,就在于通篇写柳而全文找不到一个“柳”字,这就是王士禛神韵诗的开端,主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正是“神韵说”中“神”的表现。
扬州五年是王士禛创作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写下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中一首《秦淮杂诗》在风致韵味上堪称是秋柳诗的再版。“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上阕用“肠断”“梦绕”二词来表达自己对秦淮盛景的无限向往,让读诗的人也情不自禁地发挥无限想象,沉浸在美景之中;下阙峰回路转,用“浓春”“残秋”二词来展现秦淮当时的景象,春意正浓的秦淮如今却是这般苍凉,内心感受深沉,王士禛或许是在借时令的交替感慨王朝的交替,也可能只是对秦淮的景色感到惋惜。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或许正是神韵诗中的韵味。
王士禛被尊称为泰山北斗。对于如此高的评价,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也作出了默契的回应,他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诗“非诗品中之一品,而为各品中之恰到好处,尽善尽美”。
在王士禛之前,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没有人把它看成是诗歌创作的手法。而王士禛在创作诗歌时深入挖掘出了事物中所蕴含的生命精神,充分展现了诗句中的种种韵味,将神韵以诗歌的形式发挥到极致。这才有了秋柳四章红遍大江南北的盛况,而他也被后世称为“一代正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