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教师王金花:“女艄公”坚守大山深处38年

王金花(中)在给孩子们辅导。新华网发
清晨,阳光洒在兰洋镇番打小学的每一个角落。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学校不远处,一座横跨河流的大桥,在默默护送着一批又一批孩子过桥上学回家的同时,也在默默诉说着该校教师王金花义务当了整整38年“女艄公”的故事。
王金花,“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十九大代表,坚守山区教育38年。除了在小学语文、音乐课教学上精心钻研外,她对学生的关爱有口皆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女艄公”。
扎根山区教育三十八年
“我是大山的孩子,我深爱着这里的山山水水,还有这里的每一个孩子。”1976年,成绩优秀的王金花成为村里第一个高中生。当时,村里人都说她,“凤凰要飞出大山了!”但是,三年后,高中毕业的她出人意料地回到了家乡,成为番打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也是这个学校学历最高的教师。
番打小学位于大山深处,距离兰洋镇政府50多公里,道路起伏跌宕。
“当时番打小学,只有一座茅草屋和几十张缺胳膊少腿的桌椅。”回想当年,王金花回忆,因为学校偏僻闭塞,不少老师都不肯来,来了也待不住。 “当时,这里的乡亲们送孩子上学意识差,许多孩子都十岁了还没有上学。”王金花说,她希望能够改变乡亲们落后的教育意识,这一愿望,让她扎根大山,默默耕耘三尺讲台,30多年坚守不忘初心。
翻山越岭家访 实现零辍学
“让每一个山区孩子接受教育”一直是王金花最迫切的心愿。1979年3月她到学校教学后,发现常常出现有孩子辍学的现象。于是,她就翻山越岭到各个村寨家访,去找家长“要”学生,拉家常,讲道理,动员他们送孩子上学。
为了不让孩子们辍学,她每年都要花不少时间家访。2012年秋季,开学已7天,三年级学生小华仍不见回校,当王金花焦急地赶到番打村二队去家访时,却被学生家长拒之门外。
“我看着蹲在墙角的小华,心如刀绞。”王金花说,为了能够让小华顺利返回校园,她静下心来,耐心地给小华父母做思想工作,终于,小华父母被她说通了。
在王金花30多年的教学生涯里,她不仅要回了许多“小华”,而且在自个家境窘困的情况下,她还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经常帮助贫困学生买书、笔、作业本以及校服等。由于她的真诚守护,从教多年以来她所教的学生没有一个孩子中途辍学。
“女艄公”接送学生风雨无阻
番打村地处山区,道路坑洼不平且湿滑。学校离松涛水库库区太近,每年雨季,学生们上下学的路总会被大水淹没。每逢下雨,王金花就接送孩子们上下学。 一天下午,突然下起了暴雨。担心山洪要来,王金花便让学生们收拾好课本,护送他们回家。在狂风暴雨中,当她把孩子们一个一个安全护送到家,已是晚上8时,此时她已全身湿透。
王金花常年坚持雨天护送孩子们回家,特别是离松涛水库500米处的小溪,每年雨季水库水位上涨,小溪也跟着上涨,将上学路切断,给孩子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和安全威胁。为了不让孩子们旷课,王金花向乡亲借来了小船接送孩子们。每天早上7点她准时划船去接学生,上午10点半划船送学生回去吃午饭,下午2点又接学生来上课,到了下午4点半学校放学,她又划船把学生送回家……30多年来,只要溪水上涨,她就从未间断,她已经不记得自己“渡”过多少山区孩子。
去年,王金花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但她仍旧不改初心,被学校返聘回校园教学。
“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呵护着大山里的读书孩子,守护着大山的希望。我将以王金花老师为榜样,扎根山区,教育大山里的孩子,守护大山的未来。”番打小学的教师董素英说。
儋州市教育局局长李海文表示,一直以来儋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偏远山区、民族地区和乡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不断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王金花老师38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服各种困难,守护着大山孩子的求学梦,这种长期坚守、默默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儋州教育人员学习的榜样。(王家隆)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