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怀念伟大先祖王黼、传承红色传统文化

2017-09-24 09:57:17来源:王裕宾

打印 字号: T|T
  闽西王氏先祖王黼、号:伯一郞公,恩贡生,曾受诰封,是一位伟大的王者。据老谱的文字和图片载,黼“伯一郞”公相貌堂堂,身材高大魁武,面相和谒、慈祥,看上去笑意常在,温和大度,真是始祖风貌。其后裔孙历经800多年的繁衍发展,已遍布闽西大地及周边各省乃至港、澳、台、海外;公墓位于汀江河畔,同高、李氏安人合葬在上杭县官庄乡回龙红石村的寨背岭长墎尾(排子角)曰:“蜈蚣出洞形”。公属汀祠始祖,是我们闽、粤、赣、浙等地王姓最为值得纪念的一位伟大先祖。
王黼、号:伯一郞公,是由赣入闽鼻祖(晋公世系第69世祖)王继宗公(宋朝兄弟五人四神童),少年殿试赐进士,到汀江任刺史,诰封中宪大夫之子。公一生不为名利,随父在汀洲府衙做事几十年,他勤奋好学,努力办公做事,重视教育、培养后代;公生三个儿子,个个俱显,都功成名就出仕受封典。长子:王均用、号:千二郞,宋举孝廉,司铎福宁州学政(晚年辞官,隐居住宁化石壁);次子:王均德、号:千四郞,元朝以进士出身,出任武平县抚民令之职,总督18寨兵民;满子:王均政、号:千八郞,宋举孝廉,官至巡抚使,翟升都御史。由于黼公一生在汀州府公干,结识了许多社会名流,吸取了许多社会历史知识,知道注重儿孙读书,所以黼公儿子个个成材、当官,且儿孙多多。据载他游遍全国名川胜地,他一生有个良好习惯,好文化,每天起床早必练字、读诗书,日日不离书字,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社会底层人群痛苦,在民间大家公认他是位好乐施善的长者,时常找名士、文者交流论学,谈今论古 ,十分知晓,他是我们后裔孙的文风典范;由于儿孙有用,黼公晚年生活过得非常幸福美满。据讲,当年他跟儿子们讲,自己到时间在那里百年,就安葬那里,所以黼公墓安葬在回龙汀江湾潭寨背岗风水宝地,是有他自己的文化内涵。此墓地座落于汀江河畔,江水滚滚而来,前向望去,坟背后有一条约一华里之长弯弯曲曲接路清楚的行垅,就像似一条蜈蚣从洞口缓缓而出,形真观奇,故称“蜈蚣出洞形”。
 黼公的裔孙布遍周边各地,闽西王姓基本上都是他的后裔,历史以来,家声显赫,英才辈出,对社会有影响的裔孙极多,如:
 王琼,是黼公第8代裔孙,(1445—1526)曾入京城国子监读书,授南京兵马司指挥,弘治十一年被提为兵部主事,屡建战功后,又晋升为兵部员外郞、钦差等职。
 王玕是黼公第16代裔孙,进士及第,任陕西省榆林卫守备。
 王升俊是黼公第16代裔孙,康熙55年任湖北省蒲折县知县,为官清正,康熙帝下旨赐为“文林郞”。
王国宁是黼公第18代裔孙,中举债佳,乾隆帝恩赐“文魁”之匾。
王树年是黼公第20代裔孙,乾隆年间举人。
王启图是黼公第19代裔孙,进士及第,钦点为吏部主事。
王云光是黼公第20代裔孙,乡饮宾“钦赐顶戴”。
王填国是黼公第20代裔孙,进士及第,咸丰丁巳年任福宁府守备。
王国璵是黼公第20代裔孙,举人。
王延华是黼公第20代裔孙,曾任南靖县学官、漳平县知县。
王章发是黼公第21代裔孙,曾任贵州省玉屏县知县。
王文彪是黼公第22代裔孙,进士及第,官居四品。
王元书是黼公第21代裔孙,乡饮宾“钦赐顶戴”。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大批黼公的裔孙,跟共产党走闹革命,参加革命,参加红军。他们从土地革命战争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为创建新中国转战南北;为了保卫和平,多数人牺牲在战场上,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战歌;历史命运的扶择,血与火的洗礼,部份裔孙是共和国的栋梁之材,成为我党我军的高层领导、高级将领。如:
集成是黼公24代裔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后定为行政六级、大军区正职,是排列在才溪“九军十八师”英雄群体人物,是共和国开国功臣、一代名将。
王宗槐是黼公25代裔孙,曾任昆明省军区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委等职;1955年授中将军衔,是共和国开国功臣、将军。
王直是黼公25代裔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是排列在才溪“九军十八师”英雄群体当中人物,是共和国开国功臣、一代福将,是电影“英雄儿女”中国人民志愿军王政委的原形。
王培臣是黼公24代裔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时期某部野战军师长等职;1955年授大校军衔,是排列在才溪“九军十八师”英雄群体当中人物,是共和国开国功臣,一代战神,是电视剧“亮剑”八路军师长的原形。
王胜是黼公23代裔孙,曾任(闽)龙岩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校校长、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排列在才溪“九军十八师”英雄群体当中人物,是共和国开国功臣、将军。
王荣光是黼公24代裔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年代野战军师政委、江西省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是排列在才溪“九军十八师”英雄群体当中人物,是共和国开国功臣。
王奇才是黼公25代裔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冀中军区后勤司令员、河北省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排列在才溪“九军十八师”英雄群体当中人物,是共和国的开国功臣、将军。
王福瑞是黼公23代裔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年代十五军团卫生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干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是共和国的开国功臣。
王占柱是黼公24代裔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军区卫生处处长等职,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授予上校军衔,是共和国开国功臣。
王天喜是黼公23代裔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甘肃省陇东军区卫生院院长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共和国开国功臣。
王汉兄是黼公23代裔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年代新四军一师三六七团管理处主任,后勤部化学部主任等职,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共和国的开国功臣。
王香雄是黼公27代裔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长,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是共和国开国功臣、将军;是排列在才溪“九军十八师”英雄群体当中人物。
王振泉是黼公26代裔孙,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军需处处长,总后勤部军需处正师级军需处长等职,是共和国的开国功臣。
王育文是黼公28代裔孙, 1929年参加革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任福建军区独立团连长、团长,革命烈士。
王长胜是黼公24代裔孙,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上杭县永定县县委书记,抗日韩江纵队队长,牺牲后,中共上级党委把韩江支队命名为长胜支队(师级),革命烈士。
王瑞明是黼公24代裔孙, 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苏区新泉县委书记,福建省工农通讯社主任(副师级),革命烈士。
王汉章是黼公25代裔孙,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苏区政府军事委员、军事副部长主席,革命烈士。
王珍是黼公24代裔孙, 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宁化县县委书记、中共武平县县委书记、中共永定县县委书记等职,革命烈士。
王传增是黼公24代裔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杭社会知名人士,号:太生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到才溪上屋村夜访贫苦农民太生子——即公,红军入才溪他扛大旗走在最前面,具有革命人的光辉形象,后参加红军,在红十二军团四师一百团多次立战功,是一位突出的、出名的革命烈士。
王行仁是黼公24代裔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红军三十四师作战科长(团级红军干部),革命烈士。
王占喜是黼公24代裔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团政治委员,革命烈士。
王国荣是黼公24代裔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连营长、团政委等职,是革命烈士。
王清荣是黼公24代裔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队长、宣传部长、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副师级),革命烈士。
王松轩是黼公23代裔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龙岩游击队大队长(团级干部),革命烈士。
王汉达是黼公25代裔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连、营、团长等职,革命烈士。
王兴旺是黼公24代裔孙,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中共宁化县委书记、福建省委工作团主任(副师级干部),革命烈士。
王荣崇是黼公24代裔孙,1929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福建省苏区内务部长、省苏组织工作团长(副师级干部),革命烈士。
王彥鸿(女)是黼公24代裔孙,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曾在广州市政府任职,厅级离休干部。
丁一(奇才将军之妻)是黼公25代裔孙,1938年赴陕北参加革命,曾任冀中军区国际和平医院政委、河北省军区医院政委,厅级离休干部。
王永辉是黼公26代裔孙,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甘肃省和政县县委书记,是共和国开国功臣,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享受正厅级待遇。
王维是黼公27代裔孙,1936年参加革命,曾任广东省农业厅厅长、广东省人大副主任等职是共和国开国功臣。
王木桂是黼公29代裔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参加革命,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国防科委任职,享受正厅级离休待遇。
王灿荣是黼公25代裔孙,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福建省劳动模范,曾任龙岩市水电局党组书记等职,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黼公的后裔孙们,永远以黼公“好文化”的光辉形象为榜样,即我们一代代以先祖为榜样,传承上祖耕读传家、勤奋好学的光荣传统。努力读书、拼搏,为社会发展进步添砖增瓦,成为上杭客家祖地,乃至整个闽西客家人群客家民系的主要组成部份。也可以讲,我们客家王氏,黼公的裔孙们在历史上是敢于同大自然作斗争,敢于创新发展,是传承红色历史文化继承者和创造者。
客家河畔,万物荣光,小康社会,王氏飞腾。
创业拼搏,富贵蕃昌,尊祖敬宗,奕世吉祥。
伟大先祖王黼、号:伯一郞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主笔:(闽)继宗公宗系才溪王氏22代裔孙王裕宾
 
编 辑:wangshi 标签:先祖 传统文化 红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