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植三槐立家风”将风靡海内外
第十三届世王大会10月相聚莘县
王姓,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姓。最近,莘县三槐文化研究会向聊城晚报传递了一个准确的信息:今年10月将在莘县召开第十三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届时将有世界各地王氏企业翘楚、社会精英和宗亲代表齐聚莘县,体会“手植三槐立家风,忠恕仁厚传千年”的真正内涵。
为恭迎世王大会聚莘 三槐文化园开工建设
据莘县三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洪林介绍,2013年10月,莘县王旦墓晋升省级文保单位,三槐王氏宗祠三槐祖陵同时开工。
王旦墓位于莘县东鲁街道办事处群贤堡村,其父王祐、祖父王彻、曾祖父王言的遗骨均葬于此。群贤堡村的东北方曾有规模恢宏的王旦墓和三槐堂,元代中期和明代初期,王旦墓遭损毁。明成化、弘治、嘉靖年间,莘县知县贾克中、顾岩、孟隆、杨鹄曾先后重修,王旦墓被以“郊外名坟”列入“莘县十景”。
王洪林说,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是全世界王氏宗亲代表参加的世界性盛会,由世界各地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的合法社会组织成员参加,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王氏优良家风,开展文化交流,进行经济协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11月,在重庆召开的第十二届世王大会上,有五个地市竞争,三十个单位评比的情况下,莘县以十八票的绝对优势,接过了世王大会会旗,争得第十三届世王大会承办权。
莘县是三槐王氏发祥地,其始祖言、彻、祐、旦的墓地都在莘县,这在家谱中都有明确记载。2017年适逢王旦逝世千周年祭典,可谓千年等一回。第十三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拟举办4天,分祭祖、经贸论坛、文化论坛等环节。2016年1月23日,莘县已成立了莘县第十三届世王大会筹委会,现已开始运作大会的前期事宜。
为恭迎世王大会相聚莘县,5月11日,三槐文化园开工建设。三槐文化园地处莘县东鲁街道甘泉路东、三槐堂路西、大安街以北。三槐王氏文化园占地21.96亩,有山东济宁三槐王氏后裔,江苏淮安芳草地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其操独资兴建。
文化园建有王言、王彻、王祐三位先祖故居,王旦缅甸玉石雕像,聚贤阁,三槐堂,三槐文化博物馆等,整个文化园建筑体现北宋风格。
建成后,文化园内一年四季常青,小桥流水潺潺,是三槐王氏交流的平台,是莘县人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为接过世王大会会旗 山东四地同心向莘县
山东省王氏族人众多,渊源深远,历史上名人辈出,影响广泛。尤其莘县、桓台、临沂、台儿庄四地各有特点,条件优越。
莘县是三槐王氏的发祥地,也是三槐始祖王言、王彻、王祐、王旦的归葬地。目前,祖陵已修复,包括三槐堂、王祐故居、聚贤阁、纪念塔、博物馆在内的三槐文化园规划完成并于5月11日动工兴建。2017年恰逢王旦逝世一千周年,届时世界各地三槐宗人代表将齐聚莘县,共祭先祖。在莘县召开世界王氏恳亲大会,将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桓台县新城王氏是王氏的重要分支,自王重光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进士后至清末近四百年涌现出进士30名,举人152名,有记载的诸生1239名。入仕为官者一百多人,其中朝廷重臣9人,以“半朝王家”享誉海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城四世宫保坊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忠勤祠、王渔洋故居。代表人物王渔洋,主盟清初诗坛五十年,传世诗书五百余卷,被誉为“一代宗师”、“文坛领袖”。现被列为中国百家历史文化名镇。
临沂是琅琊王氏发祥地。汉谏议大夫王吉,东晋开国丞相王导开创了家族显贵的先河。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中,有六百余人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担任宰相的有九十二位或相当于宰相职务者累计104人次,名人辈出,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文史学家及其他著名人物,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孝圣王祥、友圣王览等,都出生并长期生活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
台儿庄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生活在那里的峄阳王,俗称“小山子王”,是明清时期鲁南地区的四大望族之一,素以“诗书继世,耕读传家”闻名一方;一代廉吏王鼎铭,自律律人,被誉为一代为官楷模。
为能主办世王大会,加深世界对山东这个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了解,2015年,山东省莘县三槐文化研究会、山东省新城家学研究会、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望族研究会、山东省台儿庄峄阳王文化研究会联手成立了山东省申办第十三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筹委会,一致同意由莘县申办第十三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
祖上手植三槐立家风 王氏忠恕仁厚传千年
史书记载,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面槐而立。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过,随着王祐手植三槐故事的流传,宋朝以后,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代称。”王洪林说。
北宋初期,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于是,让祖籍莘县的大臣王祐前去调查。王祐核实后得知,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几个家奴仗势欺人。王祐对符家家奴严惩后回朝禀报皇帝:愿以百口之家保符彦卿无罪。赵匡胤除掉符彦卿的设想泡了汤,迁怒于王祐。因王祐秉性耿直,本应做宰相的他,仕途异常坎坷。直至太宗赵光义即位后,64岁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职一个多月就病死了。
王祐生前发现其子王旦聪敏过人,前程可喜,便亲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树三株,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职合称“三公”,是众臣之首。
30年后,王祐的次子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节俭、至死不渝”的处世之道开创了三槐堂亘古流长的官风、家风。王祐的其他两个儿子也异常聪颖,先后踏入仕途。
王旦一生清廉,身居相位从不大摆宴席庆寿。他常说,子孙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家立业,老辈人多置田宅没有好处,弄不好会使他们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甚至惹出争斗来。因此,王旦一生居住简陋。王旦终生只娶赵氏一妻,从未纳妾。这在封建社会纳妾成风的官场中是很少见的。
王旦在留给家人的遗嘱中告诫子弟:王家素有清名,今后要保持这种廉洁勤俭的门风,任何时候都不能奢侈腐化。死后不厚葬,棺木中不装金银珠宝。即便宋真宗赏赐白金5000两,王旦坚持不收并派人送回宫中,真宗强令抬回王旦府。谁知刚到王府门口,王旦咽了最后一口气。
王洪林珍藏多年的三槐王氏宗谱以及在聊城的分布记录显示,三槐后裔近在莘县诸多村庄、东昌府堂邑、侯营等地,远在上海、江苏、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仅在泰国的就有数万人,这些王氏后裔无论在何地都谨遵祖上留下的“忠恕仁厚”家风。三槐王氏宗祠三槐祖陵,让五湖四海的三槐王氏后裔魂牵梦绕,年年均有后人来此祭拜祖先。
王姓,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姓。最近,莘县三槐文化研究会向聊城晚报传递了一个准确的信息:今年10月将在莘县召开第十三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届时将有世界各地王氏企业翘楚、社会精英和宗亲代表齐聚莘县,体会“手植三槐立家风,忠恕仁厚传千年”的真正内涵。

据莘县三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洪林介绍,2013年10月,莘县王旦墓晋升省级文保单位,三槐王氏宗祠三槐祖陵同时开工。
王旦墓位于莘县东鲁街道办事处群贤堡村,其父王祐、祖父王彻、曾祖父王言的遗骨均葬于此。群贤堡村的东北方曾有规模恢宏的王旦墓和三槐堂,元代中期和明代初期,王旦墓遭损毁。明成化、弘治、嘉靖年间,莘县知县贾克中、顾岩、孟隆、杨鹄曾先后重修,王旦墓被以“郊外名坟”列入“莘县十景”。
王洪林说,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是全世界王氏宗亲代表参加的世界性盛会,由世界各地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的合法社会组织成员参加,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王氏优良家风,开展文化交流,进行经济协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11月,在重庆召开的第十二届世王大会上,有五个地市竞争,三十个单位评比的情况下,莘县以十八票的绝对优势,接过了世王大会会旗,争得第十三届世王大会承办权。
莘县是三槐王氏发祥地,其始祖言、彻、祐、旦的墓地都在莘县,这在家谱中都有明确记载。2017年适逢王旦逝世千周年祭典,可谓千年等一回。第十三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拟举办4天,分祭祖、经贸论坛、文化论坛等环节。2016年1月23日,莘县已成立了莘县第十三届世王大会筹委会,现已开始运作大会的前期事宜。
为恭迎世王大会相聚莘县,5月11日,三槐文化园开工建设。三槐文化园地处莘县东鲁街道甘泉路东、三槐堂路西、大安街以北。三槐王氏文化园占地21.96亩,有山东济宁三槐王氏后裔,江苏淮安芳草地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其操独资兴建。
文化园建有王言、王彻、王祐三位先祖故居,王旦缅甸玉石雕像,聚贤阁,三槐堂,三槐文化博物馆等,整个文化园建筑体现北宋风格。
建成后,文化园内一年四季常青,小桥流水潺潺,是三槐王氏交流的平台,是莘县人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山东省王氏族人众多,渊源深远,历史上名人辈出,影响广泛。尤其莘县、桓台、临沂、台儿庄四地各有特点,条件优越。
莘县是三槐王氏的发祥地,也是三槐始祖王言、王彻、王祐、王旦的归葬地。目前,祖陵已修复,包括三槐堂、王祐故居、聚贤阁、纪念塔、博物馆在内的三槐文化园规划完成并于5月11日动工兴建。2017年恰逢王旦逝世一千周年,届时世界各地三槐宗人代表将齐聚莘县,共祭先祖。在莘县召开世界王氏恳亲大会,将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桓台县新城王氏是王氏的重要分支,自王重光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进士后至清末近四百年涌现出进士30名,举人152名,有记载的诸生1239名。入仕为官者一百多人,其中朝廷重臣9人,以“半朝王家”享誉海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城四世宫保坊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忠勤祠、王渔洋故居。代表人物王渔洋,主盟清初诗坛五十年,传世诗书五百余卷,被誉为“一代宗师”、“文坛领袖”。现被列为中国百家历史文化名镇。
临沂是琅琊王氏发祥地。汉谏议大夫王吉,东晋开国丞相王导开创了家族显贵的先河。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中,有六百余人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担任宰相的有九十二位或相当于宰相职务者累计104人次,名人辈出,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文史学家及其他著名人物,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孝圣王祥、友圣王览等,都出生并长期生活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
台儿庄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生活在那里的峄阳王,俗称“小山子王”,是明清时期鲁南地区的四大望族之一,素以“诗书继世,耕读传家”闻名一方;一代廉吏王鼎铭,自律律人,被誉为一代为官楷模。
为能主办世王大会,加深世界对山东这个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了解,2015年,山东省莘县三槐文化研究会、山东省新城家学研究会、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望族研究会、山东省台儿庄峄阳王文化研究会联手成立了山东省申办第十三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筹委会,一致同意由莘县申办第十三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

史书记载,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面槐而立。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过,随着王祐手植三槐故事的流传,宋朝以后,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代称。”王洪林说。
北宋初期,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于是,让祖籍莘县的大臣王祐前去调查。王祐核实后得知,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几个家奴仗势欺人。王祐对符家家奴严惩后回朝禀报皇帝:愿以百口之家保符彦卿无罪。赵匡胤除掉符彦卿的设想泡了汤,迁怒于王祐。因王祐秉性耿直,本应做宰相的他,仕途异常坎坷。直至太宗赵光义即位后,64岁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职一个多月就病死了。
王祐生前发现其子王旦聪敏过人,前程可喜,便亲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树三株,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职合称“三公”,是众臣之首。
30年后,王祐的次子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节俭、至死不渝”的处世之道开创了三槐堂亘古流长的官风、家风。王祐的其他两个儿子也异常聪颖,先后踏入仕途。
王旦一生清廉,身居相位从不大摆宴席庆寿。他常说,子孙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家立业,老辈人多置田宅没有好处,弄不好会使他们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甚至惹出争斗来。因此,王旦一生居住简陋。王旦终生只娶赵氏一妻,从未纳妾。这在封建社会纳妾成风的官场中是很少见的。
王旦在留给家人的遗嘱中告诫子弟:王家素有清名,今后要保持这种廉洁勤俭的门风,任何时候都不能奢侈腐化。死后不厚葬,棺木中不装金银珠宝。即便宋真宗赏赐白金5000两,王旦坚持不收并派人送回宫中,真宗强令抬回王旦府。谁知刚到王府门口,王旦咽了最后一口气。
王洪林珍藏多年的三槐王氏宗谱以及在聊城的分布记录显示,三槐后裔近在莘县诸多村庄、东昌府堂邑、侯营等地,远在上海、江苏、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仅在泰国的就有数万人,这些王氏后裔无论在何地都谨遵祖上留下的“忠恕仁厚”家风。三槐王氏宗祠三槐祖陵,让五湖四海的三槐王氏后裔魂牵梦绕,年年均有后人来此祭拜祖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