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文照:绿水清波书岁月

2017-06-05 17:27:30来源: 东方烟草报

打印 字号: T|T

王文照正对所做笔记进行完善。胡正平摄
  今年85岁的王文照是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退休干部。在老同事老朋友眼里,他是一位勤奋敬业的“笔杆子”。
  这不,笔者近日就在永定区图书馆阅览室里见到了他。只见头发花白的他正专心致志地翻阅着资料,旁边还摊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没事就来图书馆,早已成了习惯。”王文照笑着说。
  编撰烟草志
  “在永定烟草,他可谓是元老级人物。”提起王文照,永定区局(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林文才深感敬佩。
  王文照1932年出生,1952年进入永定县第八区供销社工作,随后进入县供销合作总社烤烟办,从此与烟草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4年永定烟草公司成立,作为第一批进入公司的员工,王文照一直奋斗在永定烟草的第一线。
  “他就是永定烟草的一块烟田,不知道孕育出了多少烟叶,不知道见证了多少成果。”王文照的老同事陈树浪说。1993年3月,永定烟草决定编撰《永定烟草志》。“编撰烟草志离不开王文照。”当时永定烟草主要负责人吴接才一锤定音,决定留用即将退休的王文照参与编撰工作。
  编撰《永定烟草志》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永定已有400多年的悠久产烟历史,与之相比,永定烟草公司就稍显稚嫩,因此编撰工作面临着资料不全、散乱、损毁等问题,必须要到永定各地考察收集资料。王文照接到任务后,与同事们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翻山越岭寻访老烟区的一点一滴,晚上挑灯夜战整理资料。在以王文照为首的编撰团队共同努力下,一部反映永定烟草创业史和深厚烟草文化底蕴的《永定烟草志》终于出版。
  《永定烟草志》顺利完成,王文照却停不下挖掘烟史的脚步。2011年,他整理平时积累的烟史资料以及家乡炉下坝兴衰等相关资料出版了《俗文拾萃》,主要内容有永定条丝烟史话、永定烤烟的荣耀与新追求、瑶上今昔等,为研究永定客家文化增加了许多珍贵史料。
  传播好文化
  王文照不仅对从事的烟草行业怀有忠诚之心,更是将其毕生心血倾注到了永定客家文化的提炼中。王文照常说:“我们这些老党员,不仅自己要继续发光、发热,还要引导年轻人发光、发热。我们要学,就要学‘好文化’。”
  什么是“好文化”呢?王文照认为,就是“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如何才能传播“好文化”呢?对于年迈的王文照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好文化”资料。为此,他每天都坚持看新闻、看报纸吸收新鲜知识,开阔视野。王文照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将大量有益社会的资料如《宽心谣》《百孝篇》《养生百常经》《和谐家庭法则》等汇编成册,自费打印千余份,分发给群众。“之所以这样做,为的就是将‘好文化’传播到每一个人手中。”王文照说。
  此外,在退休后的20多年中,他锲而不舍地进行写作,作品有《颂党》《反腐倡廉》《赞古田会议》《赞环卫工人》等,均被永定区老年活动中心主编的《凤山诗词》采用。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王文照更是积极融入所在的峰市镇锦西村党支部,学习走在前,交流有深度。在交流发言中,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情真意切地抒发了一名普通老党员“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的赤诚之心。同时,他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协助村里筹集资金修建水泥路,参与村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参与组建夕阳红俱乐部,认真履行一名老党员的社会责任。
  谱写传家曲
  多年来,王文照一直被推举为祭始祖的主祭,并自作诗词供祭拜之用。1999年,他参与编撰家乡《村志族谱》,使得迁徙外地的客家人寻到了自己的“根”。
  2010年,王文照参与宣传重修祖祠活动,并邀请当地艺术团参与庆典活动;2015年出版《忆海拾萃》,内容涉及土楼文化、民歌、乡贤、寻根问祖、同宗同源等,这为客家文化的传播留下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绿水清波书岁月,方台宽袖写乾坤。”王文照退而不休,以饱蘸深情的笔,为永定烟草发展、客家文化传播谱写了岁月的赞歌。

编 辑:wangshi 标签:清波 绿水 岁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