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照:绿水清波书岁月

王文照正对所做笔记进行完善。胡正平摄
这不,笔者近日就在永定区图书馆阅览室里见到了他。只见头发花白的他正专心致志地翻阅着资料,旁边还摊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没事就来图书馆,早已成了习惯。”王文照笑着说。
编撰烟草志
“在永定烟草,他可谓是元老级人物。”提起王文照,永定区局(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林文才深感敬佩。
王文照1932年出生,1952年进入永定县第八区供销社工作,随后进入县供销合作总社烤烟办,从此与烟草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4年永定烟草公司成立,作为第一批进入公司的员工,王文照一直奋斗在永定烟草的第一线。
“他就是永定烟草的一块烟田,不知道孕育出了多少烟叶,不知道见证了多少成果。”王文照的老同事陈树浪说。1993年3月,永定烟草决定编撰《永定烟草志》。“编撰烟草志离不开王文照。”当时永定烟草主要负责人吴接才一锤定音,决定留用即将退休的王文照参与编撰工作。
编撰《永定烟草志》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永定已有400多年的悠久产烟历史,与之相比,永定烟草公司就稍显稚嫩,因此编撰工作面临着资料不全、散乱、损毁等问题,必须要到永定各地考察收集资料。王文照接到任务后,与同事们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翻山越岭寻访老烟区的一点一滴,晚上挑灯夜战整理资料。在以王文照为首的编撰团队共同努力下,一部反映永定烟草创业史和深厚烟草文化底蕴的《永定烟草志》终于出版。
《永定烟草志》顺利完成,王文照却停不下挖掘烟史的脚步。2011年,他整理平时积累的烟史资料以及家乡炉下坝兴衰等相关资料出版了《俗文拾萃》,主要内容有永定条丝烟史话、永定烤烟的荣耀与新追求、瑶上今昔等,为研究永定客家文化增加了许多珍贵史料。
传播好文化
王文照不仅对从事的烟草行业怀有忠诚之心,更是将其毕生心血倾注到了永定客家文化的提炼中。王文照常说:“我们这些老党员,不仅自己要继续发光、发热,还要引导年轻人发光、发热。我们要学,就要学‘好文化’。”
什么是“好文化”呢?王文照认为,就是“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如何才能传播“好文化”呢?对于年迈的王文照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好文化”资料。为此,他每天都坚持看新闻、看报纸吸收新鲜知识,开阔视野。王文照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将大量有益社会的资料如《宽心谣》《百孝篇》《养生百常经》《和谐家庭法则》等汇编成册,自费打印千余份,分发给群众。“之所以这样做,为的就是将‘好文化’传播到每一个人手中。”王文照说。
此外,在退休后的20多年中,他锲而不舍地进行写作,作品有《颂党》《反腐倡廉》《赞古田会议》《赞环卫工人》等,均被永定区老年活动中心主编的《凤山诗词》采用。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王文照更是积极融入所在的峰市镇锦西村党支部,学习走在前,交流有深度。在交流发言中,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情真意切地抒发了一名普通老党员“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的赤诚之心。同时,他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协助村里筹集资金修建水泥路,参与村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参与组建夕阳红俱乐部,认真履行一名老党员的社会责任。
谱写传家曲
多年来,王文照一直被推举为祭始祖的主祭,并自作诗词供祭拜之用。1999年,他参与编撰家乡《村志族谱》,使得迁徙外地的客家人寻到了自己的“根”。
2010年,王文照参与宣传重修祖祠活动,并邀请当地艺术团参与庆典活动;2015年出版《忆海拾萃》,内容涉及土楼文化、民歌、乡贤、寻根问祖、同宗同源等,这为客家文化的传播留下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绿水清波书岁月,方台宽袖写乾坤。”王文照退而不休,以饱蘸深情的笔,为永定烟草发展、客家文化传播谱写了岁月的赞歌。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