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五宗王氏共建的“琅琊郡三槐堂”

2017-04-21 11:10:51来源:亚洲·王才軍

打印 字号: T|T
琅琊王氏.江左王氏.山阴王氏.开闽王氏.三槐王氏五宗共建的“琅琊郡三槐堂”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山阴村人,此地也是东晋末年王羲之三子黄门侍郎王徽之与宰相谢安比邻而建的别墅所在地。当时的王徽之别墅后来成了王家冲,谢安的别墅后来成了谢村,至今均人丁兴旺,但已人是物非。
 王家冲有皇上送给王导的八千亩地(八十顷),由王导的后人王骞一支收租,由于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在王羲之很小时就常年在外征战,最后失踪于山西太原一带,王羲之的童年时代是在王导的宰相府长大的,与王导的孩子们亲如一家,情同手足,从未分过你我、彼此。他们的后代之间代管田财和互嗣子裔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后辈中很多王导后代的谱牒串到王羲之谱牒,王羲之后代的谱牒又记入了王导后人的世系。但是后人为了区分需要,习惯地叫王导为江左王氏祖,王羲之为山阴王氏祖。
 到了六朝末期,山阴村王导、王徽之的后代在首都南京和各地政府大量任职的人员的现象速减,住在南京市区夫子庙宰相街(今江宁路一带)的王氏如王志等人的后代便大量向北朝政府所在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一带和江西安徽浙东苏南一带迁徙,并且在南京北郊幕府山(旧称白石山)、象山(金陵邑)、郭家山一带留下了大量以王导王兴之为首的琅琊江左王氏的祖茔〈民国起至一九六五年已发掘十三座〉,由于保护的周到,大部分出土墓葬中的文物颇丰。这要归功于从这些王氏祖先入土时起,这些墓园就没有离开过后人的陪护,民国初王导王徽之族人的大本营城南山阴村还派去了城北幕府山守坟的家族代表就有(谱录共三十六家)。
 特别是到了北宋末年宋室南迁,王羲之第二十六世孙王宗巳(山阴村谱牒上为南宋首代,行五四,号朝奉郎)经广州增城令、苏州常熟令、皇上身边的朝奉大夫等平淡的官场生活后,也随宋室迁入南宋朝廷在南京建立了四年的临时首都,来自北方的王氏显贵们于是在南京城郊的山阴村,由王宗巳为主出资新建了五宗合璧的祠堂:即战国王亢在山东开创的琅琊王氏;东晋王导在南京率领的江左王氏;王羲之在绍兴始建的山阴王氏;王审知在福建形成的开闽王氏;王皋继承的三槐王氏等五宗。这个祠堂就叫作南京山阴村的琅琊郡三槐堂。
 这样对王亢的琅琊(永嘉南渡时,琅琊郡迁到南京下关区栖霞区和近邻的句容县,这一带在南京的地图上一直到隋唐仍叫“琅琊”,“临沂”)王导的江左(浙东的绍兴,温州,晋江、泉州等地,浙西的南京,苏州,湖州,徽洲等地)王审知的开闽(以王延政为首的闽王室全体成员全被后唐政府迁押回南京,王延政同时被任命为潘阳王)王羲之的山阴(王宗巳是王羲之在浙江繁衍的第二十六代,王徽之也是南京和绍兴两边住,后葬在南京山阴村竹山)王皋的三槐(因当时王皋尚未退休,护驾责任重大,祠堂落成时他只去了一下,留下一套三槐堂王氏宗谱就又随皇上撤往杭州,退休后居苏州并成了三沙王氏的始祖)等王氏五大宗的族人来说,总算都有了一个满意的交代。
 南京山阴村的琅琊郡三槐堂的落成,是中华王氏继永嘉南渡后的又一次大汇合、大团聚、大迁徙,这次虽然没有永嘉南渡的时候壮观,但是意义更大。永嘉南渡时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长江以北的王氏显要都迁居在南京为中心的江左(苏浙闽)江右(鄂皖赣)一带。而这一次宋室南迁,使宋都洛阳为中心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一带沦亡土地上的王姓官员、贵族、文化名人等都集中到南京来了,所以至今南京山阴村为中心的苏浙皖赣一带王姓人除了东晋那一批的后代外都是这一次住下的,当然随宋室到杭州一带的族人也不少。
 南京山阴村的王姓族人从六朝的东晋初年起就连绵不断地外迁,迁往安徽庐江临淮一带的王祥王敞等人繁衍了明宰相王志、明国丈王镇支,迁往江西九江南昌一带的王览王宜之等人繁衍了王安石、王艮支;迁往山西的王肃等人繁衍了山西绛州一带的王通、王勃等支;迁往陕西的王褒等人繁衍了咸阳一带的王方庆、王搏(即开闽三槐等)支;迁往皖赣交界一带的王范王壁等人繁衍了新安王氏等支;迁往浙西的王彬王羲之等人繁衍了王务琨、王宗巳等支;迁往苏南的王珉王珣兄弟,则繁衍了王鏊、王锡爵支;从南京等地迁山东各地的王氏祖先,则又繁衍了王象乾、王仕祯等支······
 上述这些宗支领袖的后人的分支在唐宋元明清这几朝又以驻军、攻伐、军垦、赴官等方式在全国各地播迁无数,可以说中华王氏的根在陕西河南,干在山东山西,枝从江苏浙江散开,而核心的爆发区则是在南京,因为全世界几乎没有任何一支有谱、有世系记录的王氏,不是从南京(仅六朝时期王导支在南京的繁衍就达到了十三世之多)的王吉王览王导王羲之这一支走向各地,传遍世界的。
 自公元324年起,各地家谱中的乌衣,句容,琅琊,临沂,太原,金陵,润州,丹阳,白下,扬州,上无,江宁,徐州,棠邑,山阴,建康,山阳,兰陵等近百种堂号、名称、望邑等王氏聚集区的概念无不直指南京及周边的江左江右、浙东浙西,为了让这些如此丰富壮阔的王氏渊源从汹涌的谱海中牵引出她那博大身躯中的涓涓细流,
 王才軍编辑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