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有多少?它从何而来?
扬州第一大姓,本报揭秘背后趣事

编者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的口诀我们能脱口而出,但关于百家姓背后的“小秘密”,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从今日起,本报联合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身份证管理所,开设“趣话百家姓”栏目,为你讲述扬州姓氏的起源和故事。
记者昨天采访了扬州第一大姓王姓,扬州共有356446人,比第二大张姓多8万人,占我市人口总数的7.73%,其中宝应71623人、高邮58771人、仪征46794人、江都79291人、市区99967人。从数字上看,王姓是我市人口分布最为均匀的姓氏之一。
第一大姓王姓,扬州共有356446人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身份证管理所所长沙永祥是研究人口和姓氏专家。沙永祥介绍,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改用汉姓时,有着优先使用王姓的传统。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外族的血液,外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时高丽人、鲜卑族人,隋唐时月氏人,唐朝时回纥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朝时女真人,北宋时西夏党项人,元朝时蒙古人,清朝时满洲人等,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同化为汉族王姓。
扬州共有王姓少数民族成员1686人,包括回、满、藏、维吾尔、壮、朝鲜、侗、土家、苗、傣、彝、哈尼、蒙古、白、布依、瑶、黎、畲、傈僳、高山、拉祜、佤等多个民族。回族人员占较大比例,共956人,满族、苗族分别以135人、102人位居第2位、第3位。
王姓是个古老而多源流的姓氏,起源相当复杂,很多王姓都是古代各个诸侯国的王族后裔。秦国统一天下后,六国子孙中每一个国家都有改成王姓的,以至于谁也分不清是敌是友,这可能也是保命的最佳方法。后世很多朝代的王族,也有各种原因改姓为王的。
两晋时期,王姓已在扬州广泛分布
沙永祥介绍,秦汉时期,王姓主要生活在山西、河南、山东的北部广大地区。至两晋南北朝时,王姓开始大规模南迁。最少至两晋时期,王姓已在扬州广泛分布。据《中国家谱总目》、《清代硃卷集成》、《嘉庆重修扬州府志》有关扬州地区家族记载整理,扬州现知的王姓的源流与始祖如下。
1、仪征王氏,始迁祖敬,原籍武定,明洪武官仪征卫镇抚
仪征王氏,先世歙人,清入仪征籍,祖王綝徽
仪征王氏,其先丰城人,四世迁仪真,祖王道淑
2、广陵王氏,祖居魏之元城,宋时迁居广陵,始迁祖王乙
3、昭阳王氏,始迁祖王国英,行六一(宋)
4、高邮王氏,始祖瑩,明军功世袭高邮卫指挥使
5、宝应白田王氏,始迁祖王得全(明),始自苏州迁居宝应;
宝应王氏,先世由陕西长安迁扬州,复迁宝应(明),祖王思贤。
这些王姓名人,你是否听说
A
唐朝王氏家族,一门三宰相
沙永祥通过梳理和收集史料发现,扬州历史上有不少名门望族,其中一个就是唐代王播家族。王播,原籍太原(今太原),其父王恕,曾任扬州仓曹参军,遂以扬州为家。
沙永祥介绍,为何说他家是第一望族,原因有三,一是一门四进士、兄弟三进士,王播同其弟王炎、王起一门兄弟四进士(唐代科举制度尚不完善,考取进士极难,《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一书收集的唐代扬州进士仅九人,俱大家,而王氏兄弟独占其四)。二是一门三宰相。王播、王起兄弟和其侄子王铎同为唐朝当朝宰相,在扬州历史上独一无二。三是文武全才。王铎、王式均为唐末著名将领,在打击晚唐藩镇割据、平定安南之乱、打击农民起义方面皆成果突出。
较起王播,他的弟弟王起较有作为。王起,字举之。王起非常喜欢学习,不是休息吃饭就不停止。天下所有的书没有他不读的,一旦过目,就不会忘记。元和末年,多次迁任中书舍人。王任河中节度使时,正遇到蝗灾旱灾,粮食价格暴涨,王起下令各家各户可以储藏粮食三十斛,多余的拿到市上出售,否则处死。神策士兵仗着权势不服从命令,王起将他们绳之以法。
B
宝应王式丹,清朝年纪最大状元
沙永祥介绍,王姓家族是宝应四大家族之一,为首的当为宝应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王式丹(1645-1718)。王式丹59岁时中状元,是清代科举史上年纪最大的状元,所以人称“白头状元”。王式丹生于书香门第,勤奋好学,少负文名,20多岁时其诗词就被当时人评价为“弘深清壮,沉郁顿挫,以为绝伦”。但这位才子的科举道路却颇为不顺,早年屡试不中,而立之年才补上一名秀才。
康熙四十年(1701),已经57岁的王式丹,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岁末,王式丹为了糊口,在宝应县城街头摆了一张桌子为人代写春联。恰好,江南巡抚宋荦微服私访,官船停靠宝应码头。宋登岸漫步,看到王式丹的书摊,遂上前招呼:“我有一上联,劳您对下联”,王式丹含笑点头。宋吟道:“壶中热酒翻花滚”,王脱口应对:“案上春联带草书”,提笔一挥而就。
第二天,王式丹去衙门领取助学纹银,此时他方知道,昨天出上联者,乃是巡抚宋大人。后宋荦辑《江左十五才子诗选》,列王式丹为第一,王式丹顿时誉满江淮。康熙四十一年,王式丹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此时,他的名气已经远播京都。后来,“皓首穷经”的王式丹成为了状元。
C
高邮王氏,大力举荐龚自珍
沙永祥介绍,另一个在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是高邮的王安国家族。《清史稿》称颂高邮王氏一门:“清经术独绝千古,高邮王氏一家之学,三世相承,与长洲惠氏相埒云。记者通过查阅史料发现,王安国(1694-1757),雍正雍正二年以殿试一甲二名榜眼及第。历官左都御史领广东巡抚、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其子王念孙,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等。王念孙长子王引之,三十四岁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曾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
在发现人才方面,王氏一族也有突出贡献,阮元等人都得到过王氏的推荐提拔。“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清朝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诗句,正是嘉庆二十三年,王引之任浙江乡试主考官时,发现这一人才,甘冒风险,让龚自珍中举。
记者 北望
编 辑:wangshi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
最新排行
- · 槐树典故:门前一棵槐 财源滚滚来
- · 闲话"贵姓":哪几个姓不能叫"免贵"?
- · 关于“岁进士”与进士的称谓
- · “王”为第一大姓 新百家姓排序出炉
- · 王氏分布图
- · 中国王姓宰相151人
- · 清明节
- · 新安联谊会会旗征集图案之一
- · 琅琊王
- · 历代姓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