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需民在王韶文化暨墓群重修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王需民在王韶文化暨墓群重修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位宗亲,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有来自湖北四川江苏和江西的多位专家学者、宗亲朋友在德安召开盛会,我作为韶公后裔,十分感动和高兴。下面,跟大家共同讨论几个问题。
一、共祖王韶
由南京大学1981年编写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是一部很好的工具书,正反人物兼收并蓄,文词准确言之有据。其中德安的历史名人就有两位:夏竦和王韶
对于王韶,辞典是这样记载的:王韶(1030-1081)北宋将领,字子纯,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进士出身,熙宁元年(1063)上《平戍第》三篇,认为“欲取西夏,必先复河(今甘肃西夏)、湟(今甘肃乐都南),使西夏腹背受敌。“神宗,王安石采其方略,命他为秦风路沿边安抚使。五年,败吐蕃部落,降2万,在武胜建镇洮军,更名熙州(今甘肃临洮)次年,取河,洮(甘肃临潭)、岷(今甘肃岷县)、宕(今甘肃宕县)、亶(今青海门源)五州,史称“熙河之役”。以功升枢密副使。后落职洪州,鄂州。
这段简介,对其家族身世及后裔并无涉及,给后世族人们编修家谱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以致于在太原家乘,琅瑯家乘,槐荫家乘中都有其名讳和枢蜜使官职字样,王韶是王氏家族的显祖,也是共祖,这位共祖就是德安人,以德安为基础,以一定的组织和形式来纪念这位祖先是十分必要的。而洪州和鄂州是王韶落职后居住繁衍的两个主要地区,其后裔分布广泛,适当地联络整合,沟通情感,是十分必要的。
据《德安县志》(孙自诚先生主编)记载:王韶逝世的地点,据《宋史》载是“因患背疽,死于洪州,”并排除了各种归葬地的可能性,认为《王氏宗谱》所载王韶墓在敷阳山凤凰岭下是最可信的。”时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朱瑞熙先生和德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孙家骅先生就发表了专题文章,予以考证。
二、王韶文化
王韶是北宋名将,“王家将”为大宋征西曾立下汗马功劳,多次受朝廷封赏一连受八道封敕,是非常罕见的。他和他的家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尘封的历史一旦浮出水面,将造福于后世。研究和开发王韶文化,我认为亮点很多,这里只讲几个方面:
1、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之心可嘉。
韶公生而颖异,形气不凡,左手有字形,掌后有横纹,起贯中指二节,两手五指皆长。(是文武全能,公侯之异相也)天资与众不同。宋嘉佑二年(1057)进士第授将仕郎,调新安(宜丰)主薄(文官)建昌军司理参军(武官)时文时武的小官对这位进士显然是不受重用的。他没有灰心,刻意攻读,在庐山写诗又与同乡王安石意境相遇。进京考制科,又没中,因而客游陕西,访采边事也就是深入大宋边境险要的地方,进行军事调研和侦查考察活动,以便日后能为国家效力。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当时年轻人都很难做到的。
2、谨慎为人,三奇副使之誉可歌。
王韶未出征时献奇计,上奏“平戎策”三篇,而《论和戎六事书》和《上平戎策》都被收录进《历代名臣奏议》之中,堪称是一篇有理有据,有名有实的好国情咨文,千古佳唱,不仅获得准奏,并进行战略部署,因此而西征,被封秦风路安抚使(挂帅是戏剧上的称呼)。
出征熙河时建奇功,跨马征战也有大将风范,用兵有机略,临出师,召诸将授以指,每战必捷,最后,取得“熙河之役”的胜利,开拓了大宋洮,熙,河,岷等州大片疆土,平定西夏对大宋的骚扰。安西而归,凯旋返朝,获赠金紫光禄大夫。
回到朝廷时受奇赏。宋神宗五年间下了八道赦令,恩及其家中老父和诸多女眷,拜王韶为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资政,观文学士,枢密副使,晋封为太原郡开国候,其中,八个随军征战的儿子,也都因功而封为承务郎,有了郎官之位。食邑一千四百户。这是一个从来没有在朝堂做过官而因功受赏的家庭,“非常执政而除者,皆自韶始。”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破例受赏封侯的人。
在封建社会中“太平本是将军定,不予将军享太平”的事是常见的事,王韶得以“三奇”而终,皆因其谨慎为人,举一个例子,“十三郎五岁朝天子”(故事省略)本来他可以出动兵马人众全城搜找,甚至可以使花灯看不下去。而他虽失爱子,但不扰民,一般的封建官吏谁能做的到,谨小慎微是大人物的大量也。
3、子承父业,勤王报国之志可效。
王韶次子王厚,又称王二郎,少年就随父在兵间,畅习羌事,随军征战,功至通直郎,因西部边境告急,皇上欲弃河,湟等地,厚上疏不可,遭贬为礼宾副使,去熙河一带办事,劳军一类的公差。崇宁初年,蔡京复开边,还厚前秩,推举他为洮西安抚使(挂帅征西),因为战功进而升为威州团练使、熙河经略安抚使、后历经几年、西夏首领罗撒被征服,入朝称臣,并改名赵怀德、给宋朝创造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西部太平无事。宋哲宗,宋徽宗两朝先后褒奖王厚六道赦令。
韶公究竟有多少个儿子,有人说是十三个,根据是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写了个神童,名叫王寀,他是王韶的第十三个儿子,也叫十三郎,出生在京都开封,五岁之时就面对天子对答如流。由此就断定他只有十三个,名字分别是廓,厚、淳,完固,端、浮,定、宁。确、贞,实,寀。而琅琊王氏发展至今,枝繁叶茂,大家也都认可这一事实了。其实是不确切的。太原王氏家谱的记载,有“端公自西江迁来洪州,还有韶公之子权,析、椿、枢,孙儿王襄在国家危难之时,出任陕西督兵元帅,后编修家谱,为“黄堂始祖”。因祖之名,兴祖之业,为将之裔荷将之重。这种三代挂帅征西,勤王报国的伟业,却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相比之下,当时的三关元帅杨业以身殉国,却因戏剧演出而以杨家将的美誉传于后世,王韶携子挂帅,三代子承父业而为将的真实历史却不为人知,“王家将”什么时候能恢复其名呢?为什么在北宋那个时代的戏剧里的奸臣,总是姓王呢?这一历史冤案不知何时能昭雪!为什么要如此残酷地让“王家将”永世不得翻身呢?
4、落职洪鄂,兴宗持家之情可敬。
据志史材料称,王韶在熙河之役期间,军队供给都仰仗其他路道提供,其中有“转运判官马瑊?官吏细故,韶欲罢瑊,王安石右瑊,韶始沮,于是与安石异。数以母老乞归,神宗语安石勉留”翻译出来的意思是与王安石有矛盾,主动辞职归乡,于是来到洪州(今南昌)做地方官。
在上位洪州之前,他有过别的念头,心想自己征西多年,杀戮西夏人和战场死伤弟兄无数可谓杀业太重,进佛院祈祷,洗刷身上的孽污,请佛印了元和尚为他说法。这和尚上香时却说;“此香为杀人不眨眼将军立地成佛大居士······”话音未落,王韶就走开了。旁人都称王韶是善类好人,和尚的话不中听,祈祷向佛的念头就此打消,出任洪州刺史去了。
来到洪州,后来到鄂州,又返洪州做官,别无他念,安家宿眷,及时行乐而已。有一次在鄂州宴客,出家姬奏乐,客张绩醉挽一姬不前,将拥之,姬泣以告。韶徐曰:“本出汝曹娱客,而令失欢如此”。命酌大杯罚之,谈笑如故。这事对客人张绩、对家中女眷、对众人,都是处理得很好的。王韶在地方作官时,喜欢饮酒,“人亦服其量”,有一种狂放不羁的样子,“言动不常,颇若病狂状。既病疽,洞见五脏”。他对自己的病症视若狂闻,以至加深,不治而终。实际上,心中是有着满腹的惆怅的。他的子孙后代虽多,但遵父教,已各奔前程而去,他的苦闷又能与谁去说呢?我们这些后裔们又只能心中纪念他而已。
今天大家聚首德安,共同商议保护和维修韶公及其家属的墓群,是千载难逢的盛世,好事,俗话说:“敬得上,发得旺”,谁在祖宗面前肯捐资,多捐资,是善举好事,其后裔必得益更多。韶公这面旗举得越高,王氏必将更旺。立墓志以昭先祖,圣贤当以褒之。
由于本人见识浅陋、水平有限,讲话如有不妥,敬请各位宗亲和专家学者指正。
谢谢大家!
2016.5.22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