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义工王文义不慎摔伤引关注 爱心还在继续
4月21日,家住临沂郯城县李庄镇八里屯村的王文义在工作时不慎从12米高的大棚上摔下,导致右臂、右腿骨折,颅脑受损严重,生命危在旦夕。这场突来的事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顿时陷入了困境,为了拯救其生命,沂蒙义工联合会的义工们、热心市民纷纷慷慨解囊,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5月31日,记者在王文义家中采访时了解到,众人的帮助,让爱心不断汇聚。
5月31日下午,在当地沂蒙义工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郯城县李庄镇八里屯村王文义的家。看到记者到来,王文义的母亲路景美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屋。破旧的庭院,微微发暗有些闷热的客厅,小小的卧室,几件简陋的家具,这就是王文义和其父母的家。“房子有20多年了,没有窗户,一阴天就得开灯;这些天光操心孩子了,也没来得及收拾。”路景美打开灯后,赶紧忙着收拾房间。
“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王文义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出事后,重担一下子落在了两位年迈的老人身上;一个多月了,老人家没吃一顿安稳饭,瘦了有二三十斤,真让人心疼啊。”现场的义工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会轮流过来看望老人,并给予宽慰。
“真是太感谢了,‘三孩’(王文义乳名)的事多亏了大家,要不然……。”说着,路景美抹了抹眼泪。路景美告诉记者,她今年63岁,一直在家务农。自从得知王文义出事后,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她都坐立不安的。“治疗费用这么高,家里本来经济条件就差,心里愁得啊。孩子的事情自从沂蒙晚报报道后,这些天家里也来了不少人,除了亲戚朋友、沂蒙义工联合会的义工们、还有左领右舍的邻居,他们都来安慰我、帮助我们。有这些好心人的帮助,现在我心里好多了。”
据了解,此事经本报报道之后,迅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5月31日,又有不少市民或团体,纷纷慷慨解囊。“今天又收到部分来自社会上的捐款,还有不少是公益组织的。”沂蒙义工联合会副秘书长徐莹告诉记者,除了通过微信和到医院捐款之外,还有不少爱心市民和组织愿意加入义演活动中,“郯城县义工联合会看到报道后今天就给我们来了电话,愿意加入我们,奉献自己的爱心。”
5月31日,记者了解到,截至当日下午5时,王文义共收到社会爱心捐款8.9万余元,爱心还在不断汇聚。
即便在家中干活,路景美也时时惦记着医院里的儿子。
●母亲流泪诉说:“哭着给儿子买好了寿衣”
自从王文义出事以后,母亲路景美便茶饭不思,消瘦了许多。当初在医院陪护时,路景美经常好几天都不吃饭。这几天,路景美虽然在家里,但每天也只吃得下一顿饭,“别人都说我瘦了不少。”路景美说。
现在,路景美已经想不起当初听说儿子出事后的反应,“我只记得,老伴给我说完后,我就站起来,浑浑噩噩地就去了医院。”路景美说,刚去医院的时候,由于王文义伤情比较严重,没有让家属探视,“我心里急死了!”
王文义最初住院的一个月里,大部分时间是路景美在那里陪护,王文义的父亲则在家中借钱。对于那段时光,她记忆犹新,除了担心王文义伤情,最令她发愁的就是给老伴打电话。
“每天送到我手里的药费单子都那么老长。”路景美用手比划着,“一天就得四五千块钱,隔三差五就得管我老伴要钱。每次打电话,我都犯愁。”
“就那么几个穷亲戚,能借多少?”路景美说,她的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她知道,以她和老伴的年龄和收入状况,这辈子也还不起这么多钱,怕“坑”了人家;另一方面,她又怕儿子没钱治病,性命难保。
5月23日,王家人里实在凑不出医疗费了,只能把王文义带回家。“人家说,得做好最坏的打算。”路景美说,“我是哭着给儿子买好的寿衣啊!”
那一天,路景美坐在儿子床前,默默地等着,等着她最不愿接受、却又最有可能的“结果”。好在,命运不愿让这个已经饱受磨砺的家庭再遭重创。5月24日,沂蒙义工联合会的工作人员来到王文义家中,得知情况后,当天又把病人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之后的几天里,社会上源源不断的爱心涌向这个不幸的家庭,这一切都是路景美没有想到的。“真是遇到好人了,要不是他们,我儿子早就不行了。”路景美说,“我们一家感激不尽!”
路景美在家里整理儿子换洗的衣服。
●村民眼中的王文义:谁家有事都帮忙
5月31日,在郯城县李庄镇八里屯村,与村民们聊起王文义,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王文义有一副热心肠,谁家遇到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
“小伙子有股热心肠,左领右舍村民们谁家有事,只要他知道总是第一个到场,伸手帮助,是村民心中的好榜样;得知他出现这种事情,我们都不愿意相信。”对于王文义,65岁的村民李大妈说。
李大妈告诉记者,那是2年前的这个时候,家里的小麦刚刚收获不久,放在路边麦场里晾晒时,却遭遇突降大雨。“记得当时应该是在中午,我正打算回家吃午饭。当时村里人几乎全部出动,冒雨抢收粮食。”王大妈说,由于老伴患有气喘病,不能下地干活,孩子又不在家,把她一下子急坏了。
李大妈告诉记者,正当她着急的时候,王文义正好骑车路过。“看到我手忙脚乱的,他二话没说,放下车子就过来帮忙。”王大妈说,后来在王文义的帮助下,麦场里粮食很快就收拾完毕,“当时孩子身上都淋湿了,我心里那个感激啊,但王文义连水都没喝就急匆匆地回家了。后来我得知当天他家里也在晾晒粮食,因为没时间抢收被大雨淋湿了一半。”
“他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谁家遇到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除了参加公益活动,据我得知他还多次参与献血。”村民王驰龙接着说。王驰龙告诉记者,王文义会电焊,村里不少人都找他帮过忙。“一次村里有一位老人的床坏了,去找王文义帮忙,焊上后想表示一下感谢,王文义直接用手挡住他拿钱的手说‘老王叔,什么钱不钱的,都是邻里乡亲,不就是搭把手吗。’老人家逢人就夸。”
5月31日下午,在当地沂蒙义工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郯城县李庄镇八里屯村王文义的家。看到记者到来,王文义的母亲路景美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屋。破旧的庭院,微微发暗有些闷热的客厅,小小的卧室,几件简陋的家具,这就是王文义和其父母的家。“房子有20多年了,没有窗户,一阴天就得开灯;这些天光操心孩子了,也没来得及收拾。”路景美打开灯后,赶紧忙着收拾房间。
“谁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王文义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出事后,重担一下子落在了两位年迈的老人身上;一个多月了,老人家没吃一顿安稳饭,瘦了有二三十斤,真让人心疼啊。”现场的义工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会轮流过来看望老人,并给予宽慰。
“真是太感谢了,‘三孩’(王文义乳名)的事多亏了大家,要不然……。”说着,路景美抹了抹眼泪。路景美告诉记者,她今年63岁,一直在家务农。自从得知王文义出事后,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她都坐立不安的。“治疗费用这么高,家里本来经济条件就差,心里愁得啊。孩子的事情自从沂蒙晚报报道后,这些天家里也来了不少人,除了亲戚朋友、沂蒙义工联合会的义工们、还有左领右舍的邻居,他们都来安慰我、帮助我们。有这些好心人的帮助,现在我心里好多了。”
据了解,此事经本报报道之后,迅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5月31日,又有不少市民或团体,纷纷慷慨解囊。“今天又收到部分来自社会上的捐款,还有不少是公益组织的。”沂蒙义工联合会副秘书长徐莹告诉记者,除了通过微信和到医院捐款之外,还有不少爱心市民和组织愿意加入义演活动中,“郯城县义工联合会看到报道后今天就给我们来了电话,愿意加入我们,奉献自己的爱心。”
5月31日,记者了解到,截至当日下午5时,王文义共收到社会爱心捐款8.9万余元,爱心还在不断汇聚。

●母亲流泪诉说:“哭着给儿子买好了寿衣”
自从王文义出事以后,母亲路景美便茶饭不思,消瘦了许多。当初在医院陪护时,路景美经常好几天都不吃饭。这几天,路景美虽然在家里,但每天也只吃得下一顿饭,“别人都说我瘦了不少。”路景美说。
现在,路景美已经想不起当初听说儿子出事后的反应,“我只记得,老伴给我说完后,我就站起来,浑浑噩噩地就去了医院。”路景美说,刚去医院的时候,由于王文义伤情比较严重,没有让家属探视,“我心里急死了!”
王文义最初住院的一个月里,大部分时间是路景美在那里陪护,王文义的父亲则在家中借钱。对于那段时光,她记忆犹新,除了担心王文义伤情,最令她发愁的就是给老伴打电话。
“每天送到我手里的药费单子都那么老长。”路景美用手比划着,“一天就得四五千块钱,隔三差五就得管我老伴要钱。每次打电话,我都犯愁。”
“就那么几个穷亲戚,能借多少?”路景美说,她的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她知道,以她和老伴的年龄和收入状况,这辈子也还不起这么多钱,怕“坑”了人家;另一方面,她又怕儿子没钱治病,性命难保。
5月23日,王家人里实在凑不出医疗费了,只能把王文义带回家。“人家说,得做好最坏的打算。”路景美说,“我是哭着给儿子买好的寿衣啊!”
那一天,路景美坐在儿子床前,默默地等着,等着她最不愿接受、却又最有可能的“结果”。好在,命运不愿让这个已经饱受磨砺的家庭再遭重创。5月24日,沂蒙义工联合会的工作人员来到王文义家中,得知情况后,当天又把病人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之后的几天里,社会上源源不断的爱心涌向这个不幸的家庭,这一切都是路景美没有想到的。“真是遇到好人了,要不是他们,我儿子早就不行了。”路景美说,“我们一家感激不尽!”

路景美在家里整理儿子换洗的衣服。
5月31日,在郯城县李庄镇八里屯村,与村民们聊起王文义,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王文义有一副热心肠,谁家遇到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
“小伙子有股热心肠,左领右舍村民们谁家有事,只要他知道总是第一个到场,伸手帮助,是村民心中的好榜样;得知他出现这种事情,我们都不愿意相信。”对于王文义,65岁的村民李大妈说。
李大妈告诉记者,那是2年前的这个时候,家里的小麦刚刚收获不久,放在路边麦场里晾晒时,却遭遇突降大雨。“记得当时应该是在中午,我正打算回家吃午饭。当时村里人几乎全部出动,冒雨抢收粮食。”王大妈说,由于老伴患有气喘病,不能下地干活,孩子又不在家,把她一下子急坏了。
李大妈告诉记者,正当她着急的时候,王文义正好骑车路过。“看到我手忙脚乱的,他二话没说,放下车子就过来帮忙。”王大妈说,后来在王文义的帮助下,麦场里粮食很快就收拾完毕,“当时孩子身上都淋湿了,我心里那个感激啊,但王文义连水都没喝就急匆匆地回家了。后来我得知当天他家里也在晾晒粮食,因为没时间抢收被大雨淋湿了一半。”
“他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谁家遇到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除了参加公益活动,据我得知他还多次参与献血。”村民王驰龙接着说。王驰龙告诉记者,王文义会电焊,村里不少人都找他帮过忙。“一次村里有一位老人的床坏了,去找王文义帮忙,焊上后想表示一下感谢,王文义直接用手挡住他拿钱的手说‘老王叔,什么钱不钱的,都是邻里乡亲,不就是搭把手吗。’老人家逢人就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