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女义工3年坚持为多个孩子做辅导 孩子管他叫王妈

2016-04-01 10:23:27来源:十堰晚报

打印 字号: T|T
    “王妈,我好想你。”3月23日傍晚,凯旋大道一工地简陋的工棚里,一名9岁男孩见到王喜娟,亲热地扑进她的怀里。看到孩子身上脏兮兮的,王喜娟连忙打来热水为他擦洗,随后拿出新衣服及橡皮、铅笔等学习用具送给孩子,并耐心地与孩子父亲交流。
    3年来,十堰义工王喜娟义务照顾十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他们辅导功课、洗衣做饭,并不定期家访,孩子们都亲热地叫她“王妈”。
    学习累了,王喜娟就会陪孩子们做会儿游戏。
    3年来,她坚持为孩子们辅导功课
    3月19日8时20分,记者驱车载着王喜娟去实地采访,刚从红卫进入大炉子沟路口,就看到几个孩子提着书包往沟里走。
    “孩子们,快上车。”王喜娟连忙让记者停车,打开车门冲孩子们喊道。
    “王妈好。”孩子们看到王喜娟十分高兴。
    十多分钟后,记者一行来到一间破旧的房屋前,这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租住的地方,已有一群孩子在此等候。见两个小姑娘刚起床,王喜娟连忙放下包,为她们洗脸、梳头。
    “孩子们,写作业了。”说话间,王喜娟掏出一盒橡皮,逐一发给10个孩子。“将心比心的近义词是什么?”“3乘9等于多少?”王喜娟耐心地为孩子们辅导着功课。
    一个小时后,王喜娟带着孩子们来到路边稍微开阔的地方,做老鹰抓小鸡游戏。休息十多分钟后,孩子们再次进入房间复习功课,直到中午12时才分头回家。
    “每个周六上午,我都会组织孩子们来这里学习。”3年来,王喜娟一直默默地关爱着这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有她这样的好心人带孩子,我们都很放心。”中午,一位单亲妈妈来接孩子时说。
    “看到孩子们可怜的眼神,我不忍心丢下他们”
    今年43岁的王喜娟家住车城街办康乐社区,之前是东风公司工人,目前在家陪孩子读书。6年多来,她一直热衷公益,并成立了温暖义工队,带领队员捡白色垃圾、下乡为贫困家庭送衣服、组织慈善救助募捐和公益宣传、春运期间去火车站义务接送旅客……
    2013年6月,王喜娟随义工队与张湾区妇联一起到红卫街办炉子沟小学搞联欢时,得知不少孩子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孩子底子薄,成绩差,父母关爱少,还经常遭受家暴。”王喜娟说,看到孩子们可怜的眼神,她决定义务照顾这些孩子。
    萍萍和月月(均为化名)姐妹俩的父母来自农村,没有固定工作,还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父亲时常打孩子,致使萍萍患上自闭症,学习成绩也很差。王喜娟得知后,除了为姐妹俩辅导功课,还多次找到她们的父亲交流。“起初,孩子的父亲认为是家务事,外人不该插手。”王喜娟说,半年时间,她去走访十多次,最终打动了孩子的父亲。如今,姐妹俩的父亲一有空就给她们辅导功课,萍萍也变得爱交流了,成绩已上升到班级中等水平。
    “孩子也有自尊心,千万不能打”
    “王妈来了!”3月23日傍晚,凯旋大道一工地工棚门口,9岁的明明(化名)看到王喜娟来家访,高兴得跳了起来。王喜娟拿出自己买的新衣服给明明穿上,又掏出义工们捐的铅笔、橡皮递给明明,让他安心写作业。
    “孩子也有自尊心,千万不能打他。”王喜娟给明明的父亲做起思想工作。
    明明的母亲离家出走多年,父亲在工地做小工。为了生计,父亲基本没时间照顾孩子,明明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衣服穿十天半个月也没人洗。父亲有时候工作不顺心,还动手打明明。为此,明明离家出走多次。王喜娟得知情况后,每隔几天就要到明明家中,为孩子洗衣服、洗澡、做饭。
    来自农村的余敏(化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5个孩子,仅靠她打工维持生计,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王喜娟得知后,经常呼吁义工献爱心,并帮5个孩子辅导功课。如今,余敏的大女儿已顺利读到初三。
    “如果没有王大姐的支持和鼓励,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余敏充满感激地说。
    “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3年过去,孩子们现在见到王喜娟都亲热地叫她“王妈”。为了感谢王喜娟这几年对孩子们的关爱,不少家长从乡下带来土特产要送给她,都被她婉拒:“还是留给孩子们吧,他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王喜娟最难过的是,曾经有大学生、爱心人士和她一起帮扶这些孩子,但没多久就放弃了。“孩子们因家庭环境影响,基础太差,大家都不愿意带。”提起这件事,王喜娟很是心痛,“孩子们学习的时间就这几年,如果错过,一辈子都没机会了。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个队伍,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尽一分力。”王喜娟说。

编 辑:xbj 标签:孩子 义工 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