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会长偕沙县白马庙筹建处成员访本网

世界王氏网福鼎市讯(陈丽娟)3月22日,三明市王氏宗亲会会长王本增偕沙县白马庙筹建处陈景麟、徐锦河、姜灶儿等成员路经福鼎,为保护白马庙文化遗产一事过访本网采编部,受到本网总编和在家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






并就沙县保护与扩建白马庙情况进行了座谈介绍。
据他们介绍沙县东门“闽王庙”,俗称“东山庙”,位于城区东北隅,始建于宋代,供奉闽王王审知。闽王王审知曾驻军沙县,在沙期间广施德政、仁爱百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全县有王审知后裔2000多人,他们每年十月初十日,相聚在庙里祭拜入闽始祖王审知。《沙县志•卷之八•祠祀》及沙县的林氏、高氏、陈氏、王氏族谱等记载,东山庙在城东广誉坊,扩建于明朝正统年间(1436—1450),占地为今东山巷、东山村原养猪场、卧龙池、菜园至铁路边等约26亩。这片土地原叫黄竹坑,庙宇四周竹林成片。东山庙历史悠久,历代香火鼎盛,屡次扩建与重建,影响广大。东山庙至今保留扛乩求神,求医问病的民俗,信客众多,近年来东山村乃至全县在外做小吃业主多来许愿求福。 时值东门片区旧城改造,当地拟将90年代重建的东山庙拆迁。东门一带的父老乡亲认为历代祖辈在这生息繁衍,这里的习俗、人文、典故深深的烙印在心里,福州、泉州、漳州、南平、建瓯、长汀、台湾、金门、武夷山等地都在大力抢救和保护闽王历史遗迹,抢救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父老乡亲也有肩负抢救、保存、传承这份文化遗产的责任。而要抢救这份历史文化遗产,首要工作就是复建东山庙。闽王王审知三兄弟于光启元年(885)年,在义军入闽后队伍归途中经过沙县。有些将士留守沙县,现有数千的王氏后裔分散在沙县及周边县市,仍保留扛乩、水井与喜竹林居舍等习俗。复建好东山庙与城区七峰叠翠、十里平流仙州岛的自然风光,与城区旧铁路项目改造及城隍庙、宝严寺、吕祖庙、三位夫人宫诸景点互相辉映,进一步丰富了东门古街文化内涵,使东门古街又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通过开发东门历史古街古商文化、道教历史文化,进一步提升沙县东门旅游文化,提升沙县城区建设水平。因此,原地复建东山庙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在拟复建的东山庙,深32米、宽27米、高16.6米,为仿古木结构三层飞檐斗拱建筑,预算投资六百多万元。全部采取“民众庙宇民众建”的方式,现经多方努力,建筑材料已基本备齐。东山庙筹建管理处及王氏后裔多次向县人大、政协、政府等部门反复诉求,尚未得到答复,目前福建、台湾、东南亚等海内外王氏宗亲获知详情,也纷纷向沙县有关部门具函反映,要求保护开闽王王审知历史文化遗址。



按照三明宗亲的情况介绍,我们认为沙县东门大东山白马庙,本是纪念开闽王王审知的白马尊王庙,是五洲两岸王氏后裔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地王氏后裔与台胞回乡朝圣之乡愁地,更是两岸文化交流之平台,是百姓睹物思情的历史文化遗址地,也是海内外开闽后裔的精神领地。历史文化需要传承,传统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呵护,如果当地政府能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维护全社会团结和谐共圆“中国梦”之政风,共同保护、保留好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址、产物该多好!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王宗哲 | 十年风雨
(编者按:本文为王宗哲2023年5月27日,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年会 [详细内容]
- · 王宗哲 | 十年风雨历程感悟——根、魂、梦
- · 穿越千年找到你
- · 王灏如此评价湖南王氏会长王建民
- · 林宪斋|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23年年会上
- · 滕阳王氏领谱庆典
- · “琅琊家风.红色沂蒙” 学术考察及文化研
- · 吉林省吉商王家人商委会·王氏文化交流会
- · 吉商王家人商委会五分会法律知识讲座
- · 吉商王家人商委会六分会走访佰优集团
- · 吉商王家人商委会团建拓展活动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