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大宝论文集 附录

2016-02-27 11:26:33来源:王大宝论文集 王师中 编纂

打印 字号: T|T
八附录
    (-)本书提到与王大宝有关的几个宋代人物宋局宗赵构
赵构,字德基,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个儿子,生于大观元年(1107)淳熙十四年 (1187)去世,寿八十一'岁。
    1127年,即帝位,年号有建炎(4年),绍兴(32年)共36年1162年命皇太子赵眘即皇帝位,自称太上皇。
    即帝位后,委任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同知枢密院事,张邦昌(金人于二个月前,立他为帝)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虽然亦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宗泽为龙图学士知襄阳府,但未能采纳抗金派的抗战建议,抓住恢复的时机;'而是早巳打定要放弃中原大地,往东南逃窜的主意并于几个月后罢免李纲的要职。
    四年十月(1130)秦桧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翌年任参知政事。
    绍兴四年(1134)赵鼎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岳飞等先后打了很多胜仗,收复大片土地。
    八年(1138)金兵逼境,派使者竟口称“诏谕江南”,赵构颁布诏令,明确宣布他的方针是“屈已就和”。
    十年,金人分四咯向南进攻,岳飞、韩世忠、牛皋、刘光世、刘琦、张宪、张俊、杨再兴、王兰、辛镇,各部,相继打了大小胜伏,土气高昂;但朝廷由秦桧主持,主和反战,宋军不准追击金兵,退回原地,并罢贬不同意“和议”的张九成等七名大臣,罢拙将帅的兵权,与金议和,每年贡奉金方银二十五万两,絹二十五万匹。
继而杀害岳飞、岳云父子及张宪。
    绍兴25年(1155年),秦桧死了,赵构追封并题额为“决策元功,精忠全德”遂后下诏声明”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岂以其存亡而渝定议耶?”
赵构在“靖康之变”后建立南宋朝廷,对保持宋王朝的延续起了一定作用,但他决不是一个什么奋发有为的人,“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
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他却未能因势利导,抗战复国,反而”始惑于汪(伯彦)黄(潜善),终制于奸桧(秦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致使“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而他的“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
《摘自白话二十五史精编》
宋孝宗赵眘
    1127年——1194年
    1163年即帝位,有隆兴(二年)乾道(九年)淳熙(十六年)等年号,在位共27年,1189年传位给三子光宗赵惇。
    赵眘是南宋朝廷的第二位君主,他继位时偏安一隅的局面早已形成,他虽然未能旋乾转坤,收复中原,但是把与金国的文书往来由“表”改为“书”,由称“臣”改为称“侄”(叔侄之国,彼此都是皇帝)将“岁贡”改为“岁币”,数量亦减少十万两,比较起赵构来说,算是稍为好一点。 .
    《摘自白话二十五史精编》
赵鼎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通经史,百家之书,1106年,进士及第,对待金人,他是个主战派,初期颇得赵构信任,升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绍兴四年(1134年),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推举起用张浚,复任知枢密院,但二人在抗金策略上,意见不一致。
    秦桧逐步得到赵构的信任后,赵鼎逐渐不为赵构所重视,主战、主和、与秦桧意见各异,秦桧是个阴险狠毒的大恶人,他罢了赵鼎的官,谪居兴化军,不久又转移到漳州,随后又以清远军节度副使头衔,安置他到潮州,居住。
    赵鼎在潮州,一住五年,闭门谢客,口不言时事。赵鼎在吉阳军,又是一住三年,仍然潜居深处,不问世事,但秦桧仍要吉阳军每月申报赵鼎死、活,赵鼎见情势已十分紧迫,采用绝食的办法,自杀身亡。
   赵鼎在历史上,曾被人们称颂为南宋政权首屈一指的贤能宰相,他是当之无愧的,赵鼎被贬后,赵构也曾对人说“赵鼎两次任宰相,于国有大功,对敌作战能运筹取胜,镇抚建康也能使我安枕无忧,实在是别人比不上的。”
赵鼎同时也是一位文人,很擅长写作,死后有表疏,诗文共二百余篇,名曰“得全集”,流传于世。
    《摘自白话二十五史精编》
张浚
    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
    建炎三年(1129)平反有功,任知枢密院事。
    任川、陕宣抚处置使三年,整顿军务,巩固要塞,出击金兵,使其无法进攻江淮。绍兴元年(1131)在和尚原地方,吴玢、吴璘兄弟大败金兀术,关陕三年间,民心归附,两蜀得以保全。但遭人挟嫌弹劾,被降职居福州。
    赵鼎极力推举,张浚复任枢密院,打退逆贼刘豫父子配合金人进攻,后张浚引咎辞职,这时秦桧得到赵构的信任,怀恨张浚,处处谋害他,张浚被谪居连州,后移到永州,在外闲居近二十年,秦桧处心积虑,必欲置之一死。为了罗织罪名,一面派遣党徒分赴湖南,江西,专程前去暗算张浚,一面无辜逮捕赵鼎的儿子赵汾,逼迫赵汾诬蔑自己谋反,并要把张浚也牵连进去,正当张浚生命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恰好秦桧在此时死去,张浚才免遭横祸。
    赵眘嗣位,张浚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隆兴元年(1163)任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江州,、江阴军,军马,主动出击金兵,大胜,震动中原。
    秦桧党徒汤思退(任右仆射)勾结主和派倾陷张浚,张浚又一次遭贬,死于途中。
    张浚著有《易解》及《杂说》十卷,文集十卷,奏议二十卷,还注解过《书》《诗》《礼》《春秋》和《中庸》
    张浚是南宋时期著名人物之一虽然他在对李纲和赵鼎的关系上曾有过不公正之处,在处理刘光世旧部时对待岳飞的态度也不够平允,但大节终究还是好的,也有一定的军政才能,综观其一生事业,仍不失为一位“终身不主和议”的杰出人物。
    《摘自白话二十五史精编》

王十朋
摘录
    王十朋,字龟龄,温州乐清人资颖悟,日诵数千言及长有文,聚徒梅溪,受业者以百数人太学,主司异其文。
    ①宋史:387,黄洽等传,1343页。
    秦桧死后,他向皇帝面陈了很多抗金,治国的意见得到采纳,“授绍兴府签判”后“召为秘书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
    金将渝盟,再陈抗金大计,建议起用张浚,刘琦,弹劾杨存中,直至罢其职”“其言大略施行”“拜司封郎中,累迁国子司业”。弹劾史浩等使罢其职。
    张浚,符离失利“横议蜂起”,他上疏,力排异议,并堵住投降派龙大渊,杨存中的复出。
    出知饶州、夔州、湖州、泉州、凡历四郡”去之日,老稚攀留,涕泣越境以送,思之如父母。”“其至诚不独感人,而亦动天地鬼神”“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命下而卒,年六十。”子闻诗闻礼,皆笃学自立,闻诗知光州提点江东刑狱,闻礼知常州,江东转运判官”“为治能守家法,人亦思慕之”。
后记
    编印本书,得到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全体同志的热诚指导、支持、帮助,也得到各地宗亲的鼓励,特表衷心的感谢。
    由于自己水平不高,时间也较匆促,对本书的编辑,仍存很多缺点和不足,敬希读者,多多赐教。
    至于王大宝的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学术修养,尤其是他对易学的研究,热切祁待各地学者,广大读者、进一步的探讨。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