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大宝论文集 名墓沧桑

2016-02-26 16:12:47来源:王大宝论文集 王师中 编纂

打印 字号: T|T







《潮阳、峡山、桥头里王氏族谱》
    大宝墓受破坏及修复记实
    潮州,归湖,(潮州府,登瀛都)神前山,形势雄伟的宋墓,是王大宝一生爱国、爱民,浩然正气的标志,是荣膺宋帝器重,追赠的名臣,潮州人民敬仰的名贤王大宝英灵安息之所。亦是宋代文物的宝贵遗迹;是学者、旅游者,瞻仰,凭吊名贤的胜地,也是潮汕40万王氏子孙,800多年来濡沐祖德祖风的圣地;是连结海内外,王氏子孙,认同联谊,励志奋进,携手拼搏,为祖国争光的纽带。
    自明正统年间,王氏十四世祖,佛荫公,设立蒸尝祭祀之后,由汤头王氏裔孙,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扫墓(行祭),年年如是,历代香火不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末近二十年时间,“破除迷信”之风,席卷广大城乡,愈演愈烈,先是折神龛,烧佛像,烧灵牌,进而放墓碑,挖坟墓。此中,也就有人,想从挖坟墓中,发点古人之财。
    神前村人,柯XX,纠集几个人,从大宝墓的墓顶往下挖,但碰到坚固,严密的板石盖项,无法挖下去而放弃,但墓碑被生产队运去“修水利”。
“史无前例”年代,全国人民遭受十年浩劫。名墓,古文物。更受到肆无忌惮的糟踏。
    神前人陈木炎,外号“浪堵”,伙同二人,乘墓碑被盗走之便,从正面向里挖洞,“浪堵”一人爬进墓穴,诡称见鬼而出,人夜,“浪堵’’一人再钻入墓穴,盗出一面铜镜,一个内盛大量水银,无盖的瓷罐。“浪堵”把铜镜,卖给村中的一个颇识货的人,瓷罐初次拿到潮安县文物单位去卖,被拒收,又拿到汕头文物管理单位,接待人员,把瓷罐留下,要他把罐盖找来配合,并须带来本村一证明以证实。“浪堵”跑回村后,自觉心虚遂作罢。“浪堵”不久因它故,大概是“积恶满盈”吧!被判重刑,送往北方劳改,至今无消息。他到底还盗到何物,无从査核。
    墓中有棺、有檷有墓檷,两边用块石砌墙,上面用石板铺盖,生产队派人取石板“建猪舍”,但石板有函,有桴镶得十分牢固,无法取下而停止。
    墓前的石雕群,又被生产队看中,他们准备把石烛开成石柱,用作堆稻草的“草棚柱”;石人开成石板,作水槽渡水。石狮等,打成块石,用以砌石墩,架渡槽引水,石匠遵命开工,刚把石烛开成四根石柱,这时,石匠突然肚痛难忍,回到家,母猪暴毙;(当时农村家庭,一头母猪是最大财产)入医院治病的儿子不治而亡。石匠惊悲交集,不敢再开工了。至于已开成的石柱,堆草掩元成,骤然折断,人从草棚上摔下,虽未跌伤,也是一场心惊。这一连串的“不吉利”的事故发生,当事人也不免心寒而罢手,宋代石雕群的绝大部份原件,才得于保存下来,至此我们该额手相庆,高喊潮州人民“幸甚”“幸甚”王姓子孙“厚福”“厚福”!
    不久,上级接到保护文物的通知,派人到神前村,追寻盛水银瓷罐的罐盖,未得,才把已卖掉的铜镜赎回,现珍藏于汕头市文物管理机构中,曾在汕头展览,考古学家,饶宗颐博士参观过,并给予鉴定,写有文章(附后)
    一九七八年十月,潮安县革命委员会,用水泥枋制“保护王大宝墓宋代石雕布告”,加以保护,并拨款修复,鸠工把墓前被放倒的石雕群,复了位,但墓身未完整淹复,被盗墓碑及被毁石烛,还空着位未复。
    一九七九年,族人升荣,与培浩,悦意,尚得,葵花,以及族长芝松等共26人,倡议修复大宝墓,并自费奔赴各地,告知宗亲。经过多时商议,紧张筹划,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日子里,由归湖王氏二个农业大队,筹集修复资金,到1980年冬,赶在旧历十一月二十六日前,草草竣工,依期遵礼恢复墓祭。
    一九八零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首次恢复墓祭,县,公社(镇)以及各界代表参加,分别讲话,隆重壮观。大宝墓修复的积极倡议和组织者王升荣,主持会场讲话并诗咏大宝祖;祭礼中负责读祭文的王月中,也朗诗歌颂王尚书。参加第一次恢复墓祭的潮汕各县市王氏子孙代表,尚不足三十人,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逐年增至几百人,几千人,万几人,大小汽车,停放公路傍,西至怀慈中学,南至仙洋,墓地上,人山人海彩旗飘扬,鼓乐喧天,鞭炮震地,一九八七年,侨居泰国的王氏子孙,代表100多人,在王捷枝的率领下飞越重洋,寻根谒祖“同昭祖德,籍睦宗谊”。准于十一月二十六日,赶赴墓祭。更可喜者,不少非王姓的社会人士,他们崇拜先贤,也在这一天,偕妻将儿,亲友结伴,备着丰盛祭品,远道前来参加墓祭,献上香帛,袍服,献上锦旗,一片至诚,满怀崇敬。伟哉矣,王氏的先祖,潮州的名贤。但由于时间匆促,过去的文字记载,失落严重,大宝墓的修复,尚未达到真正的要求,至此有待于海内外王氏众多贤能子孙,共同努力,亦热切祁望潮州各界人士,学者,敦促协力把王大宝墓修复更完整,更贴近历史的原貌,为崇敬先贤,保护宋代文物,做点承先启后的美事。
    (附注:大宝墓被盗后,神前人陈长兴,见到潮州名贤,爱民若赤的宋代名臣,王大宝的遗骨裸露,主动用陶罐收藏淹埋,一直到一九八零年大宝墓修复后献出,有手指骨三小段,牙齿四、五个,由于当时墓已修复,故把遗骨埋在墓旁右面,北洋方向,20步左右的地方,记之备忘。)
    本文经老前辈王获华修改。
    (王获华,字哲夫,1914年出生,潮州,归湖,汤头人〈金丰〉,从事教育60多年。)
保护王大宝墓宋代石雕布告
    王大宝、字元龟,海阳县,龟湖乡,即今潮安县归湖公社人,生于北宋哲宗绍圣年间约公无一0九五年,南宋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年廷试第二授南雄教授以后,曾差监登闻鼓院,主管台州崇道观,知连州提点福建刑狱,提点广东刑狱,礼部侍郎,兵部侍郎,乾道元年公无 六五年起为礼部尚书。王大宝性刚直不阿好义勇为,不畏权贵,为官深悉民困,对上大胆直曰,力主免除月输,觸减行钱,并以囊金三十万,献于公益事业,金兵进犯,国难当前,王大宝力主抗战,与卖国求荣之投降派,展开激烈斗争,因而被称为“王老虎”,晚年辞官归隐,逝于乾道未,终年七十七岁,葬于海阳县,龟湖,神前山,墓前有石翁仲、石马、石狮、石羊、石笋等宋代大型石雕。
王大宝墓于一九六二年曾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革命期间,由于“四人帮”反革命路线的干扰,墓穴遭到破坏,现经省革委会指示:该墓及墓前石雕群,应按原位恢复,并加以保护。
    特此布告,望各遵照。
    潮安县革命委员会公元一九七八年十月
    注:此布告原是水泥板,日久受风雨侵蚀人畜破坏损毁较大,一九九三年,归湖汤头王氏子孙,原文刻为石碑。
大宝墓出土文物的鉴定
    饶宗颐博士
    此次广东省博物馆与中大文物馆合办南汉至清文物展览,展品中潮汕地区出土文物占相当份量,循览之余,顿引起乡梓之思。虽诸位专家论著说明,周详精辟,已无遗蕴,然涉及史迹方面,尚有不少可以补充者。爰不揣固陋,略举数事,以供谈助:
    2.王大宝铜镜(展品39)
    镜在大宝墓出土,有铭文云:“临安府承父陆家真炼铜照子”。大宝于宋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廷试第二。时宋室南渡,初建都于钱塘,此镜必在浙所得者,当是临安府镜匠所造。大宝《宋史》有传,又明潮州知府王源亦为其撰传。襄年见《王氏族谱》,载其建炎二年龙飞榜,主司本疑为第一,时车驾驻扬州,偶次名李易为扬州人,遂取易,以之居二,故其诗有云:“对策丹墀中上游,天颜抚谕逊龙头”之句。潮州府城大街有坊曰“榜眼”,即为大宝置者,文革时已毁去矣。大宝封开国男,食邑海阳登濂三百户,乾道六年四月十三日卒,御葬于登瀛神前山,登瀛领有今之龟湖。郭春震嘉靖《潮州志》“登瀛都,统龟湖、山洋、曲湾三村”。
    此次展品又有揭阳渔湖、及黄岐山出土之宋代铜镜(展品四十),则必为当地铸造。潮剧《荔镜记》演陈三(泉州陈伯卿)磨镜故事,宋镜形状,可于展品观之。
大宝墓的祭礼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是大宝墓扫墓日,称“冬祭”。
    祭礼:庄严,隆重,按大夫,王候的礼节。
    行进:有高灯、路牌、(十四面)马头锣、锣鼓班等。
    祭品:一定要备“全猪”“全羊”“大宰”之礼。行祭:有主祭、倍祭、礼生、    引生、进馔、读祝文等分工。
    主祭、倍祭,一定是族长,付族长(二人),称为“初献”“二献”“三献”最后献香帛。
    “春祭”是农历的正月,礼节更周,除上述外,增加:“祝喜音”“采青”“饮福酒”“受福肉”“嘏词”“祭天地”等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