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大宝论文集 书报论文选载6

2016-01-12 11:46:03来源:王大宝论文集 王师中 编纂

打印 字号: T|T
先贤王大宝王月中
    今年夏天,主办机关对位于我县归湖公社神前大队前面的宋朝名臣王大宝墓,进行重修,一时谈论纷纷,莫衷一是,这些议论,其中有的是误传不符合史实;有的则是谬误和歪曲,笔者是这里的人,现就所知一二写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及探讨。
    《潮州志》中的八贤传有这样的记载:“文章学识,直言刚正者,王大宝也,观其疏请恢复、恳建储位,具亡身殉国者也。”
    《潮州志》还有这样的记载:“王大宝字元龟,性颖悟,通五经,尤长于易,建炎二年,龙飞榜主司拟为第一,时车驾驻维扬,偶次名李易维扬人,遂先易,以之居二。故其诗云:‘对策丹墀中上游,天颜抚谕逊龙头。,之句。上有诏谕曰:‘卿有醇深之学,刚毅之操,顷在言路,不畏强御,直谅之声闻天下,故起卿于里居之逸,冀闻卿之崇论宏议也。’官凡九迁至朝散大夫、礼部尚书、敷文阁学士,封开国男,食邑海阳登濂三百户,乾道六年四月十三日卒,终年七十七岁,赠大中大夫,十月御葬于海阳,登瀛神前山之阳。”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大宝的为人刚直,忠君爱国爱民,而被誉为南宋节臣,他看到南宋偏安的半壁山河十分愤慨,极力主张抗金,统一中原。深为当时朝野所敬崇。他死后,受到朝廷的追封、谥号,赐以御葬及建庙的隆重礼仪。
    他的供庙,叫王氏家庙,建在归湖公社金光大队的前面,归湖王氏都叫攸老祠堂,在匾上刻有“王氏家庙”四个大字,下面并开三个大门,即俗叫三山门,一条横过攸门檐的大石条,这是一般祠堂所没有的,说明他当时地位与声望的崇高。
    他的墓地也建得相当排场,颇为壮观,地点就是归湖公社神前大队的入村处,这里有一个形似馒头一样的小山丘,坐东向西,面对着归湖平坦的小盆地,中间有公路逶迤直通文祠,面堂宽旷,有狮象两山拱卫两旁,即右旁为狮峰大队的狮山,左旁为金光大队的象山,按其山势,狮是卧狮,象是伏象。原碑面上刻有御葬二字,墓前排列几对石人石马,石烛,具有帝王陵墓的气派,因此乡里人,管叫这个地方为石人、石马,而讳言王大宝墓。未修大堤前,春夏洪汛,水涨至山腰,远远望去,很象沉在江心的明月一样,所以又一名叫:“沉江月”。解放前,这里成为归湖的一个名胜古迹,有一文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墓卜沉江翁仲壮,庙倚伏象气象宏。”当时的所谓达官贵人常常坐轿或策马到这里来浏览,凭吊者也时有其人。
    在距王氏家庙约二华里,(现归湖联中校址地方)还有一个华表亭。其间石柱两旁刻有这样的字句:“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从这个亭向前望,这个家庙就清晰的呈现在眼帘。但这个石亭现在已无存了。
    另外在潮州南门,也有一个表旌他的亭坊,叫红砖亭,也叫榜眼亭,上记载其官衔功绩封号,解放初拆亭时,此亭共拆出优质红砖两万多块。悉数拨给城南学校建校舍。其榜眼石匾则保存下来,运在西湖陈列。
    关于王大宝的祭仪,每年都有春秋二祭。春祭在农历正月十一日于家庙内举行,家庙建筑虽不堂皇。但祭仪却很隆重,据说这是当时特别恩赐的祭仪。开始时,先鸣三声铳炮,俗叫“铳脚”,相当于现时礼炮,然后王氏子孙齐集于家庙内,(女的不参加)由族长(俗叫老大)主祭,四房老大陪祭,有礼生一名唱礼,另选一名具有中学以上学历的人读祭文,计有蔫酒、上香、读祭文等仪式,礼生叫声“跪”时,全体子孙皆下跪,叫“兴”时,则皆站立起来;这时庙里各“丁桌”上陈列丰盛祭品,中间则供祭全猪全羊各一双,庙内红烛高烧,香烟缭绕,气氛甚为肃穆隆重。
    至于秋祭呢?实际就是冬祭,皆在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举行,墓祭这天,王氏子孙齐集于家庙前场,由族长,四房老大率领出发,以“肃静”、“迥避”、“榜眼”、“尚书”、“礼部尚书”、“正议大夫”木牌为前导。接着是抬着全猪全羊等,中间为排列成队的子孙,最后则是鼓乐队,一路上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前往墓地。一时人声鼎沸,鼓乐喧天,引起了邻近群众,多来围看。祭毕,子孙皆在墓地用膳。也给割山草、放牛的孩子或来观看的群众一点祭品。(按:笔者对于春秋二祭的介绍很有助于我们了解家乡从前一些礼仪的陈规为研究地方历史提供资料。)
下面有几件关于王大宝的传说:
王大宝曾做过千日皇帝
    王大宝为官时权势极大,有欺君窃位之嫌,说什么皇上曾让他坐一天帝位,他把一字加上一竖,改成了十字,十天到了,又再加上一撇,改成了千字,就这样他做了千日皇帝,皇上没奈他何,众臣子当不用说了。此事民间传说甚盛,事实就没有这回事,这是普通起码常识,不用多费笔墨去解释。但王大宝有代表皇上去办过事。这倒是事实。原来古代帝王,每年都要去祭轩辕或泰山。轩辕即黄帝陵,黄帝也即我炎黄子孙之始祖。但由于有一年不知是皇上“龙体”违和或怕受外出风尘之苦,所以曾叫王大宝前往代祭。他当时是礼部尚书,祭礼是所管之事,皇上叫其代理此事,这是理所当然,责无旁贷。但既然要代皇帝去主祭,当然也就在出门时,使用了皇帝所应有的仪仗队,路过各州各府,也皆以迎接皇上那样的隆重礼仪来接待王大宝,因为此时的王大宝已不只是礼部尚书,而是皇上的代表,这样一来,人们讹传他做了皇帝,而且越传越离奇起来了。
潮州茨免进
    潮州民间,一向有这样传说:王大宝在朝为官时,君臣之间感情极洽,常在一起饮宴,王大宝鉴于家乡每年千里迢迢,跋涉长途送去贡品,深感家乡人民负担之苦,尤以贡品中的茨,(甘茨另一种,也一说是甘茨。)想要直接请免,但又有所避忌,所以曾以茨莨蒸熟后,让皇上尝味,茨莨味道很涩,皇上一尝就皱了眉头,立即就下旨谕“潮州茨免进。”从典潮州人民每年就不用运茨上京进贡了,此事受到人民的歌颂。
    但此事笔者前曾听到熟悉家乡掌故的老前辈说及,说王大宝系南宋名臣,决无采取这样做法,但他爱民为怀,对于如何减免贡品以苏民困,竭力疏求,自然不遗余力。加上他为当时朝廷所倚重,因而获得批准,使人民负担减轻,这是很可能的,当然能够得到减免的贡品中也就不只是潮州茨这件东西了。
关于潮州建屋抹灰压脊事
    潮州滨海,每年常有飓风之患,且因体制所关,潮州房屋,未敢抹灰压脊,台风暴雨来时,王大宝心情沉重,面露愁容,皇上问其何故,他如实以奏,说其家乡房屋近海,常遭风患,房屋倒塌,人多伤亡,家有老母,故以此为念,潮州临海多蜡,大有制灰原料,但碍于制度,未敢抹灰压脊,故房屋多不牢固。皇上听他奏后,即下了旨,准许潮州今后民间建屋,可以抹灰压脊。从此我潮建屋方有抹灰压脊,这样一来,不但可御风雨,且也堂皇美观了。因此王大宝对潮人之功,至今仍被人们所称道。
    至于有一些人看法与说法,认为王大宝毕竟是封建王朝的一个大官,还有人无根据地说他厉害,有王老虎之称。值不得重修其墓,其实这种看法与说法都是片面的,未能作出正确的评价。王大宝确实是忠君臣子,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但他有民族气节,主张48抗金统一中原,为人廉政严明,爱民若赤,这是值得后人敬仰与传颂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重修王大宝墓,并作为文物加以保护,也就有其道理了。记叙至此,乃成俚句,以志景仰微怀:
尚书功业足千秋,民族精华万古留。
北阙上书寒贼胆,丹墀对策让龙头。
直言正色除时弊,报国抗金慑寇仇,
犹记潮州薯免进,人民世代颂勋猷。
    注:王月中,字远扬,笔名学艺,(1919—1981)潮州,归湖,汤头村人,自幼聪颖,学习勤奋,文学基础较好,作本文时,是“生产队看山林人员,”长住山寮,故托王获信投稿,王获信却以自己名义发表。现遵照村中老人意见,把作者的名字改正过来。
    一九八零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第一次恢复大宝墓祭礼时,王月中负责读祭文,并颂此诗。
    (原载潮州文艺,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总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