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孙娄王氏数百年家风 言传身教胜训导


乌霉充饥为读书勤奋上进后人学
2月18日,孙娄东村,王内祥说,王氏家族的家风特点是“勤学孝悌乐助人”,从字面上看,或许跟多数家庭的家风没有区别,但家风的传承,更多的是家族之人的言传身教。
今年75岁的王内祥是临淄孙娄王氏家族的24世子孙,是王氏家族目前的代表人物。
王内祥说,孙娄王氏其始祖王全由临沂迁到河北枣强。元朝末年,由枣强迁至青州西北的郭庄,后来又由郭庄迁至临淄孙娄,至今已近700年的历史。
说起王家人的勤奋,在家族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名叫《乌霉诗》,是清朝的王颖士所作,他是王氏家族的第十五世,清康熙十八年进士。
王内祥翻着“孙娄王氏”创办的内部刊物《溡源文化》,指着里面的《乌霉诗》读到:“高粱欲熟红似火,乌霉才露尖尖角。贫生辘肠青纱里,天赐午餐何问我?”
他说,王颖士少年时曾在耿王庄私塾念书,因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秋天高粱抽穗时,杂生乌霉(可食菌物),王颖士午餐时以此充饥,不回家吃饭。这引起了塾师的疑问,经询问,王颖士便作一首《乌霉诗》以解师生之疑。
也正是这种求学上进的传统才使孙娄王氏人才辈出,先后出过18名进士,更出现了“一门九进士”和“父子双翰林”的现象。
《溡源文化》是由王内祥主编的,已经在王氏家族、四邻八乡“出版”了3年整,主要内容是介绍家族中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展示孙娄周边地域的文化、经济现象等。(编者注:溡水,古河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北,亦作时水。)
做官先接父母去敬老重情代代传
“我是老人了,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不孝顺的。”王内祥说,王氏家族自古就讲究孝道,在整个大家族里,也没听说哪家有不养老、虐待老人的。
王内祥拿出一本《孙娄王氏诗文集注》说,王氏家族十六世族人王克宽,康熙年间进士。他的《析筋诗》反映的是王氏孝悌的文化。诗的内容是:“少年堂兄共砚窗,春秋桂杏又同芳。上追淡墨题名榜,下盼红绫赐饼香。弟举孝廉能侍养,房分叔季足衣粮。宦囊美产余无取,牧马场中学牧羊。”
王内祥解释说,这首诗反映的是,王克宽性孝谦让,少时和兄弟一同读书,在他考取官职后,把父母接到身边,视家产财物为身外之物。兄弟们分家时,先让兄弟们选择丰肥的土地和正堂房舍,而自己则选取了村北的一块牧马场居住。
在王氏家族中,有太多这样重孝重情的故事,一个家庭中,兄弟为了让其中一名考取功名,不惜自行辍学帮助其功成名就,等家中的兄弟功成名就了,对方反过来再回报这个家庭。
“好地、好房子都留给了在家务农的兄弟们,把父母接到任职的外地进行赡养,就是想减轻兄弟们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财力、人力、精力培养下一代。”王内祥说,这样的良性循环保证了家族中人才辈出。
王氏后人也一直秉承敬老重情的家风,并且这一家风还影响着周围的人。
乐善好义为乡亲舍命救人好儿孙
王内祥说,明清两代,王氏家族中举人者有50人,其中殿试金榜进士18人,七品以上官职者26人。王氏家人不仅清正廉洁、勤奋好学,而且还乐于助人,为整个地域的发展有过很大贡献。
族人王若钰,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战术教官长,曾教过像孙殿英、张治中等一批军界人物,蒋介石也是他的学生。他平时乐善好义,乡亲们谁家有困难,他主动帮忙,遇到不公平的事,及时出手相助,还资助了不少贫困学生。
受家风的影响、家族文化的熏陶,今年59岁的王海才,是远近闻名的见义勇为好儿男。
2012年10月7日11:50许,青银高速公路淄博段临淄收费站以西500米处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核载53人的大客车从济南开往青岛,途经此处时,侧翻到高速公路的边沟内,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附近村民王海才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冒着生命危险徒手救出了7名乘客。2012年12月28日,临淄区召开表彰大会,王海才被授予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王内祥说,王海才曾多次在交通事故现场施以援手,表现出勇者的风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优良的家风。
珍藏数本族谱传承数百年家风
2月18日,王内祥向记者展示了一整套关于临淄孙娄王氏的完整族谱,这套族谱是淄博各家族中保存最完整的,包括孙娄王氏家族的清朝康熙、乾隆、清末民初以及20世纪末和目前正在续写的族谱。
翻开300多年前留传下来的族谱,泛黄的纸张周边已经破碎,可里面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见。
说到这些族谱,王内祥从内心里觉得非常珍贵,特别是康熙和乾隆年间的族谱都是族人们冒着生命危险留下来的。“之前一段时间,族谱是不允许存在的,我的祖先四处躲藏,每逢过年过节时才会双手捧出来放于正堂祭拜。”王内祥告诉记者。
在康熙族谱的第三页,清秀的毛笔小楷写着祖训。王内祥说,家族中除了重视男子要勤奋上进、考取功名外,还强调做妻子的要做到贤惠。在过去,家长是很有权威的,如果父亲不求上进,不爱读书,自然就没有好的家风,而母亲的素质在家风传承中也很重要,一个家庭中的母亲懒惰、奢侈、爱说闲话、不守妇道,任何家庭也没有好风气。
“勤学孝悌乐助人,是我们王氏的家风,但这一家风可能谁都会说、会写,大家真正能做到才是好的社会风气。”王内祥说,家风看似无形,但它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通过一卷卷不同时期的族谱,族人可以加深对家族的了解,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这就是传递家风。家风正,家族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实习编辑:滕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