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李洪生和妻子王华清的故事
原标题:穿越苦难的浪漫之爱 ――“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李洪生和妻子王华清的故事
李洪生在给妻子王华清梳头。卢小超摄
□本报常驻记者卢小超通讯员向浪朱玉
窗外,冬雨夹杂着雪花缓缓飘落。12月6日,在头屯河农场退休职工李洪生的家里,3岁的小孙女正在给姥姥王华清表演舞蹈,李洪生在厨房里,忙着给一家人准备晚饭。
前不久,69岁的李洪生刚刚领到2014年度“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证书和奖章。李洪生照顾患有脊髓空洞症的妻子王华清42年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家是守护,选择便相伴一生
1968年秋天,21岁的李洪生和王华清经人介绍相识。相处一年多后,1969年国庆节,他们举办了婚礼。婚后,李洪生依然在头屯河农场一连浇水班工作,王华清在蔬菜班工作。
那个年代,他们每天不仅要正常上班,还要参加义务劳动。夏天打野草,冬天打土块,能干的李洪生总要干两份,好给妻子腾出时间打理他们的小家。从小在四川长大的王华清做得一手好菜,李洪生每每干完活回家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总会有一种幸福的满足感。“那时候,她特别能干,不仅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家里面也收拾得井井有条。”回忆起往事,李洪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970年12月的一天,李洪生给一位同事输了200毫升血,没怎么休息,接着上了十几天夜班。一天下班后,李洪生正在给妻子和女儿准备早餐,突然眼前一黑,晕倒了,随后就是反反复复的头晕、高烧。
李洪生住院治疗的十几天时间里,王华清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3个月大的女儿,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可当李洪生出院回家时,依然是一桌热腾腾的饭菜迎接他。李洪生说,那一幕他永生难忘。
1973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本应是美满幸福的生活,可王华清却时常觉得四肢无力,因为工作忙,她也没太在意。不料病情逐渐加重,李洪生带着妻子跑遍了乌鲁木齐周边的各大医院就诊,却没有好转。直到1980年,王华清已经无法行走。
刚刚30岁的王华清遭遇这一厄运,曾一度消沉,爱唱爱笑的她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看着生病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李洪生心里虽然痛苦不已,脸上却每天都挂着笑容。王华清说:“那些年,丈夫的笑容就是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
家是责任,无论甘苦相依相扶
“治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什么好转,我也不想治了。”王华清说。虽然王华清的病情始终未见好转,可李洪生一直坚持给她按摩。
直到1991年,王华清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这种病在当时属于罕见病。患者会出现身体一侧或两侧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逐步丧失自主行动能力,晚期甚至会出现截瘫。
虽然当时他们经济拮据,但李洪生还是四处凑钱给妻子做了手术。李洪生说,妻子手术后的那几年是他最艰难的时候,每天都期待着妻子能好起来,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妻子的身体却没有任何好转,这让李洪生觉得心如刀割。
虽然妻子病倒后,李洪生要照顾孩子,可对工作他没有丝毫懈怠。那几年,他是连队机务班唯一一辆大马力拖拉机的驾驶员。每到春种、秋收农忙时节,早上6点多就要赶到地里,李洪生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做好早餐放在妻子的床前。劳累一天回家后,他会细心地给妻子按摩,料理所有家务。
看着丈夫一个人劳累忙碌的身影,王华清只能暗自流泪。心疼丈夫的她会在李洪生上班后,艰难地扶着墙缓慢地挪动着脚步,做饭、洗衣,用尽全身力气为丈夫分担家务。
李洪生说,多少次他在工作时想到妻子一个人艰难行走的场景,都心如刀绞。王华清的病最怕摔倒,因为摔倒之后非常容易骨折。可即使李洪生万般责怪,一次次“警告”王华清不许偷偷干活,可她依然固执地坚持。
虽然医治无望,但李洪生依然坚持带着妻子寻医问药。这么多年,只要王华清觉得不舒服,李洪生一定会带着她去医院治疗。可王华清却告诉记者,这些年李洪生自己从没有做过一次体检,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么扛过去了,要么自己在药店买点药。为此,他们还曾红过脸。
“你身体这个样子,不能大意。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没事。”听到妻子的“控诉”后,李洪生着急地说。
老两口就这样你来我往地回忆着一起走过的生活。说起现在,他们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2007年,李洪生退休后成了老伴的专职保姆,每天一日三餐科学搭配。王华清血糖高,李洪生会经常做一些苦瓜、山药之类的素菜。去年,王华清突然特别爱吃豆腐脑,李洪生这一年多来,每天早上步行20多分钟,去买豆腐脑。“他都把我的嘴养刁了。”王华清满脸幸福地说。可李洪生清楚,自己这般娇惯着老伴,是因为王华清去年因一次饭菜不合胃口,呕吐不止。
家是陪伴,一起看遍世间风景
为了让老伴生活得更好,李洪生这些年一直尝试带着她去室外活动。退休后,他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拉着王华清在团场周边四处转悠。去年,李洪生给老伴买了一辆电动轮椅,只要天气好,王华清就一个人到农场新建的广场上去看老人们跳舞。
今年年初,他们还回了一趟王华清的四川老家。虽然两人只去了动物园,没去其它旅游景点,但老伴发自内心的开心,让李洪生暗下决心:有生之年要带她多走走,多看看。
这几天,李洪生已经和姐姐商定,准备带王华清去海南过冬。“咱们新疆的冬天这么长,一个冬天出不了门,她会难受的。”
2012年,团场保障性住房小区建成,李洪生和王华清搬进新居。看到其他老人每天在社区活动室打牌、跳舞,王华清也希望李洪生的退休生活过得更精彩一些,她鼓励李洪生去社区参加活动。可李洪生不打麻将、不跳舞,就报名参加了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去独居老人家里帮忙打扫卫生、干家务,每月还定期给社区居民磨菜刀、磨剪子。李洪生还被社区居民推选为楼栋长,谁家有事,他一定会尽力帮忙。
王华清说,她每次在广场有难处时,总会有人帮助她。老两口至今依然记得每一位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李洪生说,现在有时间和精力了,也要更多地帮助别人。
李洪生说,自己是幸运的,老伴至今能有说有笑地陪在他身边,每天两个人说说话,生活得很充实。儿女虽然工作很忙,但也经常会回家看看。
李洪生在给妻子王华清梳头。卢小超摄
□本报常驻记者卢小超通讯员向浪朱玉
窗外,冬雨夹杂着雪花缓缓飘落。12月6日,在头屯河农场退休职工李洪生的家里,3岁的小孙女正在给姥姥王华清表演舞蹈,李洪生在厨房里,忙着给一家人准备晚饭。
前不久,69岁的李洪生刚刚领到2014年度“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证书和奖章。李洪生照顾患有脊髓空洞症的妻子王华清42年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家是守护,选择便相伴一生
1968年秋天,21岁的李洪生和王华清经人介绍相识。相处一年多后,1969年国庆节,他们举办了婚礼。婚后,李洪生依然在头屯河农场一连浇水班工作,王华清在蔬菜班工作。
那个年代,他们每天不仅要正常上班,还要参加义务劳动。夏天打野草,冬天打土块,能干的李洪生总要干两份,好给妻子腾出时间打理他们的小家。从小在四川长大的王华清做得一手好菜,李洪生每每干完活回家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总会有一种幸福的满足感。“那时候,她特别能干,不仅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家里面也收拾得井井有条。”回忆起往事,李洪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970年12月的一天,李洪生给一位同事输了200毫升血,没怎么休息,接着上了十几天夜班。一天下班后,李洪生正在给妻子和女儿准备早餐,突然眼前一黑,晕倒了,随后就是反反复复的头晕、高烧。
李洪生住院治疗的十几天时间里,王华清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3个月大的女儿,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可当李洪生出院回家时,依然是一桌热腾腾的饭菜迎接他。李洪生说,那一幕他永生难忘。
1973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本应是美满幸福的生活,可王华清却时常觉得四肢无力,因为工作忙,她也没太在意。不料病情逐渐加重,李洪生带着妻子跑遍了乌鲁木齐周边的各大医院就诊,却没有好转。直到1980年,王华清已经无法行走。
刚刚30岁的王华清遭遇这一厄运,曾一度消沉,爱唱爱笑的她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看着生病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李洪生心里虽然痛苦不已,脸上却每天都挂着笑容。王华清说:“那些年,丈夫的笑容就是她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
家是责任,无论甘苦相依相扶
“治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什么好转,我也不想治了。”王华清说。虽然王华清的病情始终未见好转,可李洪生一直坚持给她按摩。
直到1991年,王华清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这种病在当时属于罕见病。患者会出现身体一侧或两侧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逐步丧失自主行动能力,晚期甚至会出现截瘫。
虽然当时他们经济拮据,但李洪生还是四处凑钱给妻子做了手术。李洪生说,妻子手术后的那几年是他最艰难的时候,每天都期待着妻子能好起来,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妻子的身体却没有任何好转,这让李洪生觉得心如刀割。
虽然妻子病倒后,李洪生要照顾孩子,可对工作他没有丝毫懈怠。那几年,他是连队机务班唯一一辆大马力拖拉机的驾驶员。每到春种、秋收农忙时节,早上6点多就要赶到地里,李洪生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做好早餐放在妻子的床前。劳累一天回家后,他会细心地给妻子按摩,料理所有家务。
看着丈夫一个人劳累忙碌的身影,王华清只能暗自流泪。心疼丈夫的她会在李洪生上班后,艰难地扶着墙缓慢地挪动着脚步,做饭、洗衣,用尽全身力气为丈夫分担家务。
李洪生说,多少次他在工作时想到妻子一个人艰难行走的场景,都心如刀绞。王华清的病最怕摔倒,因为摔倒之后非常容易骨折。可即使李洪生万般责怪,一次次“警告”王华清不许偷偷干活,可她依然固执地坚持。
虽然医治无望,但李洪生依然坚持带着妻子寻医问药。这么多年,只要王华清觉得不舒服,李洪生一定会带着她去医院治疗。可王华清却告诉记者,这些年李洪生自己从没有做过一次体检,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么扛过去了,要么自己在药店买点药。为此,他们还曾红过脸。
“你身体这个样子,不能大意。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没事。”听到妻子的“控诉”后,李洪生着急地说。
老两口就这样你来我往地回忆着一起走过的生活。说起现在,他们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2007年,李洪生退休后成了老伴的专职保姆,每天一日三餐科学搭配。王华清血糖高,李洪生会经常做一些苦瓜、山药之类的素菜。去年,王华清突然特别爱吃豆腐脑,李洪生这一年多来,每天早上步行20多分钟,去买豆腐脑。“他都把我的嘴养刁了。”王华清满脸幸福地说。可李洪生清楚,自己这般娇惯着老伴,是因为王华清去年因一次饭菜不合胃口,呕吐不止。
家是陪伴,一起看遍世间风景
为了让老伴生活得更好,李洪生这些年一直尝试带着她去室外活动。退休后,他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拉着王华清在团场周边四处转悠。去年,李洪生给老伴买了一辆电动轮椅,只要天气好,王华清就一个人到农场新建的广场上去看老人们跳舞。
今年年初,他们还回了一趟王华清的四川老家。虽然两人只去了动物园,没去其它旅游景点,但老伴发自内心的开心,让李洪生暗下决心:有生之年要带她多走走,多看看。
这几天,李洪生已经和姐姐商定,准备带王华清去海南过冬。“咱们新疆的冬天这么长,一个冬天出不了门,她会难受的。”
2012年,团场保障性住房小区建成,李洪生和王华清搬进新居。看到其他老人每天在社区活动室打牌、跳舞,王华清也希望李洪生的退休生活过得更精彩一些,她鼓励李洪生去社区参加活动。可李洪生不打麻将、不跳舞,就报名参加了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去独居老人家里帮忙打扫卫生、干家务,每月还定期给社区居民磨菜刀、磨剪子。李洪生还被社区居民推选为楼栋长,谁家有事,他一定会尽力帮忙。
王华清说,她每次在广场有难处时,总会有人帮助她。老两口至今依然记得每一位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李洪生说,现在有时间和精力了,也要更多地帮助别人。
李洪生说,自己是幸运的,老伴至今能有说有笑地陪在他身边,每天两个人说说话,生活得很充实。儿女虽然工作很忙,但也经常会回家看看。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