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论文·沿着王姓脉络,追寻峄阳王氏的根
山东峄阳王文化研究会会长 王明华
苍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每当想起我是王姓,那我是谁,来自何方,一种简朴执着的幽思,就如同一团团难以释解的情丝萦绕在我们的心怀。姓氏——那源于祖先的血统,象迎风起舞的风筝,就是那条扯住你我的筝线。每当我怀着尊敬心情捧起我们的线装族谱,二十多字的班辈映入眼帘,多看几眼,说也怪,这不经意的几眼,就把几行单字深印脑海,许多年过去了,一些沉年旧事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忆,而这二十几个不大相干的单字却随同祖先留给我们的血脉,铭刻于骨血之中,并时刻在脑海中闪现,挥之不去,张口即来,我想这大概是祖先遗留在基因里神秘情结吧,让我们去追寻峄阳王氏的根在哪里,源在何方。吾峄阳王族谱,创修于清朝康熙乙亥年(1696年),谱序记载:“始祖以下勒文半瘞沙壤,字讳无从考稽,八世有暹、逵可考焉,并将始祖至七世名讳空缺,从八世暹、逵祖以下立谱,实有愧于先祖”。
1994年琅琊王氏宗亲王孝俊先生寻亲于峄阳王氏,据《琅琊王氏谱》载“王琮元朝初年迁居峄阳”,无独有偶,据吾族谱序载,吾祖始迁居峄阳下所村(峄州高山社下所村),为吾族寻根问祖提供了明确方向,让我们沿着这一脉络,追寻峄阳王氏的根。
一、王氏远祖源流图
王姓从史传《史记》、《逸周书》、,《国语》等典籍记载上可知,“中华王姓
是王者之后,即帝王的后代”,东周时期,周灵王太子晋幼有盛德,15岁参政、德才兼备,名扬天下,成为楷模,后因京都洛阳的谷、洛二水相斗将毁王宫,在疏导问题上太子晋直言进谏,父子作为君臣关系发生争执,被贬为庶人,由贵族的忠心为国,而被贬为平民百姓,一口冤气在胸,不久即郁郁而终(17岁),其子宗敬东周官司徒,后避难于平阳,因系王家之子,时人号曰王家,便以王为姓。
王氏远祖源流图:(太子晋---------王离共十七世)
1太子晋(字子乔)、2宗敬(字荣生)、3森(字子成)、4彬(字灿然)、5昇(字起阳)、6宥(字子单)、7硕(字 )、8错(字石卿)、9贲(字汝进)、10谕(字晓叔)、11息(字天运)、12恢(字广德)、13永(字大坚)、14颐(字立纯)、15翦(字维张)、16贲(字典武)、17离(字子明)生二子元、威,长子元为琅琊王氏始祖,次子威九世孙王霸居山西太原,为太原王始祖。
在秦汉至唐宋时期的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把太子晋当作琅琊王氏得姓始祖的一脉相承的记载。如东晋人孙绰所写的《丞相王导碑》就记载说王导“胄兴姬文,氏由王乔”,也就是说,孙绰认为丞相王导的姓氏来源于王乔(太子晋)。王导是东晋丞相,也是琅琊王氏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孙绰为他撰写的碑文应当有所凭依,应该不会是他本人的凭空捏造,因此他关于琅琊王氏来源于太子晋的说法至少应该是得到了王导家人的认可,能得到王导家人的认可也是得到了琅琊王氏的认可。又如南朝齐《故永明敬太妃墓志铭》说,永明敬太妃出自琅琊王氏,“其先周灵王之后”,意思是说,琅琊王氏因为是周灵王的后代而姓王。又如《真诰•延象篇》也说“王子晋父周灵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晋,太子也,是为王子乔”。再如唐章怀太子李贤注引《琅琊王氏录》说“王氏之先,出自周王子晋”;林宝《元和姓纂》中说“王姓,出太原、琅琊,周灵王太子晋之后”;李珏《瑯琊王府君(衮)墓志铭》中说“王氏之先,本于周灵王太子晋,以忠谏废,天下谓之王家”;北宋邵思《姓解》中说“王,周灵王太子曰晋,世传晋登仙,是王家之太子,遂称王氏”,实际上都是沿袭了前人的说法。至于欧阳修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的记载,流传更为广泛,进一步确认了琅琊王氏的远祖是太子晋。
二、琅琊王氏源流图(王元——王祐)共34世
1王元(字首吉)、2王诚(字叔青)、3王渊(字源之)、4王吉(字子
阳)、5王骏(字伟山)、6王崇(字德礼、又字庆安)7王遵(字伯业)、8王仁(字德 )、9王融(字巨伟)、10王详(字玄通)、11王裁(字仕初)、12王导(字茂弘)、13王洽(字敬和)、14王珣(字元琳)、15王昙首(字亚卿)、16王僧绰(字景立)、17王俭(字仲宝)、18王骞(字思寂,本字元成)、19王规(字威明)、20王褒(字子渊)、21王鼒(玉铉)、22 王弘直(字长宗,又字思方)23王綝(弘直四子,字方庆)、24王曒(字光辅)、25王宠(字子龙)26王仲连( )、27王绍(字伯绍)、28王玙( )29王及()30王鐬(字声仁)、31王抟(字昭逸)、32王言(王抟四子)唐季其父避蓝田之祸,避难居大名府莘县,隐其别宗,称太原人。三槐,太原--琅琊之争所误在此,实乃琅琊分支,王言为三槐开基祖,追赠许国公。33王彻(《官左拾遗,追赠鲁国公》、34王祐(字景叔,官至尚书 兵部侍郎,周封晋国公)。
山东艺术研究院王晓家先生在《琅琊王氏传承世系源流考》述: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共同开基创姓始祖为周灵王太子晋。太子晋后因京都水患,在疏与导问题上,直言进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东周官司徒,后避难于平阳,因系王家之子,时人号曰王家,便以此为姓。八世孙王错,为魏将军。错公传子王贲,官中大夫。贲公传子王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王渝),官上将军。谕公传子王息,官司寇。息公传子王恢,朝廷钦封为伊阳君。恢公传子王永,《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王元,王永名元公传子王颐,遂卜居频阳东乡即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美原镇西南。颐公传子王翦,为子晋公十六世孙,仕秦,官大将军,与其子王贲均为秦朝平定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功臣宿将。翦公之孙王离,是王贲的长子(贲公还有次子王武),从太子晋到王离传十八世。离公生有二子:长子王元,次子王威,兄弟二人在秦末战乱中为避国难,一起由频阳东乡迁居琅琊皋虞即今山东省即墨市温泉镇皋虞村。王元为琅琊王氏开基始祖,传四世至西汉著名经学家王吉,字子阳,史称王阳,官谏大夫,致仕即退休后,迁居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即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遂为琅琊王氏定居临沂始迁祖。而王离次子王威进入西汉后,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被征聘官扬州刺史,其九世孙王霸(字儒仲),为汉代著名经学家,便于琅琊皋虞迁居晋阳即今属山西省太原市隐居,由此,王威便为太原王氏开基始祖。
三、 三槐王氏源流图(王览——王琮)共三十二世
参照《中华琅琊王氏通谱》一线表:1王祥、王览(字玄通)、2王裁(字
仕初、3王导(字茂弘)、4王洽(字敬和)、5王珣(字元琳)、6王昙首(字亚卿)、7王僧绰(字景立)、8王俭(字仲宝)、9王骞(字思寂,本字元成)、10王规(字威明)、11王褒(字子渊)、12王鼒(玉铉)、13 王弘直(字长宗,又字思方)、14王綝(弘直四子,字方庆)、15王曒(字光辅)、16王宠(字子龙)、17王仲连( )、18王绍(字伯绍)、19王玙( )、20王及()21王鐬(字声仁)、22王抟(字昭逸)、23王言(王抟四子))、24王彻(《官左拾遗,追赠鲁国公》、25王祐(字景叔,官至尚书 兵部侍郎,周封晋国公)。26王旦(官魏国公)、27王素、 28王巩、29王琳、 30王铨、 31王公富、32王琮(卜居峄阳,峄阳王氏基祖)
三槐始祖王言,世居渭南唐季占籍魏郡,生于咸通十三年(869年),仕唐为滑州黎阳令,因父王抟遭蓝田之祸避难居大名府莘亭,王言卒于长光元年(930年)其子王彻后唐同光初年举进士第一,官到左拾遗,其孙王祐生于后唐同光二年(969年),宋太宗赵匡胤拜为监御史,彼得赏识,官升沿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举家迁京城开封,落户仁和门外,明 李濓的《汴京遗迹志》,清 周城的《宋东京考》说在望春外。这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是现在的曹门生活区,王祜多阴德,手植三槐于庭前,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后己子懿知袁州,王旦位太保加太尉,死赠太师沿书令,封魏国公,溢文正;王旭兵部侍郎中出知应天俯;王素端明殿学士,工部沿书。王旦之孙王巩,与苏轼甚好,苏轼特撰写《三槐堂铭》,天下谓之,三槐王氏。明 嘉靖年间,王贡服六世孙王世贞回群贤堡重建家园,莘境内的群贤堡,王化、南阳、赵庄等是三槐王氏的集中居住地,聊城、冠县、曹县、巨野,滕州和鲁南苏北地区颇多,在南方多居于江、浙、皖、闽、两湖、两广和河南,四川台湾,国外居东南亚颇多,欧美亦有,为琅琊王氏分支一大望族。
王言七世孙王琳,随宗室南迁临安(今杭州),为琅琊王氏三槐王临安派,孝友齐著,人称王昆金友,北宋官侍中。王琳生三子,王铨、王锡、王钭,王铨之子王公富,王公富之子王琮宋末元初卜居峄阳下所村(《琅琊王氏通谱》载),王琮为峄阳王始迁祖。
四、 峄阳王氏源流图(王言——王琮 ——今)
王言(三槐王始祖,至许国公)、王彻(《官左拾遗,追赠鲁国公》、王祐(三槐王开基祖)、王旦(官魏国公)、王素、 王巩、王琳、 王铨、王公富。
一世王琮(卜居峄阳,峄阳王氏基祖),二世至七世无考缺失、八世王暹、王逵,九世大京、大伦、思敬、思艾、思忠、思孝、 世龙、世麟、世海、世靖, 至今传二十八世。
溯吾族峄阳王氏,系琅琊之胄,三槐堂一支,王言十世孙王琮,元初迁居峄阳,据元史及谱牒记载,元朝对江南征讨,南宋复灭,杀戮、战乱,使江南民众苦不堪言,大批商人,仕官从江南北徙,王铨之孙王琮 元朝初年卜居峄州高山社下所村,已有760多年历史。
《峄阳王氏族谱》记载,“溯吾族迁峄初居下所村,七世无考,家乘缺如,卜吉始大,肇基小山”。因卜卦明初迁于凤山脚下,以守安祖字小山命名,小山子村,距始祖迁峄居下所村,已有200多年历史。后因吾族十世孙鸿祖在明朝做官,峄阳王氏家族振兴,人才辈出,成为鲁南苏北望族。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