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警王海涛:20年如一日 舍小家为大家

工作中的王海涛。记者汪元蒙摄
他,帮助过成千上万的来汴游客,可面对背后默默支持他工作的父母妻女,他却没有陪他们度过一个节假日。
他,7000多个日日夜夜,将平凡的执勤变成了一道守护市民安全的盾牌;他,20年如一日,将普通的工作变成了一张展示开封好客形象的名片。
他,就是午朝门派出所交巡警大队从警20年的基层民警——王海涛。
保社会安定祥和
记者联系王海涛是在国庆节前;采访到他却是在10月16日上午。“我们大队是在游人密度最大的午朝门附近执勤,确实没有时间。”王海涛向记者解释,“假日末,姥姥突然去世,执勤结束我去了姥姥家……”说到这里,王海涛双眼噙满了泪水。这样的场景在两年前也出现过:2013年10月,王海涛的父亲病重急需做手术。那台手术也是在王海涛值完节日的最后一个班才陪父亲做的。手术不久后,老人去世了。事后才得知此事的交巡警大队长十分生气地质问他,家中有这样特殊的情况为何不请假。王海涛却说:“父亲是组织纪律性极严的老部队,教育子女从小就要先大家后小家。”
从警以来,工作是他的重点,忙碌是他给家人的唯一印象,他的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工作习惯早已被家人理解。然而,理解他的家人中,直到最近才包括他的女儿。原来,作为一名基层交巡警,他需要在上下学以及上下班高峰期疏导辖区的交通,而王海涛的女儿之前对他的不理解,就是来自这种执勤。“我的一个执勤点在女儿读书的二师附小门口。”王海涛说,“别的孩子的父亲多少都能送上一两次。俺家闺女自读书以来,每天从我面前经过,却从没有感受过父亲接送上下学的温暖。”当有人提出王海涛可以离岗几分钟接送自己女儿时,王海涛坚定地拒绝了。“孩子有她奶奶和妈妈接送。”王海涛解释道,“路口车多人多,小学生容易出事故,我不能离岗。”
正是这种对工作的认真,在他执勤的二师附小护学岗,未出现过一起学生受伤害事故;他从警20年来,也从未出现因执法错误被投诉的情况。
树开封好客形象
说起王海涛,不论是他大队的交巡警,还是辖区的居民,或是接触过他的游客和市民,都能感觉到他的朴实和热情。疏导交通站到双脚肿,他从未因此请过假;假期遇见家中有事,他从没因此调过休。“请假、调休就得有人顶上,他不愿队友减少休息时间。”王海涛的队友说。
而王海涛的这种朴实,体现在对待游客方面就是一种热情。开封是旅游城市,龙亭景区是游客必游之地。节假日期间,外地来汴游客由于道路不熟,经常在景区门口找不到停车场。为此,在此执勤的王海涛每天数千遍地重复类似的话语,引导游客把车辆停放在规划的停车场。一天下来,他往往是双唇起泡,声音嘶哑,他留给游客的却是朴实和热情。
开车去旅游,一怕走错交警罚,二怕遇事没人管。而到龙亭景区游玩的外地游客却有着别样的感受:不仅轻微违章不处罚,还有一位热心的民警来帮忙。王海涛告诉记者,外地游客对路况不熟悉和对车载导航的过度信任,会导致轻微违章。对此,他和自己的队友在严惩重大违章的同时,对无意的轻微违章都以教育为主,而对需要帮助的游客则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不管是市民,还是游客。”王海涛说,“我们出了警,就要想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
王海涛的朴实和热情,不仅得到了辖区居民的认可,还让来汴游客真正感受到了开封的好客和热情。“我只是普通的交巡警,只是干了自己的分内之事。”王海涛这样总结自己。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