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论文·王晓家论王元王威世系

由籍贯变迁论及琅琊王氏王元和太原王氏王威
王晓家
周灵王太子姬晋(前565—前549),因敢言直谏,被废后,为避祸,隐居洛阳缑氏山即河南偃师一带,其封地在晋都即今河南淇县,生子王宗敬。对此,《国语》、《左传》、《潜夫论·志氏姓》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多有记载。由此,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共同始祖王子晋的籍贯为河南洛阳,卒葬河南嵩山之阳。其子王宗敬(前549—前486),东周官司徒,时人谓之王家,遂以王氏为姓,其父姬晋便被尊为王子晋。宗敬为避周难于晋,遂“家于平阳”(今山西临汾)。生四子,其中王森、王凤,不同谱系,分別被载为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第三世祖。王森(前532—?)又作王林,王凤又作王埜,又有谱载王森与王凤名与字混记,实为一人。不同谱系,分别载为:第四世:王森之子王斌(前515—?)和王凤之子王覃;第五世:王斌之子王昇和王覃之子王渠;第六世:王昇之子王昱或王宥和王渠之子王丰;第七世:王昱或王宥之子王硕和王丰之子王芝;第八世:王硕之子王荣或王景和王芝之子王亿;第九世:均为王错。王错(前425—?)字石卿,仕魏,籍贯便由平阳迁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来出奔韩国,其人其事,《竹书纪年》、《史记》年表和《资治通鉴》,均有记载。王错之子王贲以下世系,《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详细:“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八世孙错,为魏将军。生贲,为中大夫。贲生渝,为上将军。渝生息,为司冦。息生恢,封伊阳君。生元,元生颐,皆以中大夫召,不就。生翦,秦大将军。生贲,字典,武陵侯。生离,字明,武城侯。二子:元、威。”其中“八世孙错”,从上下语句联贯考察,显然是从王宗敬算起。但因有两王贲,《萧山谱》、《姚江谱》和《王氏通谱》出于臆测,均改王贲为王墳,恰是张冠李戴。对此,新修《中华琅琊王氏通谱》已有详考。王贲仕魏,官中大夫。其子王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王渝,仕魏,官上将军,又有仕秦封忠武君之说,卒葬今河南荥阳。配上官氏,生子王息,仕魏,官司冦,出为上将军,赠忠烈侯。配钱氏,生子王恢,仕魏,官司冦,封伊阳君。生子王永,名元。以上论及,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出现两王贲和两王元,《萧山谱》、《姚江谱》和《王氏通谱》在误改王错之子王贲为王墳时,也误改王恢之子王元为王亢,并臆测是欧阳修笔误。实是修谱者不察历史。王元生王颐,与父一起离魏居秦,皆以中大夫召,不仕,籍贯便由魏国大梁迁居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生一子,便是赫赫有名的秦朝大将王翦。《史记》有传。由此,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从开基创姓始祖王子晋至王颐,共传承十五世。其籍贯变迁,便是:(河南)洛阳——(山西)平阳——(河南)大梁——(陕西)频阳——
王翦(前287—前212)是王子晋第十六世孙,生六子一女。长子王贲(前252—前210),字典,武陵侯,与父均是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佐命功臣。需要辨析的是:王宗敬八世孙王错之子王贲字尔进,为上进之意,因此,王贲应作王愤,愤与奋,古代均为奋发有为之意;而王子晋十七世孙王贲字典,《礼记》所载,古代男子二十岁弱冠时行加冠礼,依名取字,王翦之子王贲字典,便是名墳字典,墳是坟的繁体,取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三坟》、《五典》之意焉。又因贲与墳古代通假,王贲实为名墳字典,《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便理所当然地写作王贲字典了。《萧山谱》、《姚江谱》和《王氏通谱》误改王错之子王贲为王墳、王恢之子王元为王亢,是对古代依名取字等礼仪制度失察所致。王贲生二子:王离、王武。王离(?—前207)字明,为王子晋第十八世孙。《史记》有传。生二子:王元、王威,便是王子晋第十九世孙,分别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开基始祖。为避秦乱,兄弟二人由频阳东乡迁居琅琊皋虞(今山东即墨温泉镇),便为琅琊皋虞人。王元四世孙王吉字子阳,为汉代著名经学家,是王子晋第二十二世孙,便由琅琊皋虞迁居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这是琅琊王氏徙居临沂之始;而晚年出任扬州刺史的王威,其九世孙王霸字儒仲,“居太原晋阳”,是王子晋第二十七世孙,也是汉代著名经学家。按照《后汉书》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王霸便为太原王氏始祖。由此,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籍贯变迁便是:王子晋:(河南)洛阳人——王宗敬:(山西)平阳人——王错:(河南)开封人——王颐:(陕西)富平人——王元、王威:始居山东即墨。王元四世孙王吉,是琅琊王氏迁居临沂始祖;王威九世孙王霸,为定居山西太原王氏始祖。
王元(前223—?),字公覆。王离长子。秦二世初官临淄令,封睢阳侯。因避秦乱,与弟王威一起由频阳东乡迁居琅琊皋虞,遂家焉——为琅琊王氏开基始祖,称琅琊派——按:琅琊郡原为越地,后为齐地,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齐后设郡,郡治琅琊即今山东省胶南县西南。又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琅琊刻石》颂秦文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王元、王威祖通武侯王贲、从祖卿王戊、父武城侯王离等十人伴驾,与秦始皇嬴政“南登琅琊,大乐之”,留居三个月,“乃徏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复十二岁。作琅琊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以此比之中国古代“五帝三王”,“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记载:“夫齐,东有琅琊、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王元、王威兄弟迁徏此地,实为明智之举。按:秦灭六国,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琅琊为三十六郡之一。汉朝开国,于汉高后六年(前182年)初置琅琊国。见《史记》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考:此王元是王翦曾孙,与王翦祖父王元重名。故谱载其字王永或又名王永,元是起始,永是永远。依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元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徏临沂。”指王离长子王元的四世孙王吉由皋虞徏居临沂。王元卒葬琅琊皋虞即今山东即墨。先配郑氏,又配孔氏,生四子:王谆、王诚、王忠、王舒。按:安徽祁门《重修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记载:配孙氏,子二,其一王诚。另据有关谱牒记载:长房王元后裔有一支迁蜀始祖为王元宝、王元章,宋初由楚之麻城县孝感乡马侯埧迁入,居南充城内府学正街。长支王元宝置业清水溪、凤凰寺、华滩垻、徐村垻等处,传至第十世有王政、王仁、王钦、王亨、王信、王锡、王伦;二支王元章善画梅,世称名手,居南充府学正街,上世纪传至二十八世,均为琅琊王氏南充派;另有重庆万州派,也是琅琊王氏辗转从江西、湖北迁至——
王威(前220—?),字子重。王离次子。太原王氏开基始祖。“元避秦乱”,与兄王元一起“迁于琅琊”。汉朝开国后,晚年被征聘为扬州刺史。九世孙王霸字儒仲,为汉代著名经学家,由琅琊皋虞迁居太原晋阳(又作广武)即今山西省太原市,遂为太原王氏始祖,称太原派——按:太原郡于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设郡,郡治晋阳。秦、汉时代,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始有郡望。王威生一子:王志;王志生三子:王珣、王玕、王琪;王珣生一子:王言;王言生二子:王峙、王揆;王峙生一子:王嵚;王嵚生二子:王彝、王彜;王彝生一子:王勖;王勖生一子:王霸。列为传承世系一线表,共九世:王威——王志——王珣——王言——王峙——王嵚——王彝——王勖——王霸。按:又有太原王氏谱载:王威生王藏、王仪。王仪官咸阳令,生王熙;王熙官上谷太守,生王晦、王阳;王晦隐退躬耕,生王诚;王诚官雁门太守,生王翁儒;翁儒字汉史,生王禁;王禁生王适、王凤、王崇、王谭、王商、王丘、王根、王逢;王谭封平阿侯,生王霸;王霸字儒仲,生王昱、王说、王殷、王乔;王昱躬耕陇亩,不仕,生王达、王允;王达生王烈、王符、王粲;王烈东汉隐居,生王柔、王泽。其中,王威至王霸,也为九世。不过,世系名字有异,王霸虽有四子,但除正史所载长子王殷为第三子外,却没有次子王咸的名字;所不同的,是列出了王霸另外长子王昱的传承世系:王霸——王昱——王达——王烈——王柔、王泽。王昱除长子王达还有次子王允;王达除长子王烈还有次子王符和第三子王粲,并说王符与王粲均为建安七子。考:东汉有两王符:一是汉光武帝开国功臣王霸字元伯的将军之子王符,另一位是写《潜夫论》的王符,但都不是太原人。至于王粲,为汉献帝丞相曹操的谋臣、著名文学家,也非山西人而是山东人。王符、王粲是否王霸之后,待考。
由王子晋至王元、王威兄弟,可以列出传承世系一线三表,即,其一:1、王子晋——2、王宗敬——3、王森——4、王斌(彬)——5、王昇——6、王昱(宥)——7、王荣(景)——8、王硕——9、王错——10、王贲(愤、贡)——11、王谕(渝)——12、王息——13、王恢——14、王永(元)——15、王颐——16、王翦——17、王贲(墳)——18、王离——19、王元、王威。按:这一世系,据始修于北宋年间的安徽祁门《重修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谱序所载、《琅琊临沂王氏宗谱》、宋人汪藻《琅琊临沂王氏谱》和《润东苦竹王氏宗谱》,补入第七世王荣或王景,从王子晋至王元、王威,共传承十九世;其二:1、王子晋——2、王宗敬(宗恭)——3、王凤——4、王覃——5、王渠——6、王丰——7、王芝——8、王亿——9、王错——10、王贲(墳应为愤)——11、王谕(渝)——12、王息——13、王恢——14、王元(亢为误改)——15、王颐——16、王翦——17、王贲(戊)——18、王离——19、王元、王威。按:这一世系,据《萧山谱》、《姚江谱》和《王氏通谱》,三谱人名略有差异,从王子晋至王元、王威,也传承十九世;其三:1、王子晋——2、王宗敬——3、王岳起——4、王靖康——5、王肃——6、王缵——7、王育——8、王尚德——9、王弼——10、王景——11、王错——12、王赉——13、王谕——14、王息——15、王恢——16、王元——17、王颐——18、王翦——19、王贲——20、王离——21、王元、王威。按:这一世系,据《潜山王氏谱》和《御制太原王氏世系悠远系谱》撰修的台北《王氏通谱》,从王子晋至王元、王威,共传承二十一世。
参照国史以及出土文献,比较三种传承世系,加以考证,显然,前二种可作依据,后一种可作参照。
(作者为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琅琊王氏通谱》总编撰,历任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前身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兼《戏剧丛刋》社社长、总编,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会长兼王羲之研究委员会主任)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