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第十二届论文·孝之说

2015-10-09 15:54:05来源:王文棱

打印 字号: T|T
孝之说
    孝,是中华民族之魂。古人云“万事孝为先”,说的是为人之道,处处关心体贴父母前辈,处处为他(她)们着想,善待他们。儒学先师孔圣人倡导的“孝”,二千多年来给世代君王引之为典。百姓氏族千百年来载入谱册作为祖训。伟人毛泽东曰:“一个人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他还会做什么”。前总书记胡锦涛倡导“和谐”之中不乏“孝”道。当今媒体新闻热衷宣扬“孝为先”。略讲几个故事:
《神主牌的来历》:神主牌,一种木刻的竖长方形牌子,上刻父母(或前辈先人)名諱。后人視其为先人生前之身,奉以香烛供品祭祀,以缅怀。
    传说,从前有个浪子姓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父母之教当以耳边风。父母再说,回以顶撞。父母严责,回以手脚。时旷日久父母无奈,听之任之。浪子越变本加厉,常顾赌场,败了家中田亩。父母无奈与绝望,老父气不过奔向江边投水而去。噩耗惊雷,浪子如梦方醒,回过神急往江边奔去,在父投江处号啕痛哭,悲天泣地其景难书。片刻,水中徐徐浮现一段木头。浪子无奈抱起木头哭回家。回家后昼昼夜夜茶不思饭不进,抱着木头发呆。老母在旁教说,浪子无语只流泪。隔数日,浪子教人将木头制成牌子,书刻“故考金公浪严神位”。供在大厅上方神龛内,平时香烛供之。以示缅怀。真乃是“知世事年纪高,知父母父母亡” 也。此后勤业乐事家资颇兴。尔后人们缅怀父母长辈效仿之,逐成俗。
    这则故事是个反面教材,不孝逼死父辈,可浪子回头金不换。
    《二十四孝》,乃古代经典孝文化。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精神文化观念,某些内容虽有背当今伦理与法理。如郭巨“埋儿奉母” 情节,不被今人所接受,且法律也不允许。但很多内容是积极的。尤其:“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娛亲”、“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扇枕温衾”、“拾葚异噐”、“乳姑不怠”、“恣蚊饱血”、“弃官寻母”…等故事精神现今仍可起正能量的作用。
    《二十四孝》24例中有:虞、刘、曾、仲、闵、郯、老、董、丁、江、陆、郭、王(2例)、蔡、姜、黄(2例)、崔、吴、杨、孟、庾、朱共22姓。
下举《二十四孝》中两例以飨读者:
    《卧冰求鲤》:
    王祥字休徵生于公元185年,卒于公元269年,汉末山东临沂人,属瑯琊王氏。太子晋31世,瑯琊王氏19世。母逝后父再娶继母朱氏。继母常在父前说些坏话,祥失父爱。祥同弟弟览,事朱氏如同生母,尽亲尽孝。父母生病昼夜衣不解带,继母病想吃鱼,时值严冬江面冰封,祥脱衣卧冰,些时化个洞口,跃出二条鯉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后历官温县令、大司农、司空、封万岁亭侯、太尉。入西晋拜太保,进爵为公。
    《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仕晋决心。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就顿生悲情痛哭流涕不止,滿怀思念父母。后石勒攻破洛阳,髙辟不就,死守祖坟不愿离去,被殺害了。可为至孝也。
    《说岳全傳》第五十六回 “明邪正曹宁弑父”:
    曹荣本宋将献黃河口与金兵以求荣。子曹宁时乃婴儿不知父情,少年成北国勇将,一日金狼主命曹宁到金兀术帳下效力。曹宁出战,斩杀宋军徐庆、金彪两将,宋兵大败逃奔。宋将张宪、严成方出战,一连战了数日,不能取胜,岳飞只得把“免战牌”挂出。王佐见状断臂詐降。导之曹宁父叛宋投金之实。引曹宁返归宋营。金兀术大怒。曹荣解粮回营,金兀术命斩曹荣,曹荣喊冤愿到宋营擒子赎罪。至宋营指曹宁出阵。阵前父叫子回金领罪,子劝父弃暗投明回归祖国。父子舌战之烈,父甚怒持枪刺杀,子还手一枪薨父。
    这一枪乱了套,两军对壘杀将是英雄、功勳。而曹宁这一枪人们眼中杀的是父,不是汉奸卖国贼。岳元帅也惊昏了头,不论功、不斩杀,来一亇驱逐出营(誘自杀)。曹宁懵了心想:阵前极力劝父重返祖国,父怒欲杀子效金。情绪中失手伤害了父亲,心中也十分忧伤。现在,父亲没了,宋军也遗弃他了,茫然之中拔劍自刎。岳元帅叫人割下曹宁首级号令辕门。
    整个案例因果就突出一个“孝”字。
    筆者思:一个豆蔻少年,乃金狼主殿下大将军,经宋将王佐晓以大义,导以忠君爱国之思想而弃暗投明,效忠祖国。阵前深明大义劝父回归祖国,父不受,反欲杀子效金。父子武艺本极端悬殊,舌战中的激动,自卫时本能失手很难免的。曹宁行为能否属大义灭亲?死后割下曹宁首级号令辕门。让金兀术拍手称快,赞岳元帅明理。金兀术的盛赞,筆者不敢苟同。
    曹宁忠孝两全者也!自古道忠孝两难全,曹宁知己身份后,抛高官厚禄,回国报效。阵前力劝父亲弃金归宋。自卫中大义灭亲是为忠;父虽汉奸卖国,除奸后为父殉身是为孝。
    以上都是古人孝事,历史时期不同其孝观念也有所不同。说了这些话算抛砖引玉吧。希望人人多学些孝事,多善待父母老人,发扬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

                                   王文棱 写于 霞浦
                                     2015年10月1日

编 辑:xbj 标签:孝之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