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 聃:高校新闻发言人应该如何发言

2015-09-03 14:35:18来源:燕赵都市网□王 聃 (特约评论员)

打印 字号: T|T

从明天起,新闻发言人在高校可能将不再鲜见——— 中国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各地各高校设立新闻发言人,发言人根据授权发布信息、阐述立场,发言人名单及工作机构联系方式要定期向社会公布。(9月1日《新华网》)

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终于面世。倘若做一比较,各地各高校必须设立新闻发言人的要求,不免姗姗来迟。横向而言,不少高校——— 特别是多数知名大学早已设立新闻发言人,并已实践多时;纵向而言,在教育之外的其他社会领域,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早成硬性的要求。不过仔细来看此次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其中并不乏亮点。譬如,意见规定各地各高校主要负责人是新闻发布工作第一责任人。换而言之,对高校信息的透明和公开,高校领导负有直接责任。

如何审视即将全面推广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看来,必须聚焦的是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会否成为摆设?另一个问题是,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将如何“发言”?

关于第一个问题,忧虑绝非没有来由。有北京某“985”高校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就表示,新闻发言人履职必须经由学校领导层对某一问题达到一致意见后,才可对外公布。学校日常的常规性新闻一般都会通过宣传部门直接对外发布,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会轻易启用。

至于第二个问题,则更加不容忽视。不可否认,当下的高校早非“围墙里的大学”,甚至是新闻的多发地乃至富矿。而归结起来,外界对高校新闻特别抱有兴趣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类:一是高校的各项招生办学政策;二是高校出现的系列负面新闻。凡此种种,都需要新闻发言人以及时快捷的速度进行发布,来回应外界社会的疑虑与不解。

需要重申,和其他领域的新闻发言人并无区别,高校新闻发言人是作为一种职务设计存在的。正因如此,奢望发言人去回答所有的问题,并不现实,但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必须直面日益开放的时代背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公众因为网络拥有愈来愈多的信息,自媒体更是扩张了这种信息占有的容量。公众对新闻发言人的期待,更多集中到了“有问必答”、诚实与机智等表现上面,沉默与宣读通稿并不受欢迎。对此,高校新闻发言人亦不例外。

在一个几乎没有秘密的时代里,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不过是顺潮流而动。按照教育部的表述,要求各地各高校设立新闻发言人,此举意在“进一步完善教育系统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实加强政务、校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如此意义来说,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推进过程,亦是高校政务与校务公开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要让满意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出现,首先需要的是大学管理的现代化与透明化,这是不能不被再次厘清的现实逻辑。

编辑:刘丽普来源:燕赵都市报


 

编 辑:wangshi 标签:发言人 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