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留住“文化之根”:留住民族感情是根本
約6000万海外華人社會的深刻演變,是從他們的法律身份變化開始的。許多人從原來的中國人的身份一下子變成外國人的身份了。慢慢地從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甚至語言也開始變化了。這是自然發展的趨勢。
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有的五代六代甚至十几代了,除了留下共同的中華血緣和傳統的中華民族的習俗和淡淡的語言鄉音的文化記憶之外,還有就是古人先賢為中華民族子孫万代創建和不斷修飾補充的中華族譜与家譜的傳承了。這是一項中華民族獨有的不朽貢獻。
中華族譜真可謂是博大精深中華文化譜系中最為重要的一支。有人比喻說:如果中華民族是一株生命之樹,中華文化則是這棵大樹的靈魂,中華大族譜則是滲透其中的文化經絡,它是世世代代中華民族子孫尋根的導向儀,是追尋民族認同和凝聚民族感情的法器。許多海外的華人及其后裔,正是中華文化(包括中華族譜文化)的失落,中華民族的感情一代代的淡漠甚致被取代,一些國家和地區在部分華人群体中出現〝拒絕中文〞、〝不承認自己是華人〞、〝全家不講中文了〞、〝不認同是中國人的后代子孫〞、〝不認同稱中國是祖籍國〞等等。這是十分值得人們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美国加州中华大族谱协会理事长黄秉聪先生是打造海外中華大族譜信息化第一人。下面推荐的這一篇大作,是黃先生七年前的一篇舊作了,但他在文章提出的如何才能留住“文化之根”?問題卻沒有過時,而且是當前正在開拓新時期〝大僑務〞政策的共通的問題。如何加強与落實國僑辦裘援平主任提出的要對华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目標,尤顯重要。這是因為中華大族譜文化同樣是海外華僑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啊!
如何才能留住「文化之根」:留住民族感情是根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黃秉聰(寄自美國加州)
2008年03月25日 07: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自從《海外同胞:如何留住“文化之根”》專欄推出以來,我每篇必讀,不少經驗之談引起了我內心的共鳴,因為這正是我想了多年的問題。除了讀中文,過節日,組織活動,回國參觀等等之外,我以為還有個很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保持民族心,延續民族魂。只有保持了民族的心,才能真正留住“文化之根”。
文化留根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議題,也是世界上許多民族的議題。身在海外的我們,看看天天生活的所在國,周邊的朋友,對照我們自己的今天和過去,我覺得有一些值得借鑒、思考和行動的東西。
海外華裔名人修族譜
早在1981年我來美國就認識一位華裔教授林同坡,他是南加州華裔教授會會長。在他推動下,加大建立了第一個以促進美中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為目的的“中國研究所”。年逾八十的他,近年又為在中國鄉村學校已建立近百個圖書室的“健華社”而奔忙。正是這位著名的福州東瀚林氏家族的一員,不但完整保存著早年祖傳的手抄雲莊支譜,還親自動手用電腦精心製作了家族的海外支系,為方便各人使用,採用了中英文雙語。他是我的老師,更是我的典範。
另一位是著名大學約翰—霍普金斯的華裔教授錢致榕,他是中國大陸及台灣地區十幾所大學名譽教授及客座教授,曾出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這位杭州著名吳越堂——武肅王錢镠的後裔,不僅在實驗物理科學上碩果纍纍,還重修了武林錢氏家譜,最近花了一年工夫,研究台灣的各姓氏族譜。
還有一位美國有名的華裔麥當勞大王尹集成,白手起家艱苦奮鬥二十餘年,擁有二十多家麥當勞店。他出資支援長兄跑遍多國蒐集資料,先後用中英文編寫出版《南京大屠殺》與《細菌戰大屠殺》等書籍,喚醒華夏兒女勿忘國恥,珍愛和平。他每年還用中英雙語出版《尹氏家園》,傳承尹氏家譜,傳揚家族裏的新人新事。
這些都是我身邊的典範,我多年參與他們所組織的許多活動,從中學到了許多。
在他們的感染下,我十多年前就開始用電腦處理族譜資料。希望能把厚厚的一本本族譜變成薄薄的一片,以便保持和傳承。我與朋友們成立了中華大族譜協會,開展許多活動。一年多來,在我們的大平臺上建立的家譜或族譜已近百個。
美國家庭的尋根月
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Diversity(多元性)是美國社會生活中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2003年6月,美國參議院全票通過一項提案:每年十月為美國家庭的尋根月(家族歷史月),現已在全美國普遍推行。
該決議表示,鑑美國與其他國家有日益增多的蒐集、保存和分享的族譜、個人文件、備忘紀念品等等,這些都珍貴地詳述了世界各地不同家族在不同時代的生活;鑑於某人利用互聯網研究家族歷史而發現竟有5400萬人和她屬於同一家族;鑑於約60%的美國人表示他們有興趣追尋他們的家族歷史;鑑於研究自己家族的歷史能給予研究者繼承家族傳統的感覺和發揚光大祖先留下的精神遺產…決議設立「家族歷史月」。當時美國猶他州的聯邦參議員奧林·亥渠(Orrin G. Hatch)在該提案中說:僅就上個月而言,美國有14167329 人研究了他們的家族歷史,另外還有2400萬人利用互聯網或電子郵件來搜尋或查明失去聯絡的家人及朋友。尋祖,是自我身份認定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當下全美國約有2500個族譜研究社團,他們共擁有大約100萬成員。族譜研究聯合會就是其中之一,它代表了約560個族譜研究組織,他們的成員加計在一起,至少有50萬人。毫無疑問,對於家族歷史的研究正在蒸蒸日上的發展。
據我們所知,這類單一決議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已表達了參院或眾院的意願及建議,會產生相應的社會效應。事實上2003年後,已有30多個州把每年的10月作為「家族歷史月」來紀念,許多中小學校,更把寫家史作為學生一項重要的課外活動。
民間有責政府更有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內外華夏兒女如何留住中華“文化之根”,是一個民族如何承傳的大問題。海外同胞有責,國內同胞同樣有責;民間有責,政府更有責。下面我想就自己的體驗提出幾點進言供參考。
一、中國立法機關是否也可通過相應的立法號召家庭的尋根,或從已有的傳統節日中明確指定一節日為各家庭的尋根問祖活動日。這個節日將大大有助於海外同胞的回歸,有助於增強民族心,加深民族情。
二、是否可通過相應的立法保護民間的修譜活動和成果。文化部門是否可對民間的修譜活動加以引導,讓修譜活動成為承傳各家族優秀家風,進而沉澱為我們民族的優秀民風。
三、各級政府進一步注意防止把“尋根問祖”過度商業化炒作。宣傳上應注意到,留住“文化之根”不只限于提倡學中文、用中文。只要留住民族之情,民族的心,即使用其他文字也能做到。尤其是針對越來越多海外土生土長的年輕一代、二代、三代,要理解他們生活的環境所需,鼓勵和引導其留住民族的情、民族的心。
我來美二十多年,在加州首府地區,先後多次參與組織過有關中國的活動,接觸了很多來自海峽兩岸和港澳的朋友。我深感海外華人絕大多數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心中打著無形的中華烙印。很多人出國或者離島是“人去心留”的。只要好好珍惜,正確調動,他們的心會影響下一代,對中華民族的復興將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我認為:留住民族感情是根本。
(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黃秉聰為美國加州中華大族譜協會理事長)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