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忍辱负重的王居正研究会

2015-04-27 17:37:54来源:海南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忍辱负重的王居正研究会
   对于海内外广大琼藉王氏宗亲来说,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是他们的“家”。但是,也有一些人对王居正研究会缺乏了解,产生隔阂甚至对抗。因此,有必要对王居正研究会的前世今生、性质宗旨和肩负使命作一番全面的介绍。
   一、王居正研究会的性质宗旨
   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是经过海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登记注册、具有法人主体资格的群众性、非营利性、地方性的海南王氏社团组织,是全省性的王氏文化学术研究和王氏宗亲事业(含建祠、修谱、慈善等)的组织、建设和联络机构,也是海南唯一在省一级政府机关登记注册的王氏社团组织,接受海南省民政厅和业务主管单位海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章程》开宗明义地载明:“本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宪法、法律、法规与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王居正研究会的主要业务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收集、发掘、整理南宋名臣王居正的关史料,编写王居正编年史与人物志,汇编成书,经此对后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组织编纂《海南王氏总谱》;三、出版《王姓文化研究》杂志,开办《海南王氏网》;四、修葺海口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居正墓苎;五、研究、编写王氏起源与繁衍发展史,深入发掘“三槐堂”的文化历史;六、努力筹措“奖学助学基金会”,奖励王氏后裔在海南品学兼优之弟子,励志成才;七、筹备、建设海南王氏大宗祠和王居正等先贤纪念馆;八、加强跟省内外、海内王氏组织及人士的联系,增强对中华民族光辉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为什么用历史名人王居正的名字作为单位名称
   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的前身是海南王氏宗亲会,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先后历经王梦尧、王卓群、王越丰(海南省原副省长)等人作为会长的年代,可以说是海南文革动乱之后最早设立的姓氏宗亲会之一。2005年,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同时也是海南王氏维权收回府城文庄路四号皇帝敕封土地的工作,迫切需要向政府部门登记注册一个具有法人主体资格的组织。但是,在登记注册过程中,“海南王氏宗亲会”的名称按规定登记不了,“海南三槐文化研究会”的名称也登记不了,只有采用本姓氏的历史文化名人作为组织名称才能合法登记,于是,“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就这样诞生了。2014年2月,为了避免一些宗亲的误解,方便开展工作,研究会增设“海南王氏宗亲联谊总会”作为下设机构,以“王氏两会”的名义开展工作。由此可见,无论研究会的名称如何变,骨子里还是“王氏宗亲会”的架构、灵魂和情感。
选择王居正作为研究会的名称,绝不是随意为之。王居正是南宋名臣,“三槐堂”始祖王佑公之六世玄孙、海南较早的渡琼始祖,曾历任南宋兵部侍郎、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同平章事,赠太师。因秦桧忤奉,被高宗遣来粤东密察,渡琼未几暴逝仙游。但其随同渡琼的长子王魁公所生九子,散居琼北各地,至今已繁衍成为拥有近四十万之众的族群,几占海南王氏的“半壁江山”。其后裔不乏俊贤才杰,对海南自南宋起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远的不说,近的如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先驱王海萍,曾任福建省军委书记、省委书记;王居正研究会的三任会长王越丰、王家贤、王学萍,都是副省级干部,其中王越丰和王学萍还是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
    考证史实,王居正还是中华王氏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作为天下王氏“三槐堂”始祖王佑公,在其庭院植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三棵树,并誓言“吾后代必有成‘三公’者”。后来的发展果然一一应验,其次子王旦,是宋朝的名宰相,曾辅佐过两任皇帝;曾孙王素,官至尚书,政绩斐然;玄孙王居正,是枢密院事、大学士同平章事、赠太师,同样是“三公”级的重臣。可见,王居正是“三槐堂”的最终圆梦者。如果没有王居正,“三槐堂”就不能成其为王氏望族“三槐堂”。这就是王居正在中国王氏历史上的定位。
   综上所述,王居正不仅是海南王氏最早的渡海始祖之一,是海南王氏杰出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中华王氏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用这样杰出人物来作海南王氏组织的名字命名,完全正确、非常恰当,此举只能增加海南王氏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公信力,而不是相反。
   三、精英荟萃的王居正研究会
   追寻海南王居正研究会的发展足迹,人们发现,这里汇聚了海南王氏的精英翘楚。除了上述担任会长的副省级以上人物外,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产生的名誉会长中,副省级的领导就有七人。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名誉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实行了“瘦身”或削减,但大会选出的领导机构中,依然不乏精英人物。他们中,有政绩斐然的原领导干部,有驰骋商海的巨商大贾,有满腹经纶的文化人士,有德高望重的地方名流……总之,他们来自海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条战线、各个行业,是一股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强大力量,一种足弥珍贵的社会资源。在海南92万王姓族群中,他们就是优秀的代表者。
   诚然,从事宗亲事业,不能以富贵贫贱论英雄。但笔者在这里要说的是,王居正研究会的这班精英,他们不以官阶自傲,不以财富自炫,不以权势压人,而是脚踏实地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他们不图名,不为利,只讲奉献,不图回报。有的人甚至杼家毁业、沤心沥血、废寝忘食,把自己的实业置于一旁,而一心一意做宗亲事业,诚惶诚恐、恪尽职守为宗亲服务。他们是一班值得尊敬、最可信赖的社团群体。
   四、志存高远的王居正研究会
   平心而论,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虽然成立已有10年,但过去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固定资产和收入做后援,缺乏活动经费,自身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海南王氏大宗祠地块的维权久拖不决等原因,宗亲事业的进展比较缓慢。但是,2012年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以后,特别是去年以来,研究会找到了“以族内大企业家为主推动会内工作”这条发展的正确途径,从而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开创了宗亲工作的新局面。组织领导机构健全了,工作班子运转起来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建祠、修谱、联络等工作进入了轨道。尤其是今年1月王氏大宗祠地块的依法回归,使王居正研究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居正研究会所要做的事业,绝非某些人所能比拟:
——建海南最有特色的一流大宗祠。海口市琼山区府城文庄路四号地,是南宋皇帝敕封给王居正后人建乡贤祠(后改为海南王氏大宗祠)之地,具有龙气呈祥的意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府城之东从风水学上看是金龟之地,而该地又恰好处在金龟之首。以上因素叠加,注定了在此地建海南王氏大宗祠绝对不同凡响。缘于此,研究会已决定在此地投资三千万元,建海南最有特色、最富文化和工艺色彩的、古色古香的王氏大宗祠。自三月底的第三届会员大会发出倡议后,应者踊跃,人气鼎盛,除会长王大富许诺捐赠不少于300万、执行会长许诺捐赠300万外,海口一王氏团体初定捐赠100万,东方的王姓企业家意向捐赠200万……这充分体现了海南王氏的意志、热情和实力。
   ——修一部堪可传世的《海南王氏总谱》。盛世修谱。海南王氏宗亲酷爱修谱,目前各市县王氏分支的修谱活动方兴未艾,有部分已修好。但缺少一部总谱让各分谱参照连接,在互联网上更是无迹可觅。对于这一工作,研究会早有绸缪,成竹在胸,组织了精干的编纂班子,拟就了总谱大纲,确定了编纂计划、步骤和实施路径,一切都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在不久的将来,一部卷帙繁浩、科学完整的《海南王氏总谱》大典和电子版,一定会呈现在海南王氏宗亲面前。
   ——建立通达的海内外王氏宗亲网。目前,研究会已在海口、文昌、琼海、澄迈、儋州等十二个市县设立了办事处或分会,同全省各市县和东南亚国家、地区的琼藉王氏宗亲组织建立了联系。今年,准备在全省各市县都建立办事处或分会。同时,进一步加强同海外琼藉王氏组织的联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增进感情,加强交流,凝聚能量,发展合作,在建祠、修谱、助学等方面,争取海外资金的支持。
   ——建立发达健全的奖学助学体系。在各市县王氏宗亲组织区域性的奖学助学基础上,研究会拟设海南省王氏奖学助学基金,与各市县的奖、助学活动互相呼应,形成体系。省级的王氏奖、助学基金的对象,重点是考取北大、清华等国内顶尖大学和国外著名大学的王姓学生,以及考取研究生、博士的王姓拔尖人才。在奖励的等级上要重于市县级的奖励。
   ——创立现代化的传播体系。互联网是传播最快、容量最大、受众最广的传播媒体。眼下,研究会主办的《海南王氏网》已创办一周年了,在页面设置、栏目安排、编辑手段等方面,初露端倪,但总体看还比较细嫩。今年随着研究会工作的发展,网站要加强采编力量,提高传播质量,使之真正成为海内外琼藉王氏宗亲的精神家园。《海南王姓文化研究》杂志今年要复办,争取办出质量、办出精品。
   五、驳几个错误的论调
   一是“王居正研究会无以服众论”。有人对王居正研究会主持王氏宗亲的工作不理解,他们说,我们虽然也姓王,但我们不是王居正孙裔的,我们凭什么要参加你们的活动?
这个问题上面已有论及。海南王居正研究会其实就是海南王氏宗亲会,去年我们为了打消部分宗亲的疑虑,在研究会的名下设立“海南王氏宗亲联谊总会”,就是这个意思。用“王居正研究会”之名代替“王氏宗亲会”,就是为了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取得合法注册登记。同时,王居正是中国王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海南王氏杰出的代表,是海南王氏的一面旗帜,完全可以代表海南王氏的形象。其实在省内外,王氏宗亲组织用本族杰出人物作名称的比比皆是。如省内的“海南吴贤秀文化研究会”、“海南张岳崧文化研究会”、“海南颖川文化研究会”,分别指的是海南吴氏、张氏、陈氏宗亲会。省外北京,公开的名称是轩辕文化研究会,对内开展活动则以“北京王氏宗亲会”的名义。福建的“三王开闽”文化研究会,其实就是福建省王氏宗亲会。等等。说白了,名称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平台,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秉行什么样的宗旨,如何行动。
   二是“王居正研究会是‘官帮’、‘文人帮’论”。王居正研究会聚集了这么多领导和文化人士,某些人横竖看不顺眼,说它是“官帮”、“文人帮”。但官员、文人众多并不是坏事,起码说明他们素质高,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为人们所认可。我们看古往今来的名人,其标准无非是两条:一是看官(古称科举功名),官越大,名头越响;二是看文,文人墨客、才高学富者,自然不朽了。试问:既然王居正研究会领导层荟萃了这么多领导、文人,某些人看不顺眼,难道由区区一村委会主任、一落选村支书、一因犯错误被开除公职的人来组成的所谓“海南大王氏大宗祠管理委员会”,你们就看顺眼了吗?就能服众吗?
   三是“研究会领导买官论”。海南王氏虽然是海南的首望之族,无论人口,抑或经济、文化等资源,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在从事宗亲事业方面,我们是白手起家,不像许多兄弟氏族的宗亲组织,有祖传遗产和产业,有数额可观的收入作活动经费。因此,我们规定“王氏两会”会长每年缴交会费10万元,执行会长每年缴交会费6万元,秘书长每年缴交会费3.5万元,常务副会长、副会长都按标准缴交会费。这本是作为会领导以身作则,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实际行动,但却被一些人攻击为“研究会领导用钱来买官”。须知,这是缴交会费,是付出,而不是索取。研究会是民间的、群众性、非营利性的组织,当会里的“官”,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只有奉献,没有索取。说他们缴交会费是“用钱买官”,简直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恶毒到了极点!
   好了,够了,仅此数端,定论足矣!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老实说,对于某些人长期以来的恶意诽谤、攻击,我们是不屑一顾的。但这伙人把我们的宽容和忍让当作软弱可欺,进而到各市县招谣惑众,这就迫得我们不得不发声了。我们相信,广大的王氏宗亲眼睛是雪亮的,是能够明辨是非的。某些人的叵测居心绝对不能得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位伟人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王居正研究会(海南王氏宗亲联谊会)从事的是海南王氏前无古人的事业,目前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只要我们统一意志,坚定信心,团结一致,依法办事,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就一定能够在三年之内完成建祠、修谱、联宗、助学、宣传任务,为海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编 辑:XBJ 标签:研究会 王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