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琼海三槐堂·连根育才(一)

2015-01-17 15:09:55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第一节 琼海三槐堂跨进新纪元
琼海虎跃龙腾山河壮,
槐林莺歌燕舞人心欢。
欢呼琼海三槐堂跨进新纪元。
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三槐堂”是王家的堂号,是王氏人家的标志。而“三槐堂’’这个古老的名词,我们王氏兄弟已沿用了一千多年。其宗族活动内容也是沿袭那些陈旧陋习,每年祭拜一次,毫无新意。我们的有识之士便提出,要给这个名词赋予有时代气息的内容,跟上历史的步伐。因此,几个人就商讨成立"琼海育才文化促进会”,以宗族的名义,激励我族子孙多读书、读好书、出人才。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吧。问题一提出,马上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支持,于是立即起草文本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因为是有益于人民的慈善事业,当即得到政府民政部门的支持,于2007年3月28日批准成立这个民间组织。大家办事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于二00七年四月七日召开各乡镇、境内外的王姓代表三百多人大会,宣布成立"琼海育才文化促进会”,并按法律程序选举产生了该组织的领导成员,王柱国任第一任会长,王春咏,王业儒,王锡钧,王国民,王昌海,王业精,王昱,任常务副会长,王业精兼任秘书长。同时确定了“促进会”的宗旨:"连根育才,兴族报国”。具体任务有五项:一、开展王氏文化研究;二、开展规模较大的奖学助学活动;三、筹建或购买一幢王氏楼,为琼海王氏兄弟立一个共同的“家”;四、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扶贫;五、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学毕业暂时找不到工作的王氏学子找就业门路。
       这,就标志琼海三槐堂跨进了新纪元,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老马负轭,绝不松套”
       我们的宗旨已确立,任务已提出,但距离现实还有十万八千里,真是任重而道远,任务艰巨而光荣,全族兄弟拭目以待。
       对此,我们“促进会”的领导成员充分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必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只有敢于冲破困难的人,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因此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做为我们行动的座右铭,时时激励自己前进,时时提高我们的信心,我们想到了,就一定能做到。具体工作方法和措施是利用我们已组织起来的17个分会和2个办事处,及其相应的骨干一千多人的力量,组成一支声势浩大的队伍,散发《致琼海市王氏宗亲的一封公开信》《奖学助学章程》,同时开展大宣传,大发动,大讲爱心,大讲奉献。塔洋分会行动快,成绩显著,会长王绍銮总结经验时说,我们主要是做到:“三勤一厚四不怕”,即脚勤、手勤、嘴勤、脸皮厚;不怕辛苦,不怕出力,不怕麻烦,不怕人骂。总会几位领导都是古稀之人,且都是领退休金生活的,但为了振兴我们王氏家族,为了子弟的前途,为国家造就人才,他们不挑选舒适生活,不坐享天福,而是挑重担子,没有—点报酬,也一声不哼,默默地干,那里需要就到那里。所有的乡镇和相当一部份村庄都到了,向宗亲做报告,宣传我们主张,宣传我们事业的伟大意义,去讲解章程,解答疑问,特别是琼海王氏总会现任会长王春咏宗亲,今年78岁了,身体又有病,可他干起工作来从不知累,不怕旅途艰辛,多次深入香港、新加坡、深圳、广州、海□等地,向宗亲们宣传我们的计划,宣传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兴族报国,是寄希望于后代的深远意义。他不但干劲大,而工作很细致、具体、滴水不漏,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掌握情况,了解有关对象的思想、经济、家庭现状,特别是与各方面关有人员联络的方式方法,如电话号码、住址等他都是一个不漏的记录在册。他有两本用了多年,像咸菜一样"通讯记录本”都是密密麻麻的记录各地各宗亲、朋友上千条的信息,是他工作的好帮手。他今天不是召开座谈会,就是找朋友,宗亲促膝谈心,逢人必说,不管你愿不愿听,他都不厌其烦地说下去,一个不放过,听者都累了,而他讲者却不知累。跟着他的兄弟都说:“咏公是典型的工作狂,正是“老马负轭,绝不松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常务副会长王业儒也是年越古稀的老人,身体也有毛病,动过三次手术。但他干起宗族事业来,底气仍不减当年,是国公、咏公身边的“高参”“良将”,会长到哪里,他跟着到哪里,既是服务者,又是宣传员。去年四月海□地区分会成立,正当开会那天,被邀请到会的三位领导要讲话,并要求我们为他写好稿子,离开会有二个多钟头了,且是午休时间,会长春咏交待他要写出三篇发言稿,他二话不说,就伏案执笔,牺牲了午休,完成任务,"交卷”时,会长说:儒公真是老马识途,不待扬鞭自奋蹄。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业精宗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对宗族的事业认识很到位,工作主动、积极、严格、一丝不苟,从"促进会”筹备开始,他四处奔波,配合王柱国、王春咏俩宗亲,一直至今,从不松套,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氏总会其他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和各分会、办事处的领导成员,人人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各司其责,不讲报酬,主动积极为琼海王氏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功夫不负有心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我们可以大声地说:琼海三槐堂跨进新纪元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是值得骄傲的,有事实为证:
       一、溯源寻根,实现大联合,大团结。经调查研究,琼海各个不同时期入邑始祖有27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已繁衍了约15万多子孙,分布在全市近千个村落。这些情况我们都向诸宗亲公布,让宗亲们都知道我们的祖宗在哪里?知道我们的血脉传承,并把大家联合起来,凝聚起来。在琼海市内和境外王姓兄弟聚居较多的地方,都组建有一定权威的领导机构,做到宗族的事有人管,兄弟的烦恼有人解,这就是联合起来,团结起来的标志。
       二、连根育才,开展较大规模的奖学助学工作。激励学子读书成才,七年来,我们宗亲奉献爱心共捐资300多万元,连续七年发放奖助学金70多万元,受奖受助学子800多人,第一年发放奖助学金15万元,全部由王春海宗亲慷慨解囊,开创琼海王氏奖学助学之先河,受奖学助学子134人,这两年已大学毕业,陆续走上社会,为人民为国家效劳,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知恩图报,2012年组织一个回乡报效团,开展报恩行动,兄弟们很受感动,都说我们做的事真值。这里可以告诉大家,琼海王氏的奖学助学活动坚持一、二十年是不成问题的。
       三、琼海王氏楼已在嘉积城区高高屹立,实现了我们的初衷,是新加坡王兴春宗亲转让给我们的,该楼有5层半高507平方米,它象征琼海王氏宗亲的意志和力量,是实现大联合,大团结的结果,是历史赋予琼海王氏兄弟一座崭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三槐堂”。是我们琼海王氏宗亲共同的“家”。虽是小一点,别人没有我有,就是佼佼者。
至于科技下乡,扶助学子就业两项工作,也已启动,由于精力和资金有限,活动还未进入常态化,有待日臻完善。
       七年过去了,尽管历尽了艰辛,但如今站在新的“三槐堂”前,全族兄弟会深深感到乐在其中。展望未来,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能在春天里盛开芬芳馥郁的朵朵红花,就必在秋天摘下丰硕的累累成果。

编 辑:XBJ 标签: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