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临高清末拔贡王光谟

2014-09-17 09:38:53来源:海南王氏网 王真

打印 字号: T|T


即将付梓的《拔贡王光谟》诗集

 光谟倡建的临高王氏宗祠

 王光谟倡建的美山大宗祠

    王光谟,字鸿文,号觉禅,又号文江,俗名二典,临高县多文镇美山村人,王氏天祥公世系仁公支系二十五世孙。他生于1878年9月,1899年前就读私塾,是石郭村岁贡兄弟冯庆星、冯庆云的外孙。1899-1904年负笈琼台,学贯古今,沐琼州福地、拜琼台高师,其中王国宪等一批著名学者为王光谟挚友。25岁考上广东法政学堂,1906-1909年攻读法律别科,期间游学羊城,学贯中西,吮吸南国都会开放之学养,拜谒法政名校之圣贤。该校位于广州市法政路,是中山大学的前身,法律别科为现在的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绩突出,被叼奖副贡。     
      王光谟于1909年8月,即清宣统元年已酉年六月入京朝考,考取拔贡,一向每县只选拔一名,但科举考试即将结束,每县增至两名,故符梦卜为临高同榜拔贡。王光谟于宣统二年庚戊9月28日正式被委任为福建按察司书记官,该官相当于纪委书记官、七品官员,从属文职外官。1916年牵头修本村族谱,并重刻王佐诗集《鸡肋集》,该诗集全用木板手工刻印,历时三年之久,耗资重金,成书后赠送两部《鸡肋集》给广东中山大学图书馆保存,使得王佐名著传世留存,为保护临高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光谟后因厌恶仕途,弃官回乡,1919年牵头集资建造美山学宫,即今日的美山大宗祠,并担任校长,终身为教。同时帮助临高镜内乡村大学学宫之风,在他的倡导下临高时兴“孔门大启,圣学宏开”的风气,学宫落成均请先生留墨宝。1920年7月被推选为临高县国民议会议员,当时享有“耿直敢言,关心民谟”和“炎荒得子为撑柱,一洗临江不染尘”的美誉。他德高望重,治学有方,德艺双馨,桃李满天下,临高众多学者均为先生的弟子。1926年7月仙逝。惊闻先生仙鹤,前来吊唁的名流车马排成龙,光是骑马的名儒县官同僚上百人,从琼州赶来吊唁的同窗就有几十个。
 王光谟是临高民国时期的文化领军人物之一,为临高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与精神财富,为钟灵毓秀的美山沉积了一股儒学渊源、人文蔚起、习读成风、读书做人的古风,“才圣春秋,徒弟三千游圣域;星悬牛逗,光芒万丈启人芒”的教诲,一直为美山后人传颂与激励,“聪听彝训”成为临高方圆百里学子求学思进,勤勉发奋,笃信好学的古训!
    王仁跟随国民革命军渡琼,赶走军阀邓本殷,进驻临高县府,开始普选临高县县长一职人选,民意公选一致推介王光谟为县长人选,并得到“郡长三聘征”,但他“迟迟不就道”,只因立下“长记吾母言,在家贫亦好”的诺言,自洗净双脚告别文澜江后,一直不再回眸文澜,后来被广州南海著名学者梁雅感叹!以“炎荒得子为撑柱,一洗临江不染尘”的诗句嘉赞王光谟不染尘埃的超凡气节,后来王光谟决意走“半生讲学师无悔,一局围棋谢奕秋”解惑授业的先生之道,被方圆百里传为佳话。

编 辑:wangshi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