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剑为犁看金门
星移斗转,光阴荏苒。转眼间,距我去金门参加第十一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已有大半年之久了。但金门的青山绿水、风土世俗、宗亲礼谊、中土情怀,非但不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淡漠,反而益加鲜明生动起来……
曾经的炮火焦土之地
金门远非我想象的只有几平方、十几平方公里的小岛,它拥有15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比130多平方公里的厦门岛还大,是祖国疆域里有数的几个大岛之一。
我对金门的认知,过去是从书籍和影像中的1949年解放金门渡海作战及1958年的金门炮战获得的,只晓得这是国共兵戎相见的前哨、曾经的炮火焦土之地,仅此而已。而今时过境迁,海峡两岸和风频吹,一踏上金门的大地,沐浴着璀璨的阳光、目染着和平的村庄、耳闻着啁啾的鸟声、眺望着无垠的田野,特别是面对主人如花的笑靥和坦诚的气度,我原先的那种对军事重镇的神秘感、也许还有些许的戒备心理,突然间烟消雾散了。
是的,金门是个军事重地。这从沿着纵橫交错的公路两旁不时可见的碉堡、大炮、坦克就可窥见一斑。但这些军事设施,现在都已成了供人参观的景物。金门的战备防空洞之多,恐怕是世间一绝。当年修建这些防空洞时,是以家乡藉的连队为主修建的。我曾看到公路旁一个荒废的防空洞,洞口杂草丛生,门楣处隐约可见“湖北宜昌部队建”的字样,洞里积满了污水。翟山坑道是金门最大的战备坑道之一,从山腰到山底,坑道湾湾曲曲,全是花岗岩山质,里面可通小型汽车,共有三百多个台阶,有水源、 仓库等设施。可见当时工程之浩大。在“蒋经国先生纪念馆”旁,停放着一架旧式的军用运输机和一辆坦克,似乎在昭示着这座岛往昔的历史。
如今,笼罩在金门上空的狼火硝烟已消弥怠尽,曾经的军事重镇已成为两岸经济文化合作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台湾籍的导游梁小姐告诉我们:“金门有‘三宝’:高梁酒、贡糖和菜刀。其中的菜刀,是用当年对岸打过来的炮弹残壳打造而成。”这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我们于是专程前往参观打造菜刀的工厂。这是一个前店后厂的所在,座落在一个旅游购物点里,熊熊的炉火旁,一位臂阔膀圆的中年汉子正抡着铁锤锻造菜刀,他边打边向围观的游客介绍菜刀制造流程及性能。原来,在数十年的两岸刀剑对峙、特别是当年震惊世界的“金门炮战”期间,落在金门岛上的炮弹、宣传弹有五、六十万枚之多,弹壳遍地皆是,且都是纯钢,是打造刀具的绝好材料。两岸关系解冻后,大陆游客日渐增多,精明的金门人将这些弹壳打造成刀具出售,终于打出了名气,成为大陆游客登岛购物的首选。此情此景,不由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原汁原味的中华传统文化
与祖国大陆近在咫尺的金门,自古以来便在大陆中央政权的版图之内。特别是五代十国“三王开闽”以后,金门并入新设县份同安县,得益于官办的盐业和渔业,金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人才辈出,自宋代起连出40位进士。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既深且固。
在金门,最夺人眼球的并不是昔日遗留下来的武器兵备,而是烙有浓郁中华传统文化印记的形形色色的古迹名胜。如“宫”:天后宫、慈德宫、杨华故宫等;“庙”:将军庙、烈女庙、李氏家庙、郑氏家庙等;“祠”:闽王祠、延平君王祠、六世及十世宗祠等;“寺”:象山金刚寺、海印寺、烈女寺、牧马候寺、护国寺等;“塔”:文台宝塔、倒影塔、茅山塔等;“楼”:得月楼、奎星楼、古岗楼等;“亭”:无愧亭、稚晖亭;“坊”:一门三节坊、钦旌节孝坊、郑良功母节孝坊,以及国姓井、将军堡、鲁王墓、郑成功观兵阅棋处等。屈指数来,弹丸之地的金门,这样的名胜景点竟有40多处。
闽王祠是金门众多祠堂中的一个,座落于县政府不远处的一条街上。其规模不大,却建于清雍正年间,有数百年的历史。原来,金门本土人的远祖,都是从福建搬迁而来,而王姓金门人,大都是唐末宋初“开闽三王”王潮、王审邽、王审知的后裔。他们饮水思源,缅怀先人,慎终追远,建起了闽王祠,让岛上的王姓子孙有一个祭拜之所。据介绍,闽王祠久负盛名,享誉四方,一直以来香火不断,信众甚多。不仅岛内和台湾的王氏,世界各地的王氏也有慕名造访的。笔者此次赴金参加的第十一届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就是从各国各地王氏宗亲的首事们集中祭拜闽王祠而拉开帷幕的。
金门除寥寥可数的几个酿酒、食品及刀具厂外,产业很少,旅游业是它的支柱产业。其特色是走乡村农家游路线,全程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韵泽。笔者一行参观了金门民俗文化村。这里村庄的屋宇布局、建筑风格、装饰习惯,与内地典型的农村村庄如出一辙:整齐划一的房屋,飞檐走角,雕龙塑凤。院子多是围墙式,方石彻就,一套三进,有“祖公房”、正房和侧房,“祖公房”大门两边贴有大红对联,门楣处有“利是”,门框上有狰狞怒目的“门神”画像把守。大堂设有祭台供桌,祭台的神龕里,摆放着列祖列宗和考妣的牌位。有的“祖公房”的建筑和家具用料相当考究,大门、柱子、檩角和桌椅均用名贵的柚木、楠木或紫檀制作,雕有花虫鱼草、飞禽走兽等各种图案,显得十分的“中国流”。浦边周宅虽然是楼房小院式的南洋风格建筑,但与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省份的南洋风格建筑何其相似,特别是院落为防海匪强盗而设的岗楼,以及厚实坚固的墙体上隐约可见的枪眼,简直就是广东开平、恩平一带旧式建筑的翻版。据了解,这些文化村(厝)或名人故居,大都作为旅游点对外开放,每天接待的游人不少,颇似内地的“农家乐”。耳濡目染,我深深为金门把中华传统文化保存得这么好而叹服不已。
土相近 海相连 心相印
徜徉在金门的原野上,我丝豪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因为金门与大陆挨得那么近,只隔着一道浅窄的海水,彼此用肉眼都可以眺望,况且又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同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沧海何曾断地脉”,这样的血缘文脉,是任何力量都割裂不断的。事实上,金门人见了我们,也是以“家乡人”相称的,亲切得很。
金门地小人少,过去由于是战备前沿的缘故,经济欠发达。两岸关系解冻后,金门利用靠近大陆这个得天独厚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将金门生产的瓜果蔬菜销往厦门、泉州、彰州等地。同时,大力拓展旅游业,在岛上恢复、修缮历史文物景点,重点发展岛上“农家乐游”、 “民俗游”和“田野休闲游”,使小小的金门岛每年吸引的游客、特别是大陆游客达百余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著名景点陈诗吟洋楼附近的墙壁上,赫然出现了文革期间毛泽东身着戎装,红光满面、神采奕奕接见红卫兵的大型宣传画,画中有一款以“毛泽东奶茶”命名的小食,令人感到金门民众其实和大陆民众的价值取向相去不远。我在金门逗留的几天时间里,看金门的报纸、电视,每天都在显著版面或黄金时段,刊登或播发金门与大陆经贸往来的信息。大陆的时政、文化甚至娱乐新闻,也常见于报端荧屏。海峡两边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在台湾所谓的“蓝绿对决”中,金门是清一色的“深蓝”。有人在金门县参议员的竞选中,竟然喊出了“让金门成为大陆一个县”的口号。
两年一届的世界王氏宗亲恳亲联谊大会,在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已连番开了十届。金门今次争得了第十一届的主办权,让金门大大风光了一回。金门举全县之力,在会议场地、食宿、安保、游览等方面,都做了周到的安排。县长、副县长、议长不仅出席了世王大会开幕式,而且接连三天在金门最大的酒店轮流做庄,宴请与会的华族王姓同胞,宾主觥筹交措,频频举杯,畅抒骨肉情谊,共祝美好愿景。其情款款,其意切切,俨然如一个中华大家族的家宴。
民居墙头的毛泽东画像
金门的家庭旅馆
金门的民俗文化村
经国纪念馆门前陈列的的战机
金门路边的坦克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