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江俊森·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现实意义

2014-06-10 14:55:40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宁德市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江俊森
(2 0 1 4年6月9日)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以忠孝为主题的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它涵盖有祠堂、祠产、祠约、祠堂建筑规制、祠堂陈列格式、祭祀礼仪,以及宗谱家乘、行派世系、传记事略等广泛领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特色。当前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祠堂变身为农村文化室、老人之家、农家书屋等,祠堂以其独特的存在演绎着现代文明。因此,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探讨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尤为重要。正确认识祠堂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继承和弘扬祠堂文化成为研究当代农村建设的新课题。
    一、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教化功能:(是指以祠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族众教育、感化的活动。)
    祠堂,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敦宗睦族,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  通过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的修订和族规民约的制定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长幼之序,孝悌之礼    等礼仪就在其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穆、正名份、辩尊卑的    目的,向后人昭示道德伦理、法治和文明教化。
    祭祀是族众向的一条精神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仪式活   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众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通过祭祖强调了家族内部上下尊卑    伦序,宣传了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提倡了子女对    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孝道。这样家族的儿童成员从幼年起,
    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    姓氏、区分宗派,劝善薄恶,教育族人。如“叙偷堂”,“叙,    次弟也:倫,辈也”叙伦,就是对后人进行“明伦倡序”、    “知书达礼”的教化。堂联,就是祠堂里的对联,其主要以  训勉后人,激励后人向上、不断进取为内容。堂号、堂联是  民间家族文化中的一种用以慎终追远、团结血亲、敦宗睦族  的符号标志,它不仅具有向后代灌输一种文化意识的内涵,  还具有“敦促后代重视农业生产、重视教育、培养好下一代”  的教化功能。
    族谱记载着一个宗族的源流、始祖的功绩、辗转的迂徙  过程和他们族支的世系承传与繁衍。各宗族的族谱多通过叙  传、碑记等记叙历代祖先出类拔萃的事迹,如显宦名儒、孝  子贤孙、烈女节妇等,为后人树立起效法的楷模,以激励后  人奋发努力,耀祖光宗。族规民约以伦理纲常之道,制定家族成员,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如其关于“忠”、“孝”、  “节”、 “义”、“礼”, “名分”的规定,关于修身、齐家、敦本、和睦之道,关于“职业当勤”、  “崇尚节俭”、  “重视教育”、“济贫救灾”等规定,充分反映了族规民约对族众的教化功能。
    当然,祠堂文化教化功能最直接体现在:有的宗祠附设    学校,族人子弟就集中在这里上学,让祠堂变为传授知识的课堂。
    (二)规范功能:(指祠堂文化对族众中每个成员的行为  方式所起的约束作用。其作用在于根据特定条件,将某种方  式予以肯定和强化,使之成为一种群体标准模式,从而使社  会生活有规则地进行。)
    祠堂是族人的议事场所和司法机构。邓河《论近代社会宗族组织的存留与婆变》指出:“祠堂之功能是‘上奠祖先之灵,下规后嗣之则’”。祠堂作为本族的大型公共空间,族内的大型活动及其他族内重大事务的商议都在祠堂内进行。在根据族规所定,本姓族人的日常行为不得违反族规,一旦触犯,或发生纠纷、治安等案件,先由族长等人召集全族人于祠堂进行审议,教导其及时悔改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苦犯事严重,则可能驱除出族,让全族人引以为鉴。在此,祠堂便充当着如今“法庭”的角色,族长便是法官。
    (三)维系功能:(指祠堂文化起着统一族众的行为与思
想的作用,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族众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祠堂作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祠堂文化是华夏各民族带着明显的血缘地特征的标志,一条维系着各宗族姓氏之间的血脉,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架起穿越时空的桥梁。
    祠堂供奉先祖,是祭祖先的场所。参祭的人要思念祖宗    遗训及其遗范,以教育自己下一代,祭毕,族人间还要行礼,后辈向前辈行礼。可见,祠堂祭祀是一个精神联系的纽带。    通过祠堂祭祖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属感情,强    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族谱是宗族用来记载本族源流、世系发展、族规家法,族产族田等情况的簿籍,是维系封建宗族制度的精神上的纽带,是确认族众的血缘关系亲疏远近、防止血缘关系混乱的依据。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谱建    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径之一。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   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在实现祖国统一的今天,族谱,承    载着义无反顾的民族凝聚力。做好侨乡族谱的普查和整理工作,特别是将其中出洋族人的世系沿革、居地变迁,人口流    动,族人业绩等有关内容汇总成编,进一步为海外侨亲寻根    竭祖提供方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调节功能:(通过祠堂文化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们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族规是宗祠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一种文化体现象,更是一种调节手段和机制,用于调整和规范族人的生活和行为。在缺乏法制治理的近代社会,族规在社会中往往起到法律的作用。弥补了国家、社会在教育、救济、赡养和治安等方面的某些缺陷。祠堂这一执法场所一一“民间法庭”也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决断,对于一族中房派、邻里出现的纠纷,祠堂以仲裁者的身份,进行调解并做出权威性的裁决,涉及双方都必须执行。邻族之间的纠纷,或者族人侵犯邻族利益或个人间的案件,一般是由两族祠堂来协商解决的。可见,祠堂通过祠规民约的制定和对族民约束,对社会各种矛盾排解,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节,族民利益冲突的调节起着难以想象的作用。
    综上所述,祠堂文化在历史上发挥其巨大的作用。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各种运动的开展,祠堂作为“四旧”彻底被破坏了,其社会功能也逐步消失,直至8 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寻根热”的兴起,祠堂又得以复兴。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都根据各地的情况,把祠堂文化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引领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祠堂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二、祠堂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内容,现代社会中的宗族祠堂基本都已经剔除宗族传统内容中的糟粕,如何发掘其有利于当代社会的文化内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成为重要的   任务。  
    (一)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祠堂这个特殊“载体”,充分    利用祠堂资源,挖掘祠堂文化积淀和传统道德积淀,把祠堂    变成为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阵    地。
    在农村,群众对姓氏宗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为强烈,    许多祠堂都设立了诸如理事会、监事会、老人会等民间管理    机构,其成员作为祠堂活动的“掌舵人”,为灌输新鲜血液、    拓宽文化内涵、调解邻里纠纷、宣传思想道德和科普知识身    体力行、不辞奔波,对社会安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祠堂文化作为地方传统文化,是最具个性特征的    文化,有着突出的地域性,它所承载的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    的积淀。
    当前,不少村两委积极引导祠堂活动,发挥祠堂文化以    德育人”功能,培育时代道德风尚,为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    祠堂阵地作了有益的探索。在祠堂举办成年宣誓仪式、尊老    爱幼、移风易俗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    扬弃。如设立计划生育婚育新风先进文化“七室一栏”,即   计生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书画室、活动陈列室、功德    榜室、计生戏曲宣传排练室、计生宣传栏。不少祠堂引入功    德榜、能人榜、成才榜、好样榜、寿星榜等“五榜",评选    表彰各类典型,一年一评,未上榜的见贤思齐。有条件的祠    堂设置阅览室、电视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平时对居民开放,节假日举办象棋赛和书画展等文娱活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是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保留古老的乡村祠堂风貌,发展旅游和休闲观光业。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日趋富裕,对年代久远、保存较好、具有一定建筑文化价值、体现地方特色的农村祠堂,加以保护和整修,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以祠堂为中心进行的旅游景点开发以及展览馆、博物馆的改造。通过大量的报道、图片或文字展示等,让民众加深了对祠堂历史、文化、建筑审美价值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村民对祠堂的保护意识。其合理的利用与开发不仅有利于文物的长久保护,并拉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当代的祠堂其名称或许还沿用了旧制,但它们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祠堂变成为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阵地。
    巍巍中华,一个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一个用忠孝仁义编织的民族。忠孝,作为我们民族的魂魄,道德的核心,仍将为社会和谐,民族凝聚继续散发出璀璨的光辉。以忠孝为主题的祠堂,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特色。继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祠堂文化,已经成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实施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正确认识祠堂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性,继承和弘扬祠堂文化成为研究当代农村建设的新课题。也是今天召开联谊 会的目的所在。
  我们坚信:所有为继承和弘扬祠堂文化而不遗余力的奔波、奉献,贡献所有心血和才智之士,必将载入史册,成为千秋后世为之尊重、为之敬仰的楷模。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宗长,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吉祥如意!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世界王氏
编 辑:xbj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