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东夫妻编歌赞美生活 助人为乐感动乡邻
提起东阁街道东杨家庄村的王振东一家,在当地几乎是家喻户晓,特别是他们家65岁的孙珍英能编能演、能歌善舞,在村里更是小有名气。孙珍英嫁给王振东近40年,两人和和美美 。孙珍英会编歌,会扭秧歌,更爱热心助人,村里有什么新鲜事、好事,她都会编歌、说唱,或表扬,或批评,丈夫王振东会乐器,“妇唱夫随”,传递快乐。
擅长编歌,歌唱生活
据了解,尽管没有多少文化,但孙珍英非常喜欢编歌。家长里短、剜菜下地,经过孙珍英改编,让人听起来既亲切,又舒服。“三月里来好春光,菠菜鲜来韭菜香,一年一度清明节,家家媳妇忙又忙……鲜菜俺剜上一提篮,包子饺子吃得欢,如今党的政策好,幸福日子万万年。”孙珍英边说着,边给记者唱起她在清明节的时候编的《清明歌》,歌词浅显易懂,听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俺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可俺爱看书、爱唱歌,虽然识字不多,但俺就爱编歌。”孙珍英说。
孙珍英告诉记者,今年 1月1日 ,她在电视上看到省级电视台有一个台歌征集活动,于是,她就特地创作一曲《齐鲁赞歌》。虽然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但这些年来,孙珍英听得多、唱得多,很多歌谱她都熟记于心,并能随时拿来运用。“《齐鲁赞歌》用一个什么样子的调子唱,人们才会喜欢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最后决定运用《中华民谣》的谱子,这也符合电视台通过小事大情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传递手牵手的温暖。”孙珍英表示,尽管她的编曲没有被选用,但也受到了他们的高度评价,她也挺高兴的。
喜欢跳舞,图个热闹
据了解,虽然已过花甲之年,孙珍英除了经常编歌、唱歌外,还非常喜欢跳舞。每到晚上,东杨家庄村的文化大院里都会响起锣鼓声、器乐声以及欢笑声,这就是孙珍英组织的秧歌队在表演节目
据介绍,孙珍英成立的秧歌队已经 6年多了,参加者有30多人,每到农闲季节,他们就组织各种活动。“我们使用的曲子,大多都是就地取材,自编自演,多以歌颂身边的人和事为主。”孙珍英说,“村里谁家娶媳妇 、孩子过满月、老人祝寿等喜事,我们都会过去义务演出,凑个热闹,图个喜庆。”
谈起秧歌队的成立,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自从村里成立秧歌队以来,大家都是一团和气。邻里之间闹矛盾的少了,婆媳 、妯娌之间不和的也少了,整个村庄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秧歌队可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呢。”东杨家庄村村支书王振波说 ,“晚上没事的时候,我们都会出来凑个热闹。”
链接 “王三嫂”乐于助人感动乡邻
据了解 ,爱编歌、会跳舞的孙珍英不仅活得乐呵,还是个古道热肠。不管在家里还是邻居,孙珍英从来没和谁有过面红耳赤,村里人都喜欢称她“王三嫂”。
“王三嫂古道热肠、乐于助人,而且两口子从没红过脸,在我们村是出了名的。”孙珍英的邻居说,“孙珍英爱帮助人,村里不管哪一家求她帮忙,她更是有求必应,因而在村里口碑很好。
据介绍,去年腊月初一,村里88岁的孤寡老人刘丰音,因路滑不慎摔倒,跌伤了腿躺在炕上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那段时间,白天的时候,孙珍英就跟村里几个老姐妹照顾刘丰音,洗衣做饭,并不重样地给老人做好吃的,改善生活;晚上,孙珍英就让丈夫王振东和村里几个老党员轮流去照顾他,直到老人去世。老人去世后,在村委的支持下,孙珍英还为老人妥善处理了后事,这让村里人都很受感动。面对村里人的夸赞,孙珍英只说了一句特别朴实的话:“俺帮助别人是老少爷们的感情,不图回报。”
文/图 记者 郭微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