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大美龙岩—王永昌诗词书法作品展

2014-04-28 10:48:05来源: 作者:郑秋生

打印 字号: T|T

 王永昌近影

   王永昌,字盛之,1965年4月出生,1984年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学士。现任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龙岩市文联主席,福建省龙岩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龙岩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理事。

诗书源心,至善大美——王永昌诗词书法展印象

吴升辉

  道家文化云:“大美无言,止于至善”。中国书协会员、福建省龙岩市书协主席王永昌长期浸淫于家乡客家文化,所创作的作品源于生活,富有地方风貌,诗书合璧,把自己的艺术活动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拓展了诗词书法文化空间,让人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考察悠久的书法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两条明显的发展路迳。一条路迳是书法家个人性情表达的文人化道路,从王羲之、王献之至赵孟俯、董其昌等,书法的表现手法越来越细致、越来越精微、越来越意象化,这条路的走向是陶冶个人情操,抒发个人情怀,提高自我修养;另一条路迳是“踏遍山川打草稿”,在努力提高艺术修养、不断创新的同时,满怀热情地关注社会,拥抱时代。艺术家的成长总是离不开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环境,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古代书法中的尺牍信札、诗稿、手卷、屏风、中堂、对联、碑志、匾牌、石刻题记等不同形式,无不有其特定的社会生活背景,不同的形制与文化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书法史上传之不朽的佳作,往往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作者心性思想的深刻反映。王羲之《平复帖》,《丧乱帖》,《兰亭序》,鲁公《三稿》,怀素《自序》,东坡《寒食》,山谷《松风阁》、《诸上座》等等都是如此。永昌先生融合两条路迳的优点,用精湛的书法艺术书写具有地方特色的诗词,着力去表现身边的情和景,以诚实认真的态度创作出一批书法作品,展示给社会,体现了书法家应有的社会责任。

   书为心画,诗达心声,诗词书法作品是作者的德行、品性、品藻的反映,是作者心历路程的体现。永昌诗词书法作品,蕴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和审美感觉,成为一种表现心灵情感的视觉艺术展现给欣赏者。传统书法史上的山水情怀,在永昌诗词书法中得以充分反映。永昌书法,看似反映的是龙岩的一山一水、一城一景,但体现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和情怀。他书写的龙岩、长汀、永定、上杭、连城、武平、漳平各县8景小品,特别是所创作的对联“东山多胜景,岂止龙潭虎岗,三溪两湖一歧岭,百里金砂筑堂堡;高地亦繁华,何须仙乡洋镇,双城诸市几土楼,千年古竹已培丰。”嵌入永定县24个乡镇,让人耳目一新。从这些作品中,让我们体会到,艺术家只有生发在属于自己的土壤上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永昌于书法一道兴趣广泛但临池不辍,尤以古诗词造诣为深。书法多书自作诗词,文与情相得益彰、心与书水乳交融,其学问修养发于楮墨,自有一种郁郁芊芊的书卷气息。孟子学派认为:“充实之谓美”,欣赏永昌的诗词书法,有一种“复归平正”的充实与和谐。一幅幅作品皆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达到理想的和谐境界。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可谓心性之真、善、美融入字里、诗里。

   作为龙岩书法界的领头人,永昌先生坚持诗词书法与文化相结合,关注社会,用真善美奉献社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他巧打“海峡客家”牌,长袖善舞,成功组织了“中国书法进万家——走进闽西红土地”活动,举办了 “书画缘、客家情” 海峡巾帼书画交流展、闽西历代书画名家赴台精品展等10余次展事,出版有《王永昌书桃李园序》等10余部书画作品集,使闽西群众性的书画活动日益繁荣,有力地强化了书画艺术的社会基础。还结合书画活动,邀请了全国书画名家申万胜、陈永正、张旭光、胡秋萍、柯云瀚、朱以撒、刘文华、等来到龙岩,或举办讲座,或评点作品,或联谊交流,较好地提升闽西书画群体的创作水平。永昌于诗词书法的不懈努力,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学修养,尤其诗词歌赋的把握和创作,对书法家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他为推动基层书法事业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书法家可能为之努力的方向,看到书法家作为文人的价值取向。

   诗词书法之美,美在山水情缘,美在地域内涵,美在时代风采,美在胸怀坦荡。一点一划构筑起的美仑美奂,是永昌先生诗词书法所要表达的,也正是我们所能看到的。







 

 
 

编 辑:wangshi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