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先祖百五郎公和千五郎公合墓

2014-04-28 10:23:16来源:新浪王永昌(盛之)博客

打印 字号: T|T

  










 

作者王永昌

先祖百五郎公和千五郎公合墓


   先祖王黻(也叫王茶九)及儿子合墓,葬于永定瑶上,碑文如下: 
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岁孟秋月吉
始祖百五郎王公二世祖千五郎王公合墓
 
 
  宽大的明堂
 

前方山峦叠嶂,碧水环流,文脉之盛,不可多得!

    王姓,是我国各姓氏中的大姓。其源远流广,系出多门。据《中华姓氏通书》载:“早在先秦时期,黄帝,虞舜以及商周诸王的后裔就纷纷以王为姓,其后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多支改入王姓,从而形成王姓的众多来源。”概括地说有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妫姓之王、虏姓之王、以及赐姓之王、改姓之王、冒姓之王、换姓之王、复姓之王等诸多门系。正如宋人郑樵说:“王氏,天子之裔也。……以其所出既多,故王氏之族最为蕃盛云。”
    永定、上杭、武平王姓出于继宗公,是为黄帝开族,系出姬源,子晋受姓,派衍太原。史载,周灵王的长子姬晋,也称王子晋,又名王晋、王乔(公元前565—前549),因直谏被废为庶民,子宗敬奔晋,世居太原,人称王家。《烈仙传》则曰:周灵王太子晋,聪明天纵,善吹笙,作凤凰鸣,年15娶累氏为夫人,16岁游伊洛之间,浮丘生接引上嵩山,后乘白鹤至缑氏山头,宾而天仙。至周敬王时,其子宗敬,官至司徒,有功于朝,敬王赐姓,显王追封,以王为氏,遂为受姓之祖。其受姓世序为:子晋—宗敬—纲—错—典—渝—息—恢—原—佐—颐—翦—贲—离(子:威为太原郡祖,元为琅琊郡祖)—威—远—常—高—吉—骏—崇—尊—嘉—霸—咸—烈—泽—昶—湛—承—述—坦之—愉—缉—慧龙—宝兴—琼—遵业—松年—邵—圭—敬德—贯—臻—泰淑—晖—瑾—谋—吉—该—余—项—珰—胜业—怀—勤—著—祥—充(兖)—大明—伯玉—知清—绍—友辉—克俊—正卿—薰—大璋—继宗。(以上世系源于闽西各县《王氏族谱》,但闽西《王谱》与《中华姓氏丛书·王》对照,世代不一,出入悬殊,难予辨析。如自太子晋至王咸,《闽西谱》记为15代,《丛书·王》则记为21代。《闽西谱》把王错定为第四代,《丛书·王》则定为11代。所有这些,孰是孰非,有待进一步考证。)
    继宗,字用章,官任汀州刺吏,卒于汀州官署,夫妻合葬于江西庐陵什乡水吉白砂。生有三男:黼、黻、猷。长男黼,号百一郎,恩贡生,葬上杭回龙。生三男:均勇、均德(号千四郎)、均政。次男黻,号百五郎,宋大学贡元,葬永定瑶上,生七男:千一郎(字均绚)、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千六郎,千七郎。据考上杭王氏,是其70世黼的次子均德和黻的长子均绚二位同祖父兄弟的两大支系。均德支系,发祥于武平桑梓坑。始祖均德,号千四郎,讳森,生于宋淳佑二年(1242),贡生,仕江西抚州教谕,后仕武平县令,总督18寨兵民,因抗元兵有功,加封抚民令。后在武平桑梓坑(今武平丰田村)开基。
    王姓,在我国历史上是一大望族。世有“武库将军氏,文豪宰相家”的美誉。由于其人文荟萃,累显高官,故其郡望之多,更为全国之最。王姓,现在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姓。……自汉代以来,至少有二十一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等,显贵历史长达数百乃至千年,人才辈出,世系不断,名载坟典,于世有证”。永定、上杭、武平王氏,系属太原郡望,故郡称“太原郡”,堂为“三槐堂”。其通用堂联有:“两晋家声远;三槐世泽长”;“三公槐树;一甲梅花”等等。“两晋家声”:指西晋有王祥、王览、王浑、王湛、王承、王坦之、王愉、王浚、王戎等名人;东晋有王导、王敦、王羲之、王献之等名人,是为王氏家声的鼎盛时期,故世有“两晋家声”、“两晋遗风”之颂。“三公槐树”、“三槐世泽”:指宋人王(官至兵部侍郎),曾手植三棵槐树于庭前,取号:“三槐堂”,并预言“吾之后世,必有三公者”。其后,果有其子王旦,仕至宰相,位进太保。且其孙王雍、王仲、王素分别任兵部、户部、工部尚书,兄弟同朝,位居三公。故世有“三槐世泽”之颂,且泽及整个王家,普遍仿建三槐祠,沿用三槐号。“一甲梅花”:指王安石考取进士,位列前茅,故谓“一甲”。他又写过一首著名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故被颂为“一甲梅花”,既颂其人,亦颂其诗,且成典故。
 

编 辑:wangshi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