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琅琊王氏的文学艺术成就(二)史学
我国的史学源远流长,自孔子撰《春秋》,左丘明作《左传》,司马迁著《史记》,班固著《汉书》,史学已颇具规模。但是,在六朝之前,史学还未能自成一家,只能是经学的附庸。待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其著作之多,体裁之杂,题材之广,类目之齐,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而且,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刘宋时设史学馆,与玄、儒、文并重而成为四学之一。六朝时期,略有文采的世家大族子弟,大多留心于史书的著述,私家修史之风甚盛。
琅琊王氏自王导始,就比较重视史籍修撰。渡江未久,王导即建议设立史官,整理收藏史籍和档案,“时中兴草创,未置史官,导始启立,于是典籍颇具”(《晋书》卷六十五《王导传》)。此后的王氏子弟,多关注时事,以著史的方式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故史学著作颇多,体裁也很广,所著之书,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在史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晋宋之际,王韶之著《晋纪》、《晋安帝阳秋》,萧齐时期,王智深撰《宋纪》,王逡之著《永明起居注》,皆为一朝之史。
王僧祐的《三吴决录》是地区史。
王珪之的《齐职仪》是典章制度史。
王述之作《春秋左氏传解》,王规《续汉书》注,属于对史书的注解。
王韶之撰《孝子传赞》,王褒撰《王氏江左世家传》,是人物传记。
由于门阀士族的兴盛,重视世系谱牒,故谱学较盛,江左王氏谱学地位颇为重要,最有名的当属王俭的《百家集谱》。
此外,王俭在目录学上也很有贡献,曾校勘古籍,依刘歆《七略》撰《七志》,另有《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录》,在辨别学术源流,扩大目录范围和目录分类上有所创新,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目录巨著之一。王俭突破刘歆收书不收图的旧例,新增《图谱志》,又始创“文翰”一目,以诗赋文集属之,即后世之集部。王俭开创了私人编撰书目的先例,为目录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琅琊王氏自王导始,就比较重视史籍修撰。渡江未久,王导即建议设立史官,整理收藏史籍和档案,“时中兴草创,未置史官,导始启立,于是典籍颇具”(《晋书》卷六十五《王导传》)。此后的王氏子弟,多关注时事,以著史的方式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故史学著作颇多,体裁也很广,所著之书,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在史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晋宋之际,王韶之著《晋纪》、《晋安帝阳秋》,萧齐时期,王智深撰《宋纪》,王逡之著《永明起居注》,皆为一朝之史。
王僧祐的《三吴决录》是地区史。
王珪之的《齐职仪》是典章制度史。
王述之作《春秋左氏传解》,王规《续汉书》注,属于对史书的注解。
王韶之撰《孝子传赞》,王褒撰《王氏江左世家传》,是人物传记。
由于门阀士族的兴盛,重视世系谱牒,故谱学较盛,江左王氏谱学地位颇为重要,最有名的当属王俭的《百家集谱》。
此外,王俭在目录学上也很有贡献,曾校勘古籍,依刘歆《七略》撰《七志》,另有《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录》,在辨别学术源流,扩大目录范围和目录分类上有所创新,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目录巨著之一。王俭突破刘歆收书不收图的旧例,新增《图谱志》,又始创“文翰”一目,以诗赋文集属之,即后世之集部。王俭开创了私人编撰书目的先例,为目录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