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孝友故里出孝子孝友风尚润民心

2014-04-18 17:30:10来源: 大众网-农村大众

打印 字号: T|T

         “我老娘今年93岁了,我家吃饭的主座,除了老娘,子女无一敢坐,吃饭时第一碗饭,第一块饼,水果、点心等新鲜好吃的,都必须第一个给娘吃。老人牙齿不好,吃饭时,子女、儿媳们总会把鸡、鱼都要剔去骨头、刺,放到碗里让老娘吃……”3月30日,星期天,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今年第三期道德讲堂上,有“当代王祥”之誉的该村村民王孝敬正在给群众讲自己孝敬继母的感人故事。台上讲得真挚感人,台下听得聚精会神。

  孝友村圣人辈出,人文荟萃。这里是汉晋以孝著称的“孝圣”王祥和“友圣”王览、“书圣”王羲之的故里,是临沂琅琊王氏和“孝悌文化”的发源地,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孝友村分为东孝友、西孝友两村,有3800余人口,95%以上的村民都姓王。王孝敬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孝子,他的事迹被人们广为称赞,被评为“临沂十大孝星”。

  东孝友村支部书记王友京介绍说,该村村风淳朴,村里不孝顺老人的一个也没有。在东孝友村,诸如“让老人住正堂屋”、“每名子女每月给老人100元赡养费”等条款都被写进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言行。不仅如此,自2012年以来,该村还创造性地发起“孝心游”活动,每年由孝子掏钱买单、老人出去旅游。

  “这些老人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了,大多数从未出过远门,有生之年能到北京、杭州等名胜景区看看,都很高兴,这也圆了老人外出的梦想。”组织发起人王声礼介绍说。从孝顺老人吃穿到子女出钱让老人走出家门外出旅游,这里敬老爱老的传统观念正发生着从物质赡养到精神赡养的转变。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朗朗的读书声从位于孝河南岸的白沙埠镇中心小学教室里传来。学校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依托,以《卧冰求鲤》民间故事集等校本教材和校园文化为凭借,以传统二十四孝故事及现实生活中的孝的典型为引领,间周一节,对学生系统实施孝道教育,同时还聘请王祥第五十世孙王孝俊为客座教授,定期到孝园、孝祠、上课,开辟了孝道教育和实践的大课堂,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爹娘生咱身,拉扯咱成人,汗水壮咱筋骨肉,恩情比海深。养娘心安稳,敬爹是本份,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孝德人……”夜幕降临,在孝河西岸的朱潘社区的四德广场上,《四德歌》都会经常响起。一首歌唱出了人们的心声,一条河养育了成千上万的孝河人,孝、诚、爱、仁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人们,孝行、友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