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清明拜山,祭烧肉剥蛋壳

2014-04-04 08:10:43来源:南方都市报

打印 字号: T|T

 

 

 
    公墓内,清明祭祖的人群。
  
     清明祭祖在台山俗称“拜山”或“行山”,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每个家庭都会为此做足准备。

    过了正月之后,台山民间还有一项较为重要的习俗就是扫墓。这项活动,台山人叫“行山”,是民间自发每年一次拜祭祖坟的活动。同是台山,拜祭祖坟的时间却各有不同:南部沿海地区,一般是清明节那天举行。当天,山野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其余地区,则是在春分前后至清明这段时间进行,而清明这一天,却是专门用来拜祭死亡不久,还未“坐山”的亡魂,平常人家是忌清明这天“行山”的。

    坐在祖坟前吃喝祭品

    “行山”对台山人来说是一件隆重的事:多数人家总是提前一天把坟墓修整一番,第二天再举行拜祭仪式。拜祭仪式也颇为讲究,每座祖坟,后人都用数张契钱(长方形的白纸条)交叉叠放在墓顶上,再用泥块或小石块压住纸条。每到行山时节,坟墓密集的山野,远远望去,像漫山遍野开满白色的花朵一样,别有一番风景。

    接着,后人焚香点蜡烛插在坟墓前(点香时,要剩一些香不点燃,但也插在墓前,叫“长生香”。),然后在墓前摆放祭品。祭品各家根据家境不同,丰俭由人。祭品一般有烧猪、烧鹅、鸡、发糕或鸡蛋糍、水果、纸做的洋楼、服饰等等,不一而足。

    之后,拜祭开始了,人们按辈分依次跪拜。各人拜祭时,还许一些愿望,祈望祖先庇佑。奠酒完毕,便焚烧纸钱等纸质祭品,最后燃放爆竹。仪式结束,所有参加行山的人,便团团围坐在祖坟前,把祭品斩开,又吃又喝,欢声笑语撒满山野。如果有路人来,名为“打山望”,主人热情邀请路人入席,或赠予糍、肉等。此外,有些家庭回到家里或酒楼大宴亲朋,场面十分隆重。

    至于旅居海外的华侨,回乡拜祭祖先的时间就没有什么讲究,一年四季都有人进行,台山亦是流行过了农历二月二就开始扫墓,这样是便于在回家过年的华侨一并扫墓后,好安心出外去谋生。

    同宗族乡亲集体“行山”

    广东人习惯带着整只乳猪上山祭祖,但在台山,不一定要用整只乳猪,用长条烧肉祭祖也行,这要视经济情况。在抬烧猪上山时,前面的人要放低些,后面的人要双手举高些,唯恐稍有闪失“烧猪翻身”。

    此外,台山人在拜山时会奉上卤鹅和鸡蛋、咸蛋,在拜山完毕后,还要把鸡蛋的壳剥掉,所谓“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

    在台山,清明时节,不少同宗族乡亲会集体“行山”,少则几十人,多则几千人甚至上万人集体在清明节进行祭拜。

    宗族集体祭拜,对象一般是该乡村落宗族的最上祖:始祖(—世祖)、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等,传宗接代较多的可至七八世祖。远祖的裔孙多,覆盖面广,只能由各支系、分支系派代表参祭。乡里大,同宗族人口多,传代又多的,也有以宗族支系(房份)为单位举行祭拜的。

    今年有大宗族集体祭祖

    而在台山,并非每个宗族每一年都会全宗族集体祭拜。不少宗族由于散居台山各地,祭拜也分散举办,并不一定集体举办,而部分宗族则是间隔举办集体祭拜,并不每年都举办。据了解,今年清明,台山大的宗族举办集体祭祖的主要有伍氏、雷氏,而谭氏则每年都在飞虎亭组织祭扫,陈氏、李氏、梅氏、王氏今年则未组织全体宗亲集体祭拜。

    各个宗族清明祭拜的时间不尽相同,部分宗族在清明之前祭拜,也有部分在清明之后祭拜。在台山,人口数较多的宗族姓氏包括马、邓、方、邝、叶、冯、关、阮、朱、刘、伍、何、陈、李、余、杨、赵、梁、曹、黄、梅、龚、雷、谭等。而根据《台山市志》,台山境内姓氏多达150个。

    大宗族

    陈姓

    陈氏在中国人口中占很大的比例,在台山人口中亦不例外,据最近统计,台山的陈姓人口已超过15万人,占台山市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强。陈氏自宋朝由珠玑巷迁入台山开族以来,经历七百余载,人丁兴旺,远赴外洋谋生开族者亦不少,以美、加地区为多。而今居住海外的台山陈姓人口究竟有多少,因资料不全,未能统计。按照时下“两个台山”的说法估算,亦不会少于15万人。

    《颍川月刊》为台山陈姓族刊,据介绍,陈姓在今年未有大型宗族祭拜活动,而在往年也很少举办相关的大型集体宗族祭拜,多以各乡镇分散祭拜为主。

    李氏

    台山李氏始迁祖(一世)任堂公,名栋,始祖父梧江,宋任桂连路司史,生卒未详。祖妣姚氏。任堂公,生卒未详,估计生长在公元1100元至1170年间。目前,李氏后代子孙繁衍分布台山市各镇,估计在台山李氏人口超过10万人,同样台山李氏后代出国,往港澳台谋生者甚众,遍布五大洲各国及地区,有“丽路李“之称,即李氏后代分布各处都有。

    《敬修月报》为李氏族刊,在今年,台山李氏无大型宗亲集体拜祭,而在往年亦较少,多以各乡镇各自祭拜为主。

    伍氏

    在台山大江斗洞,60多条伍氏村落,生活着1万多伍家人。这里,是岭南伍氏的起源地之一。800多年前,始祖麦氏夫人“倒柳”择居,用绿树围起村庄,从此伍氏一族在这里开枝散叶,并繁衍迁徙至岭南各地。

    在台山,有一个名词叫斗洞,是台山地区伍氏的起源地。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台山伍氏有8万多人,主要聚居在大江、四九、冲蒌、斗山、端芬、海宴、深井等地。

    台山伍氏每一年几乎都有宗亲集体拜祭活动,在今年4月13日,亦将举办大型清明祭拜。

    三姓流出一源

    台山邝姓始祖是邝公表,于1250年从开平水口泮村(古属新会县古博都)迁至台山三八冲云忠心村,从此开枝散叶,繁衍至今邝姓宗亲约为1.4万人,分布于全市11镇的132条自然村及各镇府所在地。据1997年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台山邝氏总人数是1万多人,海外人数比台山略多一些。

    邝氏之先,始自方,方氏始自雷,雷、方、邝三姓流出一源,根同枝分。建在开平市水口镇中山东路的溯源家塾,门联曰:源同一脉,衍以三宗。肯定了雷、方、邝三姓根同枝分、同源分流的关系。

    雷、方、邝流出一源,在3月30日已经举办过雷氏清明祭拜。

    梅氏

    广东台山之梅氏,世居端芬。越廿四、五传。始祖梅永清(讳美,字玉存),进士出身,仕广州府经略(宁阳学宫书永清公神主,因官而号),原籍江北凤阳府(今安徽省)凤阳县第十里。后因世道变迁而徙至岭南——— 广东省南雄县珠玑巷。

    据1996年统计,端芬镇各姓人口13508户,5529人,而梅姓约占3700余户,14500多人,成为广东梅氏的主要聚居地。

    端芬梅氏宗族在今年未有大型集体祭拜,仍以各乡镇村落各自祭拜为主。而在2013年11月11日,世界梅氏宗亲第十二届恳亲大会在台山举行,400多位来自美国、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台湾、巴哈马、印尼等地的梅氏宗亲代表参加大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