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舟:秦川写马人
马送吉祥
王行舟
新华网海南频道12月12日电 马年即将到了,马就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在中国文化里,马这种动物已经从古人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我们的朋友,逐步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文化符号沉淀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奔腾不息、奋斗进取的龙马精神是中华文化积淀中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精华的体现,马身上所蕴含的勤恳、坚韧、活力、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等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意识河流中源远流长。
从金戈铁马的战争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观察马这种动物,并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它,以马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年代久远,数量众多,形式丰富,品质超群。
在众多的与马有关的艺术家中,今天要说的是首次将马字书法和马的形象融为一体的书法家王行舟先生。王行舟,陕西大荔人,1982年入伍,1988年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在部队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曾被评为全军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在部队历任文化站长、宣传处副处长、政治委员等职务。2005年转业到地方文艺界工作。王行舟幼承家学,4岁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书法。几十年来坚持不懈,作品曾多次入选军内外很多大型展览并获奖,在《陕西日报》《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西安晚报》《华山文学》《三秦书画报》《人民军队报》《军工报》等上百家报刊发表。中国文联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工艺美术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王行舟书法作品集》。
在王先生的作品中, 《中华奔马图》是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王行舟先生通过二十多年对甲骨文、金文、行书、草书以及画马大师徐悲鸿的学习研究,经过上千次不断创作演变,最终运用传统书法笔墨,创作出了这样一幅具有书法和绘画双重形象的作品,既不失书法的基本审美和技法要素,又呈现、洋溢着国画的神采,意像神韵俱佳,颇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它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鉴赏这幅作品时,人们会发现他的匠心独运之处,一个简单的汉字“马”,经过他的再创作后,仿佛一匹奔马跃然纸上,昂首疾驰,四蹄腾空,勇往直前,飘逸而勇猛,将马的潇洒、英俊、彪悍、神勇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即使不认识汉字的人,也能一眼就看出那是一匹栩栩如生奔跑着的骏马。作品的上半部分,仿佛是一幅惟妙惟肖、逼真生动的仕女吹箫图,她仿佛正在用箫声向你诉说着中华男儿南北征战的悲壮故事,一下子便把人带到了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马的刚猛和仕女的幽怨真可谓浓缩的历史画卷。这书画合一的奇葩,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近年来,《中华奔马图》先后被作为礼品赠送给美国、德国、古巴、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泰国、比利时、印度、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贵宾,深受国际友人和台湾同胞的称赞和喜爱,让不懂书法的外国人领悟到了中国书法的魅力。《中国周刊》、《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阳光报》、《收藏》杂志、《陕西画报》、陕西电视台、甘肃电视台、中国书画频道等媒体对其创作的《中华奔马图》作了专题报道。在中华民族即将迎来马年之际,王行舟先生衷心希望这幅《中华奔马图》,能给奔腾而来的马年增添新的气象,注入新活力,使我们每个人在马年马到成功。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