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君子失天下

2013-09-29 09:38:36来源:海南特区报

打印 字号: T|T

谋国者 作者林东林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一棵伟岸的大树,生长在丛林中;几棵瘦弱的小树,也生长在丛林中。

  大树的顶端极力向上,以求吸收到最多的阳光雨露;它粗大的枝干也尽可能地占据着空间,以求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它的根系极尽繁茂,以汲取大地最多的精华。然而,在大树的旁边,几棵瘦弱的小树却在生存的边缘挣扎,它们枝干细脆,叶片已近枯黄。

  小树十分愤怒,盯着大树说:“你本来已经足够强大,却为什么还要限制我的生长?”大树则漠然地看了它一眼,冷淡地说:“对于我来说,你的生长永远都是个威胁!”

  别人的生长对你永远是威胁,这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它最典型的特征。

  历朝历代,君子之所以多失败,小人之所以多胜出,其实也是丛林法则的问题。虽然人不是树,也不是兽,人的社会性远远大于自然性,但这条古老的原始法则依然在圭臬天下,不单是在生存本能的自然性竞争上,在人情世故的社会性竞争上也是如此。

  王莽之为人,完全称得上君子,虽然他篡汉自立,被白居易说成是“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但“伪君子”也必先有君子之风,然后才能“伪”吧!而且白居易的这个“伪”,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判断和道德判断,而王莽人品究竟如何今天已无从得知,但他数十年如一日却非易事,别说伪君子了,即使真君子又有几个能做到?

  王莽年少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王氏是外戚,当时已权倾朝野,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任大司马,是西汉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奢靡,声色犬马,唯王莽独守清净,生活俭朴,为人谦恭,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对外结交雅人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在他的世家大族中虽出同源,却不同流。

  就人品操守而言,即便是对王莽极为嫌恶的班固,也对他挑不出一二,不得不在《王莽传》中加上一笔,说他“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室称孝,士友归仁”。

  人的名字一如其作为。王莽字巨君,他这一辈子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个“巨大的君子”,但遗憾的是,他虽然翻江倒海,却没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这个唯一没流血只流汗上位的皇帝,既是开国之君,又是亡国之君,他的新朝仅存十五年,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就像柏杨所说:“一场本可以歌颂的社会改革,化成一个悲剧,在流血中收场。”正因为王莽是个君子,所以在他失败之时,还有上千人陪着他走向末路,而且基本都是有官阶有学问的读书人,而非单纯的草莽忠君之辈,是一种理想主义让他们结伴而行,改革旧制。

  对于王莽的失败,我们不可以说他是个伪君子,是个阴谋家,所以才自取灭亡,这其实是以道德之论代替了事情本身的逻辑和内在关系。客观上来说,王莽确实算得上一个谦谦君子,他的为人也并非一句伪君子所能涵盖,但正因为他是君子,要行儒家的君子之道,所以很多事情的处理上,不用辣手段,收不到实效,而仅仅是美其名曰而已。

  这就像挤地铁,假设在乘车高峰时段,流氓小人和君子绅士一起上车,君子绅士排队排得再整齐,再守先来后到的规矩,也一样挤不过流氓小人,因为你有规则,要在规则之内争先后,他却能做到无视规则,无视眼神,无视道德,反而能在规则社会中胜出。

  自古至今,得天下者多小人,失天下者多君子。这是一些人的亡国遗言,也是另一些人的开国箴言,只是这遗言和箴言,都是万骨枯和江山泪所换来的,这一言又何止万金?

编 辑:wangshi 标签:君子 天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