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失天下
谋国者 作者林东林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一棵伟岸的大树,生长在丛林中;几棵瘦弱的小树,也生长在丛林中。
大树的顶端极力向上,以求吸收到最多的阳光雨露;它粗大的枝干也尽可能地占据着空间,以求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它的根系极尽繁茂,以汲取大地最多的精华。然而,在大树的旁边,几棵瘦弱的小树却在生存的边缘挣扎,它们枝干细脆,叶片已近枯黄。
小树十分愤怒,盯着大树说:“你本来已经足够强大,却为什么还要限制我的生长?”大树则漠然地看了它一眼,冷淡地说:“对于我来说,你的生长永远都是个威胁!”
别人的生长对你永远是威胁,这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它最典型的特征。
历朝历代,君子之所以多失败,小人之所以多胜出,其实也是丛林法则的问题。虽然人不是树,也不是兽,人的社会性远远大于自然性,但这条古老的原始法则依然在圭臬天下,不单是在生存本能的自然性竞争上,在人情世故的社会性竞争上也是如此。
王莽之为人,完全称得上君子,虽然他篡汉自立,被白居易说成是“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但“伪君子”也必先有君子之风,然后才能“伪”吧!而且白居易的这个“伪”,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判断和道德判断,而王莽人品究竟如何今天已无从得知,但他数十年如一日却非易事,别说伪君子了,即使真君子又有几个能做到?
王莽年少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王氏是外戚,当时已权倾朝野,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任大司马,是西汉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奢靡,声色犬马,唯王莽独守清净,生活俭朴,为人谦恭,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对外结交雅人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在他的世家大族中虽出同源,却不同流。
就人品操守而言,即便是对王莽极为嫌恶的班固,也对他挑不出一二,不得不在《王莽传》中加上一笔,说他“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室称孝,士友归仁”。
人的名字一如其作为。王莽字巨君,他这一辈子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个“巨大的君子”,但遗憾的是,他虽然翻江倒海,却没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这个唯一没流血只流汗上位的皇帝,既是开国之君,又是亡国之君,他的新朝仅存十五年,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就像柏杨所说:“一场本可以歌颂的社会改革,化成一个悲剧,在流血中收场。”正因为王莽是个君子,所以在他失败之时,还有上千人陪着他走向末路,而且基本都是有官阶有学问的读书人,而非单纯的草莽忠君之辈,是一种理想主义让他们结伴而行,改革旧制。
对于王莽的失败,我们不可以说他是个伪君子,是个阴谋家,所以才自取灭亡,这其实是以道德之论代替了事情本身的逻辑和内在关系。客观上来说,王莽确实算得上一个谦谦君子,他的为人也并非一句伪君子所能涵盖,但正因为他是君子,要行儒家的君子之道,所以很多事情的处理上,不用辣手段,收不到实效,而仅仅是美其名曰而已。
这就像挤地铁,假设在乘车高峰时段,流氓小人和君子绅士一起上车,君子绅士排队排得再整齐,再守先来后到的规矩,也一样挤不过流氓小人,因为你有规则,要在规则之内争先后,他却能做到无视规则,无视眼神,无视道德,反而能在规则社会中胜出。
自古至今,得天下者多小人,失天下者多君子。这是一些人的亡国遗言,也是另一些人的开国箴言,只是这遗言和箴言,都是万骨枯和江山泪所换来的,这一言又何止万金?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