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大会论文· 孝 与 友

2013-06-24 07:24:52来源:王友仲 王军宝

打印 字号: T|T


孝是德行的基础是最重要的民族文化传承
 
孝,即传承。人生百善孝为先,大孝无疆,孝感天地,孝行天下,忠孝传家,孝子不匮,永赐尔类……谈到孝字,从古至今,人人都能说上一大串与孝字有关的名言警句,何也,“孝”字及内涵早以充斥这片宇宙上下左右,早已深深印入我们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当中,乃至于有人说孝是天性,人一生下来就知道孝父母,以至于推广到禽兽,“乌雅反哺,羊羔跪乳”,都是从天性中带来的,即孝是天性。后来人们把“孝”字赋予了很多可评价、可比较的元素,事奉父母、赡养老人、尊老敬师、为社会抚幼养老、至天下太平等等,从这些功绩中比较谁做得好,谁就被推重,或做大官享待遇而传子孙荣父母祖先,或治天下,为大众造福。从“孝”字字形分析:《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了也。”《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能继先人志为孝,《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孔传:“继先祖之志为孝。”综上所述,“孝”字,在古人的论述中被赋予三层意思,而孝敬父母是最晚的一层意思。训为善事父母是第一层意思;为孝友即治政是第二层意思,而继先人之志,即继承,是第三层意思。
可见,古人对于孝字的重视,古圣先贤莫不重孝德、行孝事,以孝为教,以孝传家。孝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符号,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大厦的基石,是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治理天下的政治道德准则。至汉文帝笃行孝道,随而以孝治天下,从兹而始,至汉武帝又独尊儒术,至此,孝不仅停留在道德层面上,还进入了政治领域,成了政治元素,国家倡孝,以孝入仕,汉有察举孝廉制度,即“孝”字做好了即可入仕。因为那时候的统治者认为,有孝即有德,才居其次;同时还认为,当官以德服人最重要,才能学问都是未等,《论语·学而》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只倡有才,而忽视了德行,这是最大的政治失误,是社会最大的悲哀,愿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站起来,从孝、友做起,为树立人间正气、建立社会美好秩序而努力。而这方面有感天动地的好教材:
 
王祥,践地孝道的杰出代表
 
王祥孝敬继母事迹感动天地被元人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他的事迹被讲成各种板本的孝行故事,为世人颂扬。被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推崇,以至在全国出现了很多王祥故里,很多王祥碑,孝感乡、王祥河,这说明很多地方都愿意把王祥当成他们地方的人,正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王祥的孝行事迹教育后代,崇尚孝德所致。这是极好的现象,正如天下有数不清的关帝坟、关帝届一样,因为人们敬重忠义之士。而忠和孝是一体两面,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王祥因孝入仕,以孝治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被朝庭见重,屡次升迁直至三公之首,谥号“元公”。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财富,使家族成为望族千余年。为社会和平,为中华民族统一独立,居功厥伟,功德无量。
          
王览是奉行友悌的圣人
 
友,“善兄弟为友”(《尔雅·释训》),友即悌,“悌,善兄弟也”(《说文新附》)。友和孝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德行准则,友是指兄弟姐妹、家族及邻里间的团结,友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元素。友是孝的延续和补充,没有友,孝不完美,没有孝,友不长存。父母养育所有子女,都希望能长大成人,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男为国家栋梁,女为巾国英雄,如果兄弟相残,其父母必然伤心,不能为孝矣,因此无友则孝不全。
王祥之孝感天动地,而其弟王览之友同样感地动天。在山东临沂王祥故里,原琅邪国都乡南仁里,现在被当地人称为“三圣故里”即王祥为孝圣、王览为友圣、王羲之为书圣,合称“三圣”。原因是,“友”字的典范比较少。而“孝”从流传看除了“二十四孝”之外还有“百孝”“地方百孝”等,可见孝子事迹比较多。而反观以友著称者就少的多了,虽有,其名不显于当代,亦难对后世产生大的影响,而王览是其中皎皎者,王览之友,乃出自天性:自几岁大的孩子就知道爱护兄长。“览年数岁,见祥被楚挞,辄涕泣抱持”(《晋书•王览传》);后来年稍长,能以语言交流的时候便谏母亲,善待哥哥,“至于成童,每谏其母,其母少止凶虐”(《晋书•王览传》);到了哥哥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说是舍命护兄,“祥丧父之后,渐有时誉。朱深疾之,密使鸩祥。览知之,径起取酒。”“ 自此后母赐祥馔,览必先尝。”(《晋书•王览传》)。所以王祥和王览兄弟一个以孝著,一个以友显,哥哥出仕后不久,王览亦应琅邪郡召命做了官。后来因德行出众,被皇家看重,做了皇帝家最亲信的宗正卿,兄弟友谊万古长存。为了纪念他们兄弟的孝友精神,教化天下,南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在琅邪临沂都乡南仁里(祥、览故里),建了一座祠堂,名曰“孝友祠”,此后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或重建或扩建。明世宗朱厚熜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南巡山东临沂时钦赐匾额“孝友格天”,并改琅邪临沂都乡南仁里为孝友村。并给予春秋致祭,自此后,琅邪王氏家族每代都有三位亨五品官待遇的博士,做为奉祀生,和地方官员共同祭祀孝圣王祥、友圣王览、书圣王羲之。
不管是“孝友祠”建设,还是“孝友格天”的提匾,都说明,友字和孝字同样被世人推崇,王览之友为天下楷模。太宝遗训中说“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因此发掘社会道德教育的题材,临沂王祥、王览兄弟是其代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于2011年6月19日至20日来临沂调研,在书圣王羲之故居琅邪展厅视察时说:“王氏家训很好,很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要认真学一学。”王氏家训是王祥的遗训。其中心内容概括为:“信、德、孝、友、让”五个方面,其思想内涵深厚,仔细分析这五个方面的思想理念,每一个都与友字相关联。没有友情何谈信义,没有友情德行安存,没有友情孝不完美,没有友情哪来谦让,没有友情宗族不能兴旺。所以友是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家庭的基本元素。
当今社会提倡孝道,而与“孝”字相辅相承的是“友”字。社会的各个层面,评选道德模范,既不能没有“孝”字,也不能忽视“友”字。琅邪王氏祥、览兄弟正是这两种德行的典型代表。所以他们不仅为家族做出了贡献,他们的贡献更在于为社会树立了道德典范,历朝历代都十分推重。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唯有王祥的孝最完美,最动人,就是因为有了王览舍命护兄的兄弟友情,感人至深。
孝友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孝友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因素。学习研究推动发扬孝友文化是我们当代人的第一要务。
 
 
                  2013年6月于三圣故里
编 辑:wangshi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