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小伙王云鹏 投身海南鹦哥岭百姓致富事业
王云鹏介绍他和同事为道银村做的建设规划。南海网记者 秦彦 摄
王云鹏在道银工作点的住宿条件比较简陋。 南海网记者 秦彦 摄
王云鹏和其他同事跟村民推广“林下经济”,建立“松软猪圈”和“旱厕”,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经济状况,而且也改变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南海网记者 秦彦 摄
初次见到王云鹏是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的什付村昌化江源头边。这一天,得悉记者要到鹦哥岭道银村工作点采访,因为担心记者的安全问题,他走了三个多小时的路程前来迎接。
如果不是戴着一双高度近视眼镜,估计很多人都会把他当成当地的一名村民:皮肤很黑,个子很小,脚步很快,穿着很“土”……
从什付村昌化江源头边到道银村工作点只有6.5公里的路程,但几乎无平路可走,只能沿着连绵不尽的悬崖壁上一条山路攀爬。3个多小时,记者到达道银村的时候,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可王云鹏却显得没有半点不适。他说,“这样的山路常常走,一个月都有好几趟。因此现在如果几天不走山路就感觉浑身不适。”
2005年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王云鹏是海南昌江十月田镇的黎族小伙子,今年32岁的他2007年来到鹦哥岭工作,如今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社区科的科长。毕业后的他原本在外面工作,但后来听说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需要一批专业人才,他立即报名参加,“我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非常喜爱这片山林,能为这片山和山里的百姓做点工作是我的职责。”
作为社区的工作人员,王云鹏必须常常跟当地村民打交道。多年来,当地村民都有着“靠山吃山、烧山打猎”的生活习俗,而如今一下子让他们保护环境“就像要了他们的命。”于是,为了做好村民的工作,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刚开始总是奔波于鹦哥岭各处的村寨里,他除了于情于理地跟村民解说保护山林的重要性,还常常跑到村民家里跟他们交流及喝酒,“跟村民喝了酒,就成朋友了,哪怕喝醉难受也要坚持。”
村民逐渐接受了这位“兄弟”的说法,可是对于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王云鹏却十分关注,“想办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促进更好保护山林。”于是,他亲自到贵州学习“稻鸭共育”的模式,回来后领着村民插秧、浇灌,手把手教他们在稻田里放养鸭子,并自己掏钱给村民买来鸭苗。后来,很多村民们在他的带领下获得了喜人的丰收。“稻鸭共育”的模式在当地也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除此之外,5年来,王云鹏和其他同事还跟村民推广“林下经济”,建立“松软猪圈”和“旱厕”,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经济状况,而且也改变了当地的生活环境。
王云鹏说,他如今有两个家:“一个在昌江十月田老家,家里有才出生两个月的女儿;一个在鹦哥岭深处,家里有无数的动植物和村民。”虽然两个家都让他“很牵挂”,可是他“只能常常呆在鹦哥岭的家,因为这里更需要我”。(记者孙令正)

最新推荐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里,酒肯定不可或缺。这不,离春节 [详细内容]
- · 北京晚报:不要让酒抢了过年的主题
- · 图解:春节到来,福利应该怎么发?
- ·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春节里细品文化的佳酿
- · 本网总编深入市县向有关企业社团拜年
- · 习近平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 勉励他们
- · 南京,一座有趣的城市。
- · 什么是“绝日”?为何农村老人说,今年二十
- · 人生,多做这“四善”,终会善有善报!
- · 六种错误锻炼加速衰老
- · 过年入寺拜佛烧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